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不自醫,如果一箇中醫患上了癌症,他是否會選擇中醫中藥來為自己治療?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基礎室主任李連達,他一生致力於中醫中藥走向現代化,制定了我國第一個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中藥藥效學評價標準與技術規範,首創中藥與自體骨髓幹細胞經心導管移植治療冠心病的新方法……從醫近60多年,他晚年曾經兩次患上癌症,看看他是如何選擇為自己治療的。
一、當出身於西醫的中醫患上癌症
1、一門七子從醫,大學畢業後師從老中醫
李連達院士出生在一個醫學大家庭,三代九人中有七個是學醫的。1956年,李連達從北京醫學院畢業,後拜出身於名醫世家的趙心波老中醫為師,開始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2、禍不單行,晚年兩次患癌
李老在79歲時,不幸被診斷出胰頭腫物,發現腫物後,病情直轉急下,已達九死一生的危險階段。經過治療,病情好不容易得到控制。李老又在81歲時確診出瀰漫大B淋巴細胞瘤,淋巴瘤一經發現即發展異常迅速。
短短兩年內分別罹患兩種型別的腫瘤,即使是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可以安然度過的機率都很小。這種“奇蹟”卻發生在一名年逾八旬的重病患者身上。
二、中醫、西醫,他是如何選擇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胰腺癌,當時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手術,效果好,但風險大,很可能死在手術檯上。第二種是保守治療,進行放療、化療及中藥等抗腫瘤療法,不會即刻有威脅,但由於毒副作用,後果可能比不做手術更兇險。
當時主管和家屬都猶豫不定,李連達院士得知後,向醫生提出自己的意願,以手術作為第一治療方案,責任不由醫務人員承擔。甚至還自己拿起親手畫的手術示意圖,給同事建議手術方案。手術很順利,術後一年李連達先生的身體逐漸恢復。
然而,兩年後,李院士又患了淋巴瘤。不過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的診療過程和方案都很快得到有效溝通和制定。經過8個療程的化療和23次放療及中藥治療,淋巴瘤得到控制,李連達院士又一次堅強地挺了過來。
面對癌症,李連達並沒有僅單獨依賴中醫或者西醫,他選擇將兩者結合,發揮各自優勢,最終的效果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三、關於中醫能不能治療癌症,他有話要說
所謂病急亂投醫,不少人在面對重大疾病時,不知所措,老一輩人更寧願相信中醫,而放棄西醫治療,導致病情發展迅速。面對癌症,到底能否選擇中醫治療呢?
李連達院士表示,西醫和中醫治療癌症是有區別的,西醫治癌是直接消滅癌細胞,即“去邪”,中醫則以扶正為主,中藥的藥力是不足以支撐殺滅癌細胞,但中藥可以利用扶正,透過人體自身免疫力去消滅癌細胞。
僅靠中藥力量,不夠抗衡癌細胞,只有透過中西醫結合,西藥消滅癌細胞,中藥扶正,提高機體抵抗力,才能讓患者比較舒適地度過治療期。
很多人都認為中醫是偽科學,但是李連達院士對此表示了反駁,他認為中醫是由古代科學向現代科學發展而來,說不科學是不對的。在他看來,中醫、西醫、中西結合,這三種醫療模式將長期共存,互相取長補短,這才是中醫未來精準醫學的發展方向。
四、使用中藥抗癌,尤其要注意2個禁忌
中醫作為輔助治療,確實在不少患者身上得到積極反饋。但也存在患者因治療誤區,導致病情加重的情況。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利純教授表示,使用中藥抗癌,應避免兩大誤區——
1、別盲目相信以毒攻毒
中醫抗癌治療強調“整體觀念”,並非單用解毒、攻毒藥就能扶正去邪,殊不知這些有毒的中藥,患者服用後反而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尤其對於消化道腫瘤病人,可能還會因腸胃負擔,加重病情。
2、中藥不是價格越貴越好
不少病人認為,術後體質虛弱,應該透過名貴藥材進補,以達到增強免疫力,防止腫瘤復發轉移。事實上,正在放化療的病人,若再大量服用溫補藥物,容易加重陰虛症狀,導致身體無法承受。
無論是中醫療法還是西醫療法,規範治療是最佳療法。當面對癌症時,萬萬不可“難得糊塗”聽信謠言,亂用藥,不會讓身體變好,只會加速壓垮身體。#守護銀齡世界##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科學網博主李連達院士逝世,身患癌症樂觀工作到84歲》.中國科學報.2018-01-22 第8版
[2]《院士、國醫大師株洲暢談中醫發展 駁中醫是偽科學論調》.華聲線上.2017-07-10
[3]《腫瘤患者選擇中草藥治療 應避免兩大誤區》.環球網.2018-03-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