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縣,是新疆喀什地區下轄縣,位於“萬山之祖、萬水之源、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幹,在維吾爾語裡意為“石頭城”,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而得名。全縣面積2.5萬平方公里,人口4.1萬,是我國唯一“一縣連三國”的地方,分別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接壤,也是我國唯一白種人塔吉克族集中聚居地區。
今年五月,我們一行在喀什辦好邊境通行證,乘車沿314國道向塔縣出發,來到這個被譽為“高原明珠”的中國最西部的邊陲小城。
中巴友誼路
314國道即喀喇崑崙公路,是我國連線巴基斯坦的唯一通道,因為我國與巴基斯坦的友好關係,該路又被稱為中巴友誼路。公路北起新疆喀什市,穿越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過中巴邊境紅其拉甫口岸進入巴基斯坦境內,終點為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公路全長1032公里,其中中國境內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內616公里。途經之地山巒疊嶂,冰崖立壁,海拔超過7000米的山峰就有100餘座。公路全段海拔最低點只有幾百米,而最高點達到473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際公路,被稱為“世界十大險峻公路”之一,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及南亞次大陸的交通要道。
出喀什市進入疏附縣境內,不到百公里便是山區,沿途已不見村落和樹木,顯得十分蕭瑟荒涼,偶爾有幾隻山羊在乾枯的草叢中啃食著剛露出頭的點點綠芽。再往前走,奇峰連綿,山體裸露,寸草不生;陡峭險峻的山頂上白雪皚皚,斧砍刀削般的紅褐色懸崖下,公路繞山盤嶺,蜿蜒曲折;一座座山峰迎面而來,彷彿行至公路的盡頭,車至山前,突然峰迴路轉,公路又依山向前延伸。
中巴友誼路通過幾百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所產生的破碎地帶,地質結構複雜,雪崩、山體滑坡、落石、塌方、積雪、積冰等地質災害頻發,其施工難度世所罕見。據史料記載,1965年9月,第二次印巴戰爭快結束時,巴基斯坦方面和中國政府經過接觸商討,雙方簽訂了共同建設喀喇崑崙公路的協議。1966年兩國工人在帕米爾高原炸響了開山第一炮。根據協議,中巴雙方從兩國邊界海拔4700米的紅其拉甫山口向各自方向修建公路。1969年開始,原本由巴方負責建設的紅其拉甫到巴方哈里格希路段改由中方施工,至塔科特路段上的10餘座橋樑也由中方建設,中國工程人員援建里程達613公里。為修築這條公路,我國先後有2.2萬工程技術人員及築路工人投入施工。經過10餘年的艱苦奮鬥,公路於1979年正式宣告建成,1986年5月對外開放。整條公路共有主橋24座,小型橋樑70座,涵洞1700個,建設中使用炸藥8000噸,水泥8萬噸,運送土石達3000萬立方米。
為建設這條連線中巴兩國的紐帶,除了巨大的投資外,雙方均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價。根據巴基斯坦官方公佈的數字,在這條公路建設中,巴方遇難人員有810人,重傷314人。我國雖沒有公佈確切的遇難人員數字,但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國邊境小城吉爾吉特的中國烈士陵園中就安葬著88名中國援巴工程人員的遺體,還有20座未立墓碑的空穴,是為20位尚未找到遺骨的烈士所留。此外,在新疆喀什市烈士陵園和疏勒縣安葬的有66人,在施工地點安葬的有137人,其中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施工人員就有91人犧牲、119人致殘。中巴公路平均每公里就有一條鮮活的生命永遠凝固其中。很難想象在那個激情燃燒卻艱難困苦的歲月,人們是如何以簡陋的工具、堅韌的毅力完成了這一震驚世界的壯舉。
靜美白沙湖
思緒萬千中,車輛已駛出奇峰陡壁、怪石林立的蓋孜大峽谷。藍天白雲之下,一泓浩渺無際的湖水突現眼前,這就是帕米爾山脈中著名的白沙湖。停車駐足,我們沿著棧道而下,穿過一片亂石直達湖邊。湖面平靜如鏡,湖水清澈透明,雙手輕輕掬起“聖水”,既有甘露之甜,又有凜冽之寒。舉目遠眺,環繞湖水的白沙山綿延起伏,像曲線優美、風姿綽約的少女,肌膚如玉,超脫出塵,靜靜地躺臥在湖邊,在雪峰和陽光的映照下,神聖得使人不敢有絲毫褻玩之念。
白沙湖是由山峰積雪融化後的雪水匯聚而成的高原平湖,面積44平方公里。據說古典小說名著《西遊記》第22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中所描寫的流沙河就是以白沙湖為原型,電視劇《西遊記》中流沙河的外景拍攝地就選在這裡。白沙湖兩側遙遙矗立著海拔達7530米的公格爾九別峰。
白沙山為沙質山峰,峰頂常年積雪,冰清玉潔。每到夏季,風起沙動,銀白色的細沙奔瀉直下,如瀑布飛流,似白綢飄落,蔚為壯觀,成為絕美之景,吸引著無數遊客慕名而至。
白沙湖、白沙山,猶如鑲嵌在帕米爾高原的明珠。置身於此,融入這安詳靜謐的仙境,誰都會忘憂解愁,心門大開,境界昇華。
(文/李晉元)
歡迎走進“五色石文齋”。如果您喜歡,請點選關注,也歡迎您分享、評論。在這裡隨時有精彩的文章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