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每日糧油,瞭解全球糧情動態。今天是2022年2月3日,農曆正月初三,全國春節假日氛圍仍在持續,各大商超便利店,春節禮品仍在火爆銷售中。而就在這兩日,聯合國糧農組織1月份的食品價格指數正式公佈,從各項公佈的資料來看,全球食品供給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以下的今天的詳細內容:
1.俄烏局勢目前已經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糧食出口業務構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資料顯示,過去一個月裡,俄羅斯小麥的出口價格累計下跌了11美元,出口關稅也同步下調至93.90美元/噸,但截至目前該國小麥出口數量同比仍下滑了21%,大麥出口量同比下降33%。
從出口目的地來看,土耳其依舊是俄羅斯小麥最大的進口國,達到460萬噸,其次是埃及370萬噸,哈薩克160萬噸。
其他方面,俄羅斯將3月份葵花油出口關稅調高到260.1美元/噸,玉米出口關稅也繼續上調,以抑制國內食品價格的走高。
2.聯合國糧農組織1月食品價格指數回升,穀物價格指數基本持平。據悉,食品價格指數的走高主要受全球原油價格上漲,帶動全球植物油價格走高,因為越來越多的植物油被用來生產生物燃料。與此同時,印尼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棕櫚油出口國,宣佈對棕櫚油出口加以限制,進一步刺激了市場價格的走高。
而在穀物方面,一方面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小麥豐收帶來供應的增加,但另一方面北半球對優質小麥的需求、加上當前不確定的俄烏關係,也制約著價格的走低。與此同時,全球玉米市場價格走勢堅挺,巴西和阿根廷的玉米產量仍面臨旱情威脅,而玉米作為生物燃料和飼料主要原料,市場需求需求依舊旺盛。
有分析認為,今年6月份之前巴西玉米供應將會非常緊張。
同樣受南美旱情影響的還有大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週三連續第七日攀升,並觸及近八個月最高水準15.64美元。
3.糧食戰爭中的糧食危機有多嚴重?
中國自古就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今天我們要套用一下,來聊一聊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
自上世紀我國建國以來,可謂是百廢待興,那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供應問題:人畢竟要吃飽飯才有心思去做學問、去搞建設,所以,那個時候全國的糧食供應是非常緊張的,很多人每天起來思考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填飽肚子。
此後,隨著我國經濟的陸續穩定發展,各方面物資供給出現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糧食產能迅速提升,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本世紀初,一度成為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但這個時候,有人開始關心起了中國的糧食問題——誰來養活中國,並逐漸演變成了糧食戰爭、糧食陰謀論。
從目前的年輕一代來講,很難相信糧食會供應不足,但作為經歷過上世紀艱苦年代的人,卻清清楚楚地知道,餓肚子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與此同時,我們的一些歷史故事,也在講述著糧食戰爭的可怕:
在《管子·輕重篇》一書中,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著名人物管仲,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先後發起了“買鹿制楚”、“服帛降魯梁”、“買狐皮降代國”等多場記載史冊的糧食戰爭故事,先後幫助齊國滅了楚國、魯國、梁國、代國、萊國、莒國、衡山國。
當然,縱觀《管子》一書,裡面還有不少關於管仲的神奇故事,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不論故事的真假,目前全球最龐大的飢餓人口位於經濟相對落後的非洲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我國之所以在居民肉蛋奶全面翻倍增長的背景下,仍能保持糧食供應的充足,一方面是國內多種政策對糧食種植業的扶持,另一方面則是有實力在國際市場上採購到足夠的糧食。
就每日糧油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我國的糧食問題不在於糧食戰爭、糧食危機,而在於兩點:
一是如何在實現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解決國內農業種植者——農民的利益平衡問題,城鄉二元體制不是形式上的一種破解,而在具體的社會福利方面如何徹底覆蓋農村地區。
二是如何提升科技對農業的支援。最為明顯的是,在我國居民消費端數字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甚至很多方面遠遠超過美國,但在最基本的農業種植領域,無論是大資料建設還是精準農業,以及農業生產模擬技術等方面,卻遠遠不及美國。
當我們在嘲笑國外的線上支付如何落後、物流如何低效的同時,不妨在生產領域去檢視下自己的差距。
綜合來看,隨著糧食進口量的逐年放大,我國農業正在遭受著一些負面的影響,內部與外部都存在一些短期難以調和的問題,與一些世界農業強國之間的差距依然巨大,這需要國內各方參與者給予足夠的支援和時間去改變。
最後,每日糧油還是喜歡用我們在很久之前就說的一句話來總結:
中國農業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好,但也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它正在以獨特的方式尋找著自己的發展路徑——本身能讓14億人吃飽,肉蛋奶消費穩居全球前列,就已經是一大奇蹟,它所缺的還是時間,需要時間去慢慢調整自身內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