任何事情不怕不知道,就怕一知半解還要硬裝懂,到頭來傷害別人感情不說,弄不好還得遭受社會毒打。
這不,春節又要來了,英國《衛報》最近就推出了一份新年食譜,教外國友人做中餐。說真的,乍一看,菜譜內容精良,用料做法什麼的,也絕對不是咱中國人見都沒見過的“西式中餐”。不過看下碩大的配圖,好像哪裡不對勁,仔細一看,一盤煎餃下面卻墊著一張冥幣,旁邊還散落著幾枚假到不能再假的方孔銅錢。這道菜敢就這麼上給一個稍微有點中國文化常識的食客,恐怕都得翻臉。
果然,該食譜上線沒多久,就被人揪出來了。當地時間1月16日,一名名叫薇薇安-周的華人記者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看到這張照片震驚了,煎餃旁邊擺著的是一張叫做“金衣銀紙”的白事紙錢,也就是俗話說得冥幣,燒給去世的人用的。《衛報》該文章的評論區裡,也有不少英國網友指出了同樣的問題,並且該網友還給《衛報》記者上了一課,科普了農曆新年的寓意:大家會在新年期間祈求健康、財富、和諧美滿的家庭以及穩定的事業,新年這麼做非常不吉利。
本想推出一個地道的中國食譜,不想卻出這麼大的簍子,《衛報》也算經歷了一場“社死”。不過也別驚訝,這樣的事兒,英國媒體不是第一次做,去年BBC的一份食譜文章上,一份扇貝西蘭花面旁邊放著的卻是標明“吉儀”的小信封。而所謂“吉儀”就是葬禮上,主家給參加葬禮親友的答謝之禮。吃份面吃出“白事”,不管這面有多好吃,食客恐怕都不會開心。
BBC、《衛報》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外國友人接受中國美食,愛吃、愛做中餐,作為中國人,其實是很驕傲的。畢竟飲食文化也算軟實力的一種,而且是最容易走進千家萬戶的那種。
不過如果嚮往中國美食的外國人,透過他們的媒體學到的盡是錯誤的文化,實際上反倒是在製造文化隔閡。你想想,哪天有位英國朋友請你吃飯,結果擺盤子的時候專門在盤子邊放張冥幣、或者放個“吉儀”的信封,這飯還能吃得下去嗎?恐怕你心裡少不了得吐槽句:這人怕不是故意噁心我吧?
別以為這樣文化誤讀事件不會發生。這兩年許多中國元素的東西在西方走紅,這其中可是發生過不少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說早些年中國家庭必備的陶瓷痰盂,這兩年就在西方翻紅。
痰盂是什麼東西,顧名思義就是盛痰用的器皿,以前不少家庭還拿它當尿壺。但在國外的購物網站上,它卻成了多功能潮物,不僅能充當水果、麵包籃,還能盛紅酒,甚至還能在露營的時候,當冰桶,更生猛的直接拿痰盂當啤酒杯,對口乾。別以為這東西便宜,在外國購物網站上,一個痰盂起碼都是200元人民幣起的物件,貴的能賣到400、500塊。商品介紹上赫然寫著,它能當廚房儲物桶,還能盛紅酒。
陶瓷痰盂這事兒說白了,就是中間商人為牟利,故意隱去痰盂在中國的功能,憑空把它包裝成了“多功能”容器。坑了老外不說,中國人見了也直呼受不了,遇到外國友人進行“反向文化輸出”,拎著痰盂找你乾杯,你說你幹不幹?
回到《衛報》食譜煎餃盤下放冥幣這事,其實不見得是英國記者故意挑事,更多的是,對方不瞭解中國文化所致。這種文化誤解可能會出現在方方面面,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展現軟實力,少不得要以更主動自信的姿態,面對外部世界對中國的誤解。當然如“陰間濾鏡”那種故意抹黑中國的內容,我們完全可以懟回去。但再遇到煎餃盤下放冥幣、搪瓷痰盂裝啤酒的,先別忙著憤怒或嘲笑,想想為啥會出這樣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