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範長龍主政第16集團軍,他的搭檔是誰?
1969年1月,未滿22週歲的範長龍離開遼寧丹東老家,正式參軍入伍,成為了瀋陽軍區第16軍炮兵團122炮營3連的一名普通戰士。此後多年,範長龍長期在第16軍戰鬥生活。
至1985年9月百萬大裁軍,第16軍進行合成集團軍整編後,範長龍出任第16集團軍48師參謀長。1990年9月起,範長龍先後擔任第16集團軍46師師長、軍參謀長。1995年3月,範長龍主政第16集團軍,其搭檔為孫大發。
▲範長龍(原第16集團軍軍長)
孫大發生於1945年11月,安徽金寨人。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誕生了12支紅軍主力部隊,近10萬英雄兒女(筆按:當時金寨人口不足23萬)拋頭顱灑熱血。僅1.1萬多人留下姓名。
洪學智、皮定均、張賢約、徐立清、曾紹山、騰海清等開國將軍,都是金寨英雄兒女的傑出代表。金寨是一塊不乏英雄熱血的土壤,對孫大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大發(1945年11月~2019年9月)
1964年12月,孫大發參軍入伍,被分配至瀋陽軍區第39軍115師344團特務連,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第39軍的赫赫威名無需筆者多言,早在解放戰爭時期就是我軍的一大王牌主力。
孫大發繼承了革命老區的不怕犧牲不怕苦的精神,連續四年被評為“五好戰士”。1969年9月,孫大發獲得提幹機會,成為了一名身著“四個兜”的65式軍服的基層幹部。
▲李德生(原瀋陽軍區司令員)
至1978年10月,孫大發已經是瀋陽軍區司令部辦公室秘書,後擔任秘書二科科長、辦公室副主任等職。期間,孫大發曾經擔任過開國少將李德生(1988年授銜上將)的秘書。
1984年5月,孫大發調離機關出任老部隊第39軍步兵第115師政委。1985年8月,第39軍執行集團軍編制後,孫大發仍任第115師政委。1988年9月,我軍實行新的軍銜制,孫大發被授予大校軍銜。
▲第39集團軍某部演訓
1990年6月,孫大發出任第16集團軍政治部主任,並於當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同期,範長龍出任第16集團軍46師師長。1993年2月,孫大發出任第16集團軍政委,躋身正軍級。
第16集團軍素有“長白猛虎”的美譽,這是一支享譽全軍的王牌勁旅。早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第16軍率先換裝全蘇械裝備,創造了2個小時殲滅美軍3個建制連的記錄。
▲馬鳳桐(原第16集團軍軍長)
1995年3月,第16集團軍領導班子調整,範長龍接棒馬鳳桐,孫大發仍為政委。範長龍、孫大發二人前後搭檔4年多,直至1999年1月後者上調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才結束了搭檔生涯。
在“九八抗洪”中,孫大發協助範長龍指揮部隊轉戰嫩江、松花江流域廣大地區,並始終戰鬥在抗洪搶險最前沿。不僅如此,孫大發在抗洪勝利後,婉拒了地方政府慰問抗洪部隊的禮品禮金……
▲九八抗洪
2000年12月,範長龍出任瀋陽軍區參謀長,與老搭檔孫大發仍為一個班子的戰友。2003年8月,孫大發平調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範長龍則於是年12月調任總參謀長助理。
2005年1月,孫大發出任南京軍區副政委兼紀檢委書記。是年7月,孫大發出任總後勤部政委(搭檔廖錫龍上將),躋身正大軍區級。2007年6月,孫大發晉升為上將軍銜。
▲孫大發上將視察基層發揮餘熱
次年7月,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範長龍也晉升為上將。2010年12月,孫大發因達到正大軍區級服役最高年限而退出現役,轉崗至全國人大出任民族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繼續為祖國建設嘔心瀝血。
孫大發上將雖長期身居高位,卻沒有什麼架子,筆者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明白了。孫大發退休多年後,從媒體上了解到有位少年被毒蛇所所傷,特意囑咐身邊工作人員下功夫尋找。
▲孫大發上將
皇天不負有心人,工作人員從雲南找到了救命血清,並第一時間送至醫院,順利的救活了孩子。然而,孩子及其家人根本不知道,居然有一位上將在背後無聲的幫著他們。
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是,孫大發在“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之後,意識到其背後所反映出來的軍事價值:要重視急救藥品的戰略儲備問題,積極推動軍隊衛勤體系調整改革……
參考資料:
[1]《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範長龍的簡歷》(新華社);
[2]《深切緬懷孫大發上將:赤子情懷鑄豐碑》(泓銘、程四化、楊晨·〈祖國〉);
[3]《"挺進部隊"——陸軍第16集團軍》(劉德武,朱小虎,劉源·〈環球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