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稱螞蟥。它是一味獨特的中藥,被譽為“蟲中之王”,因其唾液中的水蛭素對凝血酶有極強的抑制作用,是迄今為止所發現最強的凝血酶天然特異抑制劑,在解決心腦血管等疾病領域有著重要的科研與市場價值,自古至今都為醫學研究者們所追捧。
但在千億級的水蛭素市場,我國企業的產品份額,可謂微不足道。
而事實上,我國企業對水蛭素的研究與開發,不乏數十年如一日、充滿熱情的科研工作者,也有著領先的提純技術工藝。
那麼,我們的企業究竟輸在哪裡?突破之路又將如何去尋找?
水蛭素為什麼被醫學工作者們所追捧?
根據北大醫學部新近公佈的資料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達4.9億。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指出,目前我國腦卒中患者達1300萬人,每年死於腦卒中的患者高達196萬人,冠心病患者達1100萬人,高血壓人群2.45億人,糖尿病患者1.14億人,並且仍呈上升趨勢。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影響我國公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導致縮短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
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意味著千億級別的市場前景,也意味著國家因此將面臨巨大的醫療負擔。
如果有一種天然的中藥提取物,能夠代替化學制劑去攻克心腦血管的難題,這不僅可以造福百姓,也為國家的醫療開支減少巨大的負擔。
水蛭素被研究者持續關注,主要得益於它對解決心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上有著顯著的效果。
在我國明朝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水蛭,主逐惡血淤血。
現代藥典記載,水蛭的功能有破血通經,消積散症,消腫解毒等。
近年來,醫務工作者還利用水蛭飲片緩解動脈的痙攣,降低血黏,減輕高血壓症狀,也有以水蛭為活血、解毒方的主藥,用於治療腫瘤。
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國在水蛭素保健品的開發領域,做得風生水起。其中,美國和加拿大主要是利用基因技術,對酵母菌和大腸桿菌、甚至是油菜進行基因改造,從而生產出重組水蛭素,也被俗稱為“轉基因水蛭素”,重組水蛭素雖然模仿出了水蛭蛋白的部分片段,但在功效和副作用上,和菲牛蛭提取物有著天壤之別。
而中國中醫藥研究者們,更傾向於採用水蛭提取天然的水蛭素。在廣西的玉林,研究者們採用的水蛭品種就是菲牛蛭。
這種菲牛蛭,為水蛭的一種,俗稱金邊螞蟥,其天然水蛭素含量為目前最高,是其他水蛭品種的數十倍。
市場競爭我們輸在哪裡?
開啟京東、天貓等購物網站發現,系統推薦的都是美國、日本等代購水蛭素產品,其銷售價格的區間在500元至5000元之間。
其中,一款宣稱為霍普斯金-華盛頓研究院出品的菲牛蛭水蛭素膠囊,一瓶30粒的售價為688元,摺合每粒約23元。
日本、加拿大的類似產品,跟美國貨售價不相上下。它們在各大購物網站上,基本處於霸屏狀態,而國產貨基本被邊緣化。
廣東某高校醫學院的老教授,曾痛心地談及薑黃素百億產業悉數落入美國之手的情形。他認為,薑黃素對種植土地、提純有著較高的要求,但只要有遠見的企業,願意去投入資金,應該不是難事,現在看著每年過百億的銷售額旁落歐美日本,實在可惜。
與薑黃素不同,水蛭素在我國雲南和廣西已經是趨向成熟的產業。
目前,我國廣西玉林的廣西科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西科康集團”),在菲牛蛭的養殖、開發與利用方面走在了國內外眾多企業的前列,技術趨向成熟,已經制定地方標準,並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
然而,廣西作為菲牛蛭的主產區,在政策上卻遠遠落後於雲南。
雲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的基礎上,於2013年頒佈了菲牛蛭凍乾粉地方標準,促使菲牛蛭凍乾粉以中藥飲片在雲南合法化,帶動雲南菲牛蛭每年數十億元的產值。
廣西的科康集團擁有全球領先的天然水蛭素提取技術,其原料出口香港,加工成天然水蛭素功能食品,賣向全球。然而在中國大陸地區,卻因為受相關政策的制約,拿到藥品的批文有著重重障礙,更不能以功能食品的形式銷售,企業生存經營的大部分收入竟然靠賣原材料,以致於每年的產值一直都在幾千萬元徘徊。
基於中國產地的成本、提取工藝等優勢,即使國產水蛭素為純天然水蛭素,其凍乾粉的售價也僅為歐美、日本重組水蛭素產品的半價左右。
但從銷售網站的資料來看,歐美、日本的重組水蛭素產品,其留言評價都過千條,銷量可觀,而國產的天然水蛭素,卻鮮有問津,消費者留言最多的也就十幾條,更多的是一條評價都沒有,劣幣驅逐良幣態勢可見一斑。
基於菲牛蛭的規模化養殖,以及天然水蛭素的提取是國內企業掌握的成熟工藝,原材料跟國外比,中國企業也就更有優勢。
以廣西科康集團為例,其天然水蛭素的原材料大部分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而他們出口到我國的,無論是天然還是重組的水蛭素產品,價格相較於原材料,已經翻了十數倍。
顯而易見,不論原料生產,還是品牌營銷,不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他們在水蛭素研發,產品品牌培育等方面,都在不遺餘力搶山頭、奪高地,以期在競爭中獲取更多的話語權。
我們應該意識到,在水蛭素產品領域,也形成了中國維生素市場一度出現過的“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怪誕現象。
眾所周知,中國是維生素生產大國,很多單品的產量佔到全世界的80%,歐美的一些國家從中國進口維生素原料,回去稍作加工成複合維生素,結果將價格翻了上百倍後,再賣給中國消費者,一些中國消費者竟然趨之若鶩。
而事實卻表明,幾百塊一瓶的進口維生素,其作用並不好過幾塊錢一瓶的國產貨。
值得指出的是,國際上多年的研究表明,天然水蛭素作為血液的稀釋劑,和魚油一樣對人體並沒有毒副作用,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可以作為功能食品或者膳食補充產品來生產銷售,但唯獨在中國境內行不通。
由於缺少了相關的產業政策支援,原本產自中國本土的天然水蛭素原料,卻不能夠在中國本土加工成產品銷售,反而被歐美、日本的企業大量採購,再加工成保健品高價銷往中國,國人不得不高價購買,大部分利潤都被國外的企業所賺取。
也就是說,在醫藥保健品市場,我們輸在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同時也輸在品牌建設和引導、培育消費者對國貨的認知上。
國產天然水蛭素的突圍之路
2021年底,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課題組一份關於《加快發展壯藥金邊螞蝗及天然水蛭素產業的建議》材料,近期將提交給政府相關部門。
《建議》提出,水蛭產業是一個有巨大潛力和社會價值的產業,在廣西玉林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證實了這一產業發展可以穩步做優,市場需求巨大,但要讓產業站起來、並不斷做大做強,還存在諸多困難,特別是政策上的瓶頸,迫切需要在政策上得到支援,以產業基金、風險投資的經驗和政策,推動水蛭產業的發展壯大。
具體施策的內容包括: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和頒佈水蛭產業的系列地方標準,並將其中的一些標準報國家審定並爭取儘快頒佈;
在新版《壯瑤醫藥振興計劃》以及廣西生物製藥發展規劃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相關年度計劃中,給予水蛭養殖加工的產業設施予專案和資金傾斜;
幫助建立自治區級技術研發中心和自治區級技術成果轉化基地,以推動科康公司20多年積累下來的養殖示範基地建設和各類應用專案研究專利成果的運用和轉化;
菲牛蛭是已知水蛭素含量最高的水蛭品種,也遠遠高於已被列入《中國藥典》的品種,雖已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但仍未被列入《中國藥典》,限制了菲牛蛭在國內、外醫與藥方面的綜合開發與利用,因此,相關部門應給予指導支援,爭取菲牛蛭列入《中國藥典》;
鑑於壯醫水蛭療法經科康集團二十多年的研究和推進,已經在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等全國各地醫院、診所、養生館開展順利,並取得較好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廣西已將其列入民族醫醫療服務專案,也形成了 “壯醫水蛭療法操作規範”,但由於該療法的特殊性,目前也還沒有進入醫保,故在運用推廣上受到很大限制,下一步希望相關部門在推動該民族技法進入醫保方面給予支援,以實現民間瑰寶走出大山,更好地服務於民眾。
目前,國內水蛭養殖與產業開發走在前列的地區是壯鄉廣西。
以廣西科康集團為例,在養殖與開發研究上的積累超過了20多年,有著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
2015年,科康集團在廣西陸川的良田鎮文官村建立了科康陸川科技產業園,它是國內唯一的水蛭主題文化產業基地,集養殖、生產、科研、文旅、康養為一體。產業園佔地面積2公頃,規劃總投資3000萬元,分二期建設。一期專案已投資2000萬元,已建成科技大樓、示範養殖大棚、醫用水蛭淨化車間、活體水蛭提取天然水蛭素中試車間。二期規劃建設專案有水蛭文化博物館、水蛭人才公寓及專家樓等。
廣西科康集團透過養殖、加工水蛭帶動當地農民發展產業、實施鄉村振興的效果也開始有所顯現,給當地農民帶來了看得見的經濟效益。
同時,廣西科康集團生產的優質價廉的天然水蛭素原料,已出口加拿大、美國、俄羅斯、比利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成為全球主要生產廠家的供應商。
但是,從體量上來說,與歐美、日本等企業的規模相比,國內的天然水蛭素研究企業依然微小;而在新成果技術的開發和運用,特別是醫用領域的開發和研究層面,資金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一樣都不能少。
眾所周知,新藥研發是個燒錢、砸錢的生意,因其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被業內人士稱之為“無底洞”。
國外企業開發一個藥品,從實驗室到批准上市,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平均耗資10億美金,這樣的投入,對於千萬級別的國內水蛭研發企業來說,無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5年,屠呦呦教授因受中醫典籍啟發,找到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應該說算是一個特例。但同時也讓大家認識到,中醫藥在疑難病症上的驚人療效和在現代醫學上的強大生命力,我們應該對中國醫藥學樹立起文化自信和戰略遠見。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旦水蛭產業得以規模化發展,其售價大機率會出現“白菜價”而惠及普羅大眾。
屆時,一方面老百姓不用花費高價購買進口的水蛭素,繳納高額的智商稅,就可以解決心腦血管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困擾和傷害;另一方面,國家在醫保費用上的支出也將節省下大筆的經費。
發展水蛭產業,是以龍頭企業組織終端產品生產的閉環式產業,能夠透過科技研發——產品生產——原料養殖產業鏈帶動當地的產業振興,是一二三產的融合,也是高技術產業用於鄉村振興發展的實踐案例,將為當地實施鄉村振興奠定產業基礎。
目前,水蛭產業化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特別是存在政策上的瓶頸,迫切需要在政策上得到支援,從而把研究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轉化為高科技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產業力量,也為以水蛭產業化為樣板,豐富中醫藥寶庫,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奠定基礎。
應該看到,一旦我國企業在水蛭和天然水蛭素領域的研究,特別是在心腦血管等疾病上取得成效與突破,面對的不僅僅是千億級別的市場份額問題,而是利國利民的戰略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