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年產達363萬噸,價格不足同期50%,收購價4毛/斤,果農難以接受
都說我國水果產業規模最大的要數柑橘類的,僅是柑橘類的水果產量,每年就要達到800~900萬噸之多了。當下進入秋季之後,柑橘類水果更是橫掃市場,無處不在,整個水果市場主要交易都集中到柑橘產品上了。作為柑橘的主力軍,柚子、橙子、桔子都在陸續上市,很快就能夠覆蓋全國市場。但今年以來,柑橘類的水果行情並不理想,剛上市就遇上了低價。
無獨有偶,除了柑橘類產品遇上低價之外,還有中部地區被廣為種植的梨,似乎也像蘋果一樣被詛咒,今年上市就沒啥行情,如今多種梨的收購價只有3~6毛/斤,這價錢就像是往年收次果的行情一樣,果農都難以接受。當下大多數梨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上不足去年同期的50%,收購均價只有4毛/斤。
大家或許不知道,梨在我國的種植規模也相當大,產量更是屈指可數的,僅僅河北省一年就能產363萬噸的梨,是我國梨種植第一大省。種植規模如此大,但是行情卻如此低迷,據悉當地的雪花梨價格觸底,收購價只有4毛錢,而鴨梨更是展現出了“壓力”優勢,壓力的收購價也只有6毛/斤,與去年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了。
縱觀這幾年的梨行情,以過去3年為例,梨行情相當不錯,價格一直穩居高位,不管是種植戶還是囤貨商,這幾年幾乎都賺到了錢。過去這3年,梨的收購均價都在1元以上,好的時候都能達到2~3元/斤,利潤十分可觀。於是種植戶熱情高漲,囤貨商有利可圖,炒梨的更是搞得不亦樂乎,從去年看來,這梨的產業如火如荼,十分被人看好。
然而一個東西的發展,總歸有低谷的時候,發展到巔峰了,就有盛極而衰的說法。梨市場也是如此,隨著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它的問題就逐漸顯露出來,緊接著就是行情崩潰的時候。今年的梨才剛剛上市,價位就如此低了,與往年行情差距太大,大多數果農都難以接受。那麼梨的原因出在哪呢?首先一點可以肯定,囤貨商給玩壞了。今年蘋果在上半年出現了爛市,庫存梨也是如此,庫存的貨影響了新一季的行情,導致剛上市的梨就沒有了行情。
其次是今年出口業務嚴重受阻,梨出口量十分低,導致梨在國內市場競爭壓力增大,市場一時難以消化,導致這梨行情出現了低價。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梨的價格一天天下跌,鴨梨和雪花梨的情況最為嚴重,今年這兩種梨的種植戶恐怕都要做虧本買賣了。
此時只等待兩節到來,果農希望兩節能夠帶動刺激,助力梨的行情轉好,這樣才能提前賣個保本的價格了。除此之外,更希望貨商加大力度囤貨,炒出一局高價,趁機高價位出貨。當然這都是希望,是否能實現還得看行情發展了,對於今年的梨行情各位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