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臺急診脾破裂手術緊張進行著。
患者是一個50多歲的中年男性。巨大的衝擊力,不僅導致他出現了脾破裂,還出現了腦震盪。送到醫院後,完全無法溝通。鑑於病情緊急,請示了院領導後,手術很快就開始了。
手術中,外科大夫從腹腔清理出大量的血凝塊。麻醉科全力輸血補液擴容,外加血管活性藥物輸注,有驚無險頂住了隨時可能出現的休克以及心臟驟停。
當把脾臟順利摘除之後,所有人的心終於能放下了。臺上的氛圍立刻變得輕鬆起來:外科大夫在那裡吹噓如何一眼就發現了脾破裂,護士也在那裡捧著說……
一簾之隔的麻醉科這邊,也想輕鬆,但剛剛搶救後的“戰場”需要清理,因此還輕鬆不起來。
大量輸血補液後,患者的臉部明顯有些水腫。扒開眼瞼,水汪汪的球結膜也說明了一切。
確保心肺沒有大問題後,麻醉醫生開始調整各項生命指標。目標是,要儘量在手術結束之前把患者的生命指標調整到滿意的狀態。
如果患者能在術間甦醒拔管,那就堪稱完美了。50多歲的患者,體質還不錯,這樣的外傷還不至於進重症監護室。一旦進了重症監護室,幾乎就要改變這家人以後的生活質量。
準備縫刀口的時候,外科大夫問:怎麼樣?用不用去ICU啊?
ICU,就是重症監護室。一般情況,是為生命體徵不平穩的患者準備的。
聽到這樣的問話,麻醉醫生自信地說:不用!
儘管患者還未甦醒,但多年的大場面經歷,他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事實上,經過僅半小時的“急行軍”式調整各項生命指標,麻醉醫生幾乎敢拍板患者能夠順利甦醒和拔管。
這時,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手術後鎮痛怎麼辦?
患者安全出手術室,只能說是勝利。但如果患者疼得齜牙咧嘴,豈不讓勝利大打折扣?況且,都在喊舒適化醫療。患者疼著出手術室,也不是那麼回事啊。
於是,他“啪”的一聲掰開了一支局麻藥遞給巡臺護士,讓她弄到手術檯上去。
看到局麻藥上臺了,臺上護士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不知道多長時間之前,就用過局麻藥,是用來鎮痛的。
看到護士遞過來局麻藥,外科大夫問:不是有鎮痛泵嗎?
麻醉醫生道:術前簽字都沒有家屬、患者自己有意識不清醒,鎮痛泵的事兒根本解釋不明白,給他做一個切口浸潤鎮痛吧。用這個,也能頂五六個小時。
之後,手術順利結束、患者甦醒順利拔管。
本以為,這又是一臺讓自己滿意的麻醉,一個美好的回憶。
然而,之後的事情卻讓麻醉醫生有點堵:出院的時候,家屬質疑臺上打鎮痛的局麻藥是多收費。
家屬的理由是,人家都給用鎮痛泵,憑什麼不給他們用?另外,既然獨闢蹊徑了,為什麼還疼?
面對質疑,麻醉醫生自然是非常生氣:這不是吃力不討好嘛!
雖然心裡不爽,但也得調整心態做解釋工作。
針對家屬提出的“為什麼不用鎮痛泵”的問題,他解釋道:鎮痛泵是自費專案,醫保不給報銷,因此必須術前做好溝通簽字。但是,手術前患者不清醒、身邊沒家屬,加上情況緊急,只能先考慮救命的問題。
針對家屬說“效果不好”的問題,他解釋道:做切口浸潤鎮痛,只能減輕疼痛。即便是用了鎮痛泵,也很難保證一點都不疼。儘管理論上可以做到,但需要麻醉醫生術中、術後全程只為一個患者服務才行。顯然,目前任何一個醫院都無法做到。
看到家屬不再說什麼,麻醉醫生無奈地說道:你知道嗎?安裝鎮痛泵,還需要收一個術後鎮痛的費。但是,做切口浸潤鎮痛目前還沒有收費專案,因此只收了一支藥錢。也許,就是因為沒有這個收費專案,你們才覺得莫名其妙。
聽到這話,家屬一臉不好意思地走了。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解密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