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探索的深入,人們發現量子效應只是物質之海表面的漣漪,是物質更深層規律擾動的影子。當這些規律漸漸明朗時,在量子力學中飄忽不定的實在影象再次穩定下來,確定值重新代替了機率,新的宇宙模型中,本認為已經消失了的因果鏈再次浮現並清晰起來。
劉慈欣的《鏡子》創作於2004年,大約正是超弦理論流行的時候。我記得05、06年前後,好像有一股超弦理論狂熱,我的同學、朋友,都是理科少年,中二又愛吹牛的年紀,張口閉口時間簡史量子力學,都極為沉迷超弦理論。
作為非物理專業人士,我至今也沒弄懂超弦理論具體的內容,但閱讀這篇短篇,卻也並不需要專業知識。簡而言之,傳統的量子力學認為無法同時準確預測物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態(即測不準原理)。而在《鏡子》的時空裡,超弦理論賦予了人們準確測定物體狀態的能力,如果給定所有的初始條件,那麼可以準確地模擬事物的發展乃至整個宇宙的發展,因此說因果鏈重新浮現。
這個能模擬宇宙發展的機器就被叫做鏡子,因為它相當於一個映象,讓人對一切已發生的事明察秋毫。
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發明。我們可以探明歷史的真相,找出犯罪真兇,亦可以監督一切不法行為。
那麼,像宋誠這樣的被誣陷者就可以沉冤得雪了。而像故事裡的首長、陳繼峰、呂文明這樣形成關係網互相袒護剷除異己的貪腐之人則會被一個個揪出來,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
宋誠真的太慘了,一腔正義和熱血全被辜負。辛辛苦苦整理的檢舉材料到了被檢舉人手裡,萬分信任的老同學也是站在另外一邊,他的線人不知接受了什麼條件,在他車裡自殺還偽造成了他殺現場,成功誣陷宋誠成了一個揹著妻女偷情又殺人的同性戀。他一步步步入早被羅織好的漁網,卻不自知。
現在宋誠知道,他以前之所以做好了為信念和使命犧牲的準備,是因為根本就不明白犧牲意味著什麼。他想當然地把死作為一條底線,現在才發現,犧牲的殘酷遠在這條底線之下。
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得知“鏡子”的存在,可想而知,這幾乎就是絕地逢生。而鏡子的創造者,白冰,也早已用備份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首長和陳繼峰等人差不多已經被判了死刑。宋誠的光明似乎就要到來了。
然而這一切就真的會像他想象中那麼好嗎?
不得不說,這個故事裡的首長是劉慈欣最用心塑造的幾個人物之一(個人感覺大劉在人物塑造上沒有情節和世界觀上那麼用心),作為一個物理系畢業的高材生,官場沉浮幾十年的老狐狸,他一眼看透人性的本質和這個機器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滅頂之災。
首長對白冰點點頭:“社會也是這樣,它的進化和活力,是以種種偏離道德主線的衝動和慾望為基礎的,清水無魚,一個在道德上永不出錯的社會,其實已經死了。”
這確實不是他對自己犯的錯的辯解。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按照道德標杆來生活,那社會簡直就是一潭死水。你不應該擁有多餘的慾望,比如,想要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沒有慾望就沒有研發和生產動機,那科技進步也就無從談起。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如同是將每個人放在24小時開啟的監控鏡頭之下,一旦犯罪行為和道德瑕疵都無所遁形。能發現犯罪行為確實是一大好事,但人不可能毫無瑕疵,是人都會犯些無傷大雅的、沒那麼嚴重的錯誤。而鏡子讓這些都展示於人前。這種時時刻刻的監控讓人不得不恐懼隨時可能出現的道德審判,一直處於極大的精神壓力和表演壓力之下。人人只能活成毫無瑕疵的木偶,否則就要面臨社死。這樣的社會,會讓人有生存下去的動力嗎?
我簡直要毛骨悚然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首長看透了這一點,白冰透過將預測錨點設定在相當遠的未來避免了無限次的單程遞迴,成功看到了未來,正如首長所預測的。他與宋誠都決定毀掉這臺機器,然而這就結束了嗎?
超弦理論的理論和技術水平已經在那裡了,或早或晚,總有人做出同樣的模型,找到合適的初始值,成功模擬本宇宙。
而這一切,白冰都在未來裡看到了。
那是無可避免的、死水一般的未來。
這個結局,也在因果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