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除了諾貝爾獎,地處歐洲西北角的瑞典王國,還有兩個為中國民眾熟知的“標籤”。一是“首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瑞典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同年5月9日與中國建交。另一個則是“傳統冰雪運動強國”——從1924年法國夏蒙尼首屆冬奧會算起,近一個世紀以來,瑞典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屆冬奧會;歷代瑞典冰雪運動員總共斬獲了158枚冬奧會獎牌,在總獎牌榜上排名全球第7位。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瑞典駐華大使宋蓮(Helena Sångeland)日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書面專訪時表示,瑞典將派出包括116名運動員在內的代表團參加北京冬奧會,這是瑞典冬奧會參賽史上規模最大的代表團。瑞典冬奧運動員們正陸續前來中國,他們對在北京冬奧會上爭金奪牌寄予厚望。
瑞典與北京冬奧會之間的聯絡遠不止於此。據宋蓮介紹,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部分滑雪場地,由一支來自瑞典的團隊負責建造;瑞典生產的雪炮和水泵等裝置,參與了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的造雪工程;中國跳臺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運動員,曾長期在瑞典備戰北京冬奧會;前瑞典冰壺隊總教練林頓霍姆·皮亞自2019年起執教中國冰壺隊,前不久以中國冰壺隊總教練的身份入選了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
“瑞典和中國在體育領域有著很多交流和合作。”宋蓮說,在北京冬奧會籌備過程中,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代表團曾到訪瑞典中部大學及其體育技術研究中心,瞭解瑞典在體育科學領域所做的工作。起源於瑞典的“瓦薩滑雪節”自2003年起正式落戶吉林長春,中國由此成為繼瑞典、美國和日本之後第4個舉辦這一滑雪賽事的國家。她特別強調,瑞中兩國年輕冰雪運動員們保持著常態化交流,其中,瑞典冰球教練約翰·比約恩福特(Johan Björnfot)在武漢從事兒童和青少年的培訓和發展。
宋蓮指出,事實上,瑞典和中國早在建交之前就已經有了交流往來。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中國第一個考古學文化——仰韶文化發現100週年。當年,河南澠池縣仰韶村遺址的首次發掘,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的標誌,證明了中國不但有新石器時代的遺存和文化,而且相當發達。這使過去一些人宣揚的“中華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而主持發掘仰韶遺址的,正是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他也因此享有“仰韶文化之父”之稱。
“兩國建交後,我們在貿易、投資、文化、創新、研究、教育、環境和氣候以及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進行了廣泛而成功的合作。”宋蓮表示,瑞典政府認為,在國際發展合作、全球衛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所有領域,瑞典和中國都有進行更深入合作的空間。
宋蓮曾參觀過北京冬奧會的所有比賽場館,她對首鋼滑雪大跳臺印象尤為深刻。她說:“不論是對運動員還是對觀眾來說,這都將是一個‘吸睛力’滿分的場地。”談及對北京冬奧會的期待,宋蓮表示,她希望本屆冬奧會能夠不負《奧林匹克憲章》關於卓越、友誼和尊重的期望,確保所有代表團、運動員和媒體記者安全、順利地開展工作,發揮出各自的最佳水平。
宋蓮尤其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們能夠利用北京冬奧會搭建的交流空間建立友誼。“奧運會的魅力在於,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有機會聚在一起互相瞭解。”宋蓮說,“當你面對面地遇見一個人,你會意識到是什麼把我們團結在一起,不管我們說什麼語言,不管我們來自哪個國家。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在現實生活中跨越國界見面變得更加困難。我真心希望運動員們能有機會在‘奧運泡泡’裡聚一聚。”
作者:馬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