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阿新正在寫今年的工作計劃,計劃主題是“為扭虧為盈而戰!”
總結過去一年煤電行業的經歷,在煤電廠工作了整整12年的阿新用了八個字來形容:“從未見過,被嚇到了。”
阿新是個七零後,是華南某國有火電廠的一名中層幹部,負責參與該電廠運營的管理工作。2021年,煤炭的供不應求、價格屢創歷史新高,使得該電廠淨虧數百萬,這在該電廠十年餘的歷史中尚屬首次。
“公司從上到下,都感受到了壓力。”阿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2021年的公司年度工作總結會上,會議強調最多的一點是,今年力爭避免虧損再現,同時要實現轉虧為盈。他同時透露,2021年公司的年終福利比往年少了,其中年終獎少近兩成。
這正是過去一年全國煤電企業的真實寫照。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受煤價上漲影響,過去一年,有的煤電上市公司出現了百億元的虧損。
煤炭究竟去哪兒了
從業以來,阿新第一次碰到電荒還是在十年前。造成此輪電荒的主要原因是,過去一年,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用電需求增長超預期。
在這種情況下,煤電以不足50%的裝機佔比,支撐了75%的高峰用電負荷。但由於煤電供需持續緊張,庫存下降,價格飆升,煤電兜底保障作用減弱,對電力供應安全造成影響。
談及煤炭庫存,阿新印象極為深刻。“因為煤炭庫存不足,我們電廠的兩臺機組不得不臨時停機。”他說,“這是我從業以來,首次碰到因為煤炭庫存不足而停機的現象。”
在那段日子裡,阿新和同行之間聊的話題很多都是“你們的庫存還有多少”?“煤炭究竟去哪兒了”?“準備去哪兒找煤啊”?
煤炭供不應求,煤價隨之暴漲,而且幾乎是一天一個價。2021年下旬,陳友新天天盯著煤炭價格的走勢,眼睜睜地看著煤價破千到破兩千的過程。這同時也他從業以來首次見到煤價如此上漲的奇觀。
2008-2012年電荒期間,5 年平均煤價也只有 723 元/噸,從未突破過 1000元/噸。其中 ,2008 年均煤價 645 元/噸,增幅 61%。而 2021 年 1-10月平均煤價1049 元/噸,相比2017-2020正常年份均價591元/噸,增幅已達 77%。
“煤電矛盾”雖由來已久,但近幾年其實一直處於相對穩定期,電煤價格問題並不被業外關心,業內亦無激烈爭議。唯進入 2021 年 9 月以來,秦皇島 5500 大卡動力煤價從 2020 年均價 577 元/噸一舉衝高到 2600 元/噸,引發大批電廠虧損停發、形成新一輪電荒,煤價問題才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煤炭價格不斷飆升,直接打擊了阿新所在電廠繼續買煤發電的積極性。“我們當時已經開了幾次會議,打算派人到貴州和內蒙等地去買煤。但煤價不斷上漲,電廠上網電價卻一成不變,這就意味著電廠每發一度電就虧損將近一毛錢。經反覆核算後,電廠決定放棄買煤計劃。”他說,“電廠這樣做也是一種市場行為。”
和阿新所在的電廠一樣,部分煤電廠也因為煤價過高而乾脆選擇臨時停機,靜靜地等待著政策調控的到來。
這進一步加重了本已緊張的用電需求。“拉閘限電”和“有序用電”在全國各地此起彼伏。
而對於社會輿論關於煤電企業缺乏發電積極性的批評,阿新覺得“這實在有點冤”。在他看來,煤電企業當時選擇那樣做也是一種市場行為。
新方向
“據我所知,去年,幾乎所有的煤電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阿新說,“最近同行見面或聊天,問的很多都是‘你們去年虧了多少’‘年終獎受影響嗎’之類的問題。”他同時透露,開源節流也是他們電廠今年的主題。“我們已經虧不起了。”
就像阿新所說的一樣,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官方資料梳理發現,2021年,在A股多家煤電上市公司出現大幅度虧損或利潤大幅度下滑。
比如,華能國際(600011.SH)釋出公告稱,預計2021年淨利潤虧損98-117億元;大唐發電(601991.SH)公告稱,預計2021年淨利潤虧損90-108億元;華電能源(600726.SH)釋出公告稱,預計2021年淨利潤虧損約30 億元。
這背後,主要是受燃煤價格暴漲影響。以華電能源為例,2021年,該公司燃料成本同比增支約11 億元。與此同時,該公司發電量同比下降減利約3 億元。
在春節來臨的前幾天,阿新在一次聚餐中才知道,當初和自己幾乎同一時間進入煤電企業的三個朋友,已經在幾個月前陸續離開了煤電圈。“其中有兩個去了新能源公司,一個去了綜合能源服務公司。”他說,“屬於煤電的光輝歲月早已經過去了。”
最新公佈的能源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1月26日,國家能源局官網掛出的2021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2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3.8億千瓦,同比增長7.9%。其中,作為傳統能源的火電(主要以煤電為主)發電裝機容量12.9678億千瓦,同比增長4.1%,只有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20.9%的1/5,增幅在其他能源排名中墊底。
“這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社會上有一種說法,說煤電屬於電老虎,那麼現在我看是病貓。”阿新認為,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煤電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利潤也越來越薄,未來是屬於新能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