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俄羅斯依靠自己的資源養活全俄羅斯的人民。
對於這一點,俄羅斯人引以為傲。
他們認為:單靠這些資源足以讓俄羅斯人生活得很好,為什麼還要研究和製造那些別人可以生產的東西呢?
俄羅斯除了軍工和航天技術依靠自己的能力製造,其它的任何東西幾乎都靠進口,其自己本身生產和製造的,可引以為傲的產品幾乎沒有。
俄羅斯有豐富的資源,已知公開的資料,生活裝飾類的鑽石、各種寶石、玉石、琥珀等等,儲存量都非常大,有些甚至是世界上唯一存有的,但這些產品在市面上銷售的價格並不高,俄羅斯人愛美,喜歡裝扮自己,女人喜歡用一些碩大顯眼的鑽石、寶石做的首飾、胸花、頭飾、戒指等美飾自己,這些東西價格都不高。
但有一樣東西,在俄羅斯一直是高價格、高品質和保值的奢侈品,就是俄羅斯水晶鵝城的水晶產品。
這是一個以產品命名的城市,至今有266年的歷史,產品從問世,就一直是高貴和稀世的存在,得過無數的榮譽,從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到前蘇和俄羅斯的領導人都親臨過這裡並珍愛這些產品。
其城市的名稱大概相當於在中國提到景德鎮,說到中國瓷就想到了景德鎮,在俄羅斯也是隻要提到水晶就會想到鵝城。
這個城市出產的水晶產品,選用原料獨特,製作的水晶產品,價格昂貴,一隻花瓶會銷售到幾十萬盧布,嗯,在盧布沒貶值的時候,就是幾十萬盧布,現在這些幾十萬盧布的花瓶,當初都價值幾十萬人民幣一隻。
幾萬盧布一隻的果盤
34萬盧布一隻的花瓶
水晶玫瑰花和杯子
俄羅斯的瓷器也有歷史,在聖彼得堡的黃村裡,皇宮裡有好幾處高大的壁爐,貼著精美的瓷片,都是在中國的瓷都定製的,如果這些瓷片是盤子的話,那都是價值不菲的青花,不知道壁爐上這些瓷片,是不是跟那些盤子, 罐子一樣值錢。
碩大的青花瓷壁爐
俄羅斯不太稀罕這些瓷器的盤子,罐子,他們以家裡存有水晶的盤子、花瓶和酒具為榮,90年代的赴俄留學生回國,如果請教俄羅斯人,什麼是俄羅斯的傳統工藝產品,不落伍能保值、送人有面子,俄羅斯人都會推薦水晶玻璃器皿,很多留學生有這樣的經歷,省吃儉用小心翼翼地帶了半旅行箱的水晶器皿和酒具,回去不知道派什麼用場,擺在陳列櫃裡,也不能引起來訪客人的讚歎,向別人介紹這些東西,別人聽了也就莞爾一笑,覺得你被誤導了。
俄羅斯人不會這樣,他們陳列或擺放在家裡的水晶器皿會很容易被客人注意,輕彈這些器皿會發出跟玻璃不一樣的聲音,沉悶像金屬的聲響,而不是清脆的聲音。
水晶的硬度很高,甚至可以切割玻璃,而用玻璃去划水晶器皿,則幾乎不會有任何痕跡,有些 水晶花瓶上面精美的圖案,都是打磨和雕刻出來的,歷經多少年不會有磨損和破碎。
數萬盧布一隻的糖果盤
西歐國家不像我們偏愛瓷器,俄羅斯的水晶器皿在西歐很有名氣,在德、法和義大利很多銷售,之前在俄羅斯沒有被制裁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西歐人,慕名去小城去選購自己喜愛的水晶器皿,他們來一趟在工廠的專營店裡,流連、鑑賞、選購,也有貿易商,一車車地拉走,回到他們的國家和城市裡銷售。
在我的印象裡,俄羅斯幾乎再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持久地享有廣泛聲譽,有極高鑑賞價值和使用功能的產品。
這些器皿需要有極高的生活品質和財富的人,才能擁有和使用,全套的餐具、酒具要幾十萬,家裡各個位置不同的花瓶、果盤要幾十萬、幾百萬,那些精美細緻的小工藝品,每隻都要幾百上千,在看到鵝城的這些水晶器皿之前,只知道水晶飾品施華洛世奇,那些小巧精細的玻璃玩意,看到鵝城這些水晶器皿,才對水晶有了真切的感受。
水晶彩蛋
國內的經濟高速發展,已經有了可以消費這類產品的群體,以往有一些經銷商在這裡零星購買,帶回國內銷售,效果並不好。俄羅斯的工業銷售體系,之前是包銷和分配,近幾年也經過改革,稍稍跟市場接了邊,對照中國龐大的市場、完備的代理和經銷體系,根本沒法比。
我和水晶公司的負責人有幾次信函交流,她們對於我提出的,在中國尋找一個總代理,全面負責中國的市場銷售、廣告宣傳、獨家代理和建立現代的授權專賣代理模式,很有興趣,也樂於深入探討和建立這種關係。
嗯,這個產品應該和那些世界上頂尖的奢侈品陳列在一起,也許在中國會被更廣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