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經出版社授權,摘編自《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作者:[美] 瑞·達利歐,翻譯:崔蘋蘋、劉波,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1月版。
投資人應該具備歷史視野
作為一名投資管理人,我需要的是在短時間內做出投資決策,而花費大量精力去關注長期歷史,似乎有點兒奇怪。但我的經歷告訴我,做好投資需要這樣的歷史視野。
我的方法並不是一種學術研究方法,而是一種非常務實的方法,目的是幫助我做好工作。要想做好投資,我需要比競爭對手更好地預測各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因此,近50年來,我一直密切觀察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及其市場和政治局勢(因為政治局勢會影響經濟和市場),試圖充分了解當前形勢,並以此為基礎推斷未來。
從我多年與市場角力和總結相應原則的經歷中,我認識到:一個人預測和應對未來的能力,取決於他對事物變化背後的因果關係的理解;一個人理解這些因果關係的能力,來自他對以往變化的發生機制的研究。
我是在吸取了痛苦教訓之後才找到這一方法的。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錯誤是錯過了一些重大市場變動。這些變動在我的一生中從未發生過,但以前曾發生過很多次。第一件讓我始料不及的大事發生在1971年,當時我22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當暑期工。我喜愛這份工作,因為在交易大廳裡賺錢和賠錢的節奏都很快,大家喜歡彼此取樂,交易員們甚至在交易大廳裡打水槍。我全心關注世界的重大局勢發展,並押注於它們對市場的影響,有時這種影響可能是戲劇性的。
瑞·達利歐(Ray Dalio),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他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於他獨到的投資準則改變了基金業,美國CIO經理人雜誌稱其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1971年8月15日星期日晚上,尼克松總統宣佈美國不再遵守允許紙幣兌換成黃金的承諾。在聽尼克松講話時,我意識到美國政府違約了,我們以前所知的那種美元已不復存在。我想這不是好事。因此,星期一早上我走進交易大廳的時候,心想股市暴跌肯定會導致一片混亂。結果確實出現了大混亂,但不是我所預想的那種。股市非但沒有隨美元暴跌而下跌,反而上漲了大約4%。我大為震撼,因為我以前從沒經歷過貨幣貶值。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潛心研究歷史,發現歷史上許多次貨幣貶值都對股市產生了類似的影響。透過進一步的研究,我找到了原因,也得到了寶貴的借鑑,它們讓我日後受益匪淺。經歷了幾次這種痛苦的突發事件之後,我深刻意識到,很有必要了解過去100多年來所有大國經歷過的所有重大經濟和市場變動。
換句話說,假如過去發生了某起重大事件(例如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我不能確定它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那麼我必須弄清事件是如何發生的,然後做好應對準備。我透過研究發現,歷史上曾發生過許多同類事件(例如經濟蕭條)。如同醫生研究某種疾病的許多病例一樣,透過研究這些案例,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事件發生的機制。透過與傑出的專家交談、閱讀書籍,與我出色的研究團隊挖掘資料和檔案資料,再加上我自己的經驗,我對這些案例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我從這些研究中看到,財富和權力的變化通常以典型的次序發生,這個典型次序在我的腦海裡構成了一個原始模型,它幫助我看清驅動同類事件發展的因果關係。在此基礎上,我研究偏離這一原始模型的情況,並設法對這些情況做出解釋。然後我將腦海中的模型輸入演算法中,這樣做既幫助我將現實情況與我的原始模型進行對比,也幫助我以此為基礎做出決策。透過這個程式,我不斷完善對因果關係的認識,直到我可以用“如果……那麼……”這樣的句式來制定決策規則(對現實情況的應對原則):如果X發生了,那麼我們就下注Y。接下來,我觀察實際情況與我的原始模型及預期之間的差異。在橋水投資公司,我和我的合夥人非常系統化地進行這項工作。如果實際情況符合模型,我們就繼續下注於通常將會出現的情況。如果實際情況開始偏離模型,我們就尋找原因,並且做出調整。這個過程幫助我理解驅動這些發展的重要因果次序,也令我更加謙遜。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做法,也會是我未來的做法,直到我離開這個世界。所以你讀到的內容展示的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工作。
例如,我用這種方法研究債務週期,因為在過去50年裡,我需要應對許多債務週期,它們是經濟和市場發生鉅變的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我用這種方法研究過許多重大事件,例如經濟蕭條、惡性通脹、戰爭、國際收支危機等,以求理解周圍似乎已萌芽的反常事件。正是憑藉這種視角,當其他公司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陷入困境時,橋水較好地應對了那次危機。
這種方法影響了我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
這種看待事物的方法改變了我的視野:從被各種事件(像襲來的暴風雪一樣)圍困,到超越各種事件,放眼於事物的長期發展規律。我將這種方法用於幾乎一切事務。例如,在構建和經營我的公司時,我運用了同樣的方法,瞭解人們的思考方式等現實情況,學習妥善應對現實情況的原則,我在《原則》一書中講述了相關原則。以這種方法理解的相關事物越多,我就越能看到相關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例如經濟週期與政治週期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它們在更長時間內的相互作用。
《原則》,作者:[美] 瑞·達利歐,翻譯:綦相、劉波,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1月版
我認為,人們之所以往往錯過一生中的重要成長時刻,是因為每個人僅經歷漫長曆史的一小部分。我們就像螞蟻一樣,在短暫的一生中全神貫注於搬運麵包屑,卻無暇拓寬視野,發現事物發展的宏觀規律和週期及其背後的重要關聯、我們在週期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透過從宏觀角度考察歷史,我認識到自古至今,只有幾種性格類別的人類,沿著有限的幾條道路前行,遇到有限的幾類情況,發生有限的幾起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事件反覆出現。唯一不同的是當時人類的服飾及其使用的語言及技術。
未來的時代將與我們有生之年所經歷的時代完全不同,但與歷史上的許多時代有著相似之處。因此具備足夠寬的歷史視野,能夠幫助我們把控事物的長期發展規律,從而更精準地預測未來,應對變化的世界秩序。
推動財富與權力轉移的2大因素
我發現瞭解各國面臨的不同情況,考察它們的應對策略和整體情況,可以幫助我推斷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接下來,我們將以自上而下的宏觀方式考察歷史機器,深入探討這些決定因素和影響機制。我所強調的是最主要的因素,這些因素在歷史上驅動著最重要的事件反覆發生,並最終促進了權力和財富的轉移。
在我看來,驅動事件發生的決定因素和影響機制可以分為兩類:
- 繼承的決定因素:包括一個國家的地理、地質和自然現象,如氣候和疾病。
- 人力資本的決定因素:人們對待自己和彼此的方式。這些因素受人類本性和不同文化的影響(影響方式各不相同)。
這兩大類別本身包含了許多重要的因素,從特定國家的特性(比如地理位置)到各個國家的共性(比如人類傾向於即時滿足而不是長期目標),無論是個人、城市、國家還是帝國,這些因素都可以從每個層面上分辨出來。
繼承的決定因素
所謂繼承的決定因素,是指地理、地質、自然現象和系譜。這些因素關係到國家的福祉。它們是決定每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要想理解美國的成功,你需要認識到美國與歐洲和亞洲的大國以兩大海洋相隔,它擁有一個繁榮昌盛和自給自足的社會所需的大部分礦產、金屬和其他自然資源(包括表土、水和溫帶氣候)。因此,美國能夠做到糧食自給自足。鑑於這些因素,美國在一個多世紀前主要實行孤立主義政策,同時,由於投資於教育、基礎設施和創新,美國變得越發強大。
地理。一個國家的位置、周圍環境、地形地貌等都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例如,美國和中國均擁有遼闊無垠的國土,環繞邊界的是河流和山脈構成的巨大天然屏障,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兩國都更容易形成一個龐大的整體,擁有更強的國民共性(例如共同的語言、政府、文化等)。相反,歐洲的地理(自然邊界較多),對其劃分成不同的主權/國家起到強化作用,使歐洲人之間的共性減少(例如不同的語言、政府和文化等)。
地質。一個國家地表和地下的自然資源至關重要,但相對於人力資本,地質因素不應被高估。歷史告訴我們,每一種大宗商品的價值都在下降(經通脹調整後),圍繞這一下降趨勢的是巨大的上行和下行週期。這是因為發明創造改變了需求的物件(新能源取代舊能源,光纜取代銅線,等等),而自然資源則在逐步枯竭。許多中東國家的財富和權力及其與其他地區的關聯隨著石油重要性的上升而增加,可能也隨著世界逐漸擺脫化石燃料而下降。最脆弱的定位是高度依賴一種或幾種大宗商品,因為大宗商品具有高度的週期性,有時會完全失去價值。
天災。天災存在多種形式,例如流行病、洪水和乾旱。縱觀歷史,天災對國家的福祉及其演變過程的影響甚至超過戰爭和經濟蕭條。在1350年左右,黑死病奪去了0.75億~2億人的生命。在20世紀,天花奪去了3億多人的生命,這是戰爭身亡人數的兩倍多。乾旱和洪水造成了大範圍的饑荒和死亡。這些災難往往突如其來,難以預料,它們充當壓力測試,揭示了社會的潛在優勢和劣勢。
系譜。關於系譜,我不是遺傳學專家,只能說來到這個世界的所有人都有遺傳基因,這些基因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因此,一個國家的人口基因構成應該對其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話雖如此,但我還應該指出,大多數證據表明,從不同群體之間的行為差異來看,只有一小部分(15%或更少)可以用基因差異來解釋。因此,與我提到的其他影響因素相比,遺傳基因似乎是一個相對次要的決定因素。
人力資本的決定因素
雖然一個國家繼承的資產和負債非常重要,但歷史表明,人們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換句話說,人們是否保持較高的行為準則,是否嚴於律己,是否與他人以禮相待,是否努力成為富有成效的社會成員,這些都是最重要的因素。這些品質加上靈活性和韌性(即適應“不利”和“有利”條件的能力)會使挫折最小化,機會最大化。大多數人的性格、判斷力、創造力和思考力可以造就一個富有成效的社會。
如果一個人能夠使自己的收入超過支出,就擁有良好的人力資本,可以自給自足。這是所有個人、公司和國家都應該努力做到的,因為這會加強個人和集體的財務實力。
雖然許多國家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自然資源,但人力資本是最可持續的資本,因為繼承下來的資產最終會消失,而人力資本可以永遠存在。
最重要的人性決定因素
不同社會和時代的人們有著相同的人性,這使人們的共性超過差異。人們在類似的情況下表現出類似的行為,這一模式驅動著大週期。
自身利益。對大多數人、組織和政府來說,自身利益(尤其是自我生存能力)是最強大的推動力。但最重要的是何種自身利益(是個人、家庭還是國家,等等),這是社會成功的主要決定因素。
獲得並維持財富和權力的動力。對財富和權力的追求是個人、家庭、公司、州和國家擁有的強大動力,儘管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相對於其他事物,不同的個人、家庭、公司、州和國家對財富和權力的重視程度不同。對一些人來說,財富和權力並不像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那麼重要。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對財富和權力的追求是他們全身心投入的大事,對那些最富有、最有權力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從長遠來看,一個國家要想取得成功,其收入至少需要與支出相當。一些國家的收入和支出適中且有盈餘;另一些國家的收入和支出要多得多,但有赤字。前者更可能取得可持續的成功。歷史表明,一個人、組織、國家或帝國的支出一旦超過收入,就離苦難和動盪不遠了。
資本市場。儲蓄和透過資本市場獲得購買力的能力對一個國家的健康狀態至關重要。因此,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是一個國家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
借鑑歷史的能力。大多數人不具備這種能力,這是一種障礙。這在不同的社會各有差異。例如,中國人很擅長借鑑歷史。僅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是不夠的,許多最重要的教訓在人的一生中不會出現。事實上,未來遇到的許多情況會與以前遇到的情況不同,而非相似。因為週期初期的和平與繁榮時期與週期末期的蕭條、革命與戰爭時期是相反的,人們在生命後期面臨的情況與早期遇到的情況不同,而不是相似。更具體地說,在我看來,如果你不瞭解至少1900年以來的歷史及其與當前形勢的關聯,那麼你很可能會遇到麻煩。
多代人心理週期。由於經歷不同,每代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決策方式,從而影響他們和後代的命運。有句諺語“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意思。三代人的時間也大致相當於一個典型的長期債務週期。但歷史表明,如果這些週期管控得當(例如,許多代都擁有強大的人力資本),財富和權力就可以延續許多代。
將即時滿足置於長遠福祉之上。這是另一個可以辨別個人和社會是否會成功的因素。那些看重長遠福祉(而非即時滿足)的個人和社會往往處於更好的境況。人類選擇即時享受(而非長遠福祉)的傾向自然誇大了週期的高峰和低谷,因為這樣做是以犧牲未來為代價而提前享受美好時光。這種情況會以許多有害的方式發生,最典型的方式是產生債務繁榮和蕭條週期。鑑於政治體制的運作方式,政府尤其容易受到這種影響。更具體地說,(a)政客們有動力優先考慮短期利益,而不是長遠利益;(b)他們不希望受到約束,也不願意面臨艱難的財政權衡(比如,是將財政資金用於軍事國防還是用於社會專案);(c)透過徵稅來獲取他人資金的手段,會對他們造成政治威脅,導致一系列政治和其他問題。
人類的創造力。人類最偉大的能力是推動進化,這表現為生產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其他物種不同,人類具備吸取知識和思維理解的獨特能力。此外,人類的發明創造從實質上改變了生存環境,推進了各項進步。這些進步產生了螺旋式上行走勢。我們看看其他物種就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種能力,那麼人類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人類沒有獨特的發明創造力,新事物、驚喜和進步就會減少,幾代人的生活可能都大致相同,事實上,人類歷史上的一些時期就接近這種狀態。然而,不同的社會各有差異。
文化形成的決定因素
文化。俗話說,“文化就是命運”。文化差異是人們對應該如何對待彼此所持的不同看法,這一差異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每個社會的文化都是基於人們對現實世界的看法而形成的,文化提供指導人們應對現實的原則,最重要的是指導人們如何對待彼此的原則。文化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推動社會的運轉。自古以來,人們在著作中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這些人包括耶穌、孔子、穆罕默德、佛陀、摩訶毗羅、古魯那納克、柏拉圖、蘇格拉底、馬克思等。他們的著作包括《希伯來聖經》、《新約》、《猶太法典》、《古蘭經》、“四書五經”、《奧義書》、《薄伽梵歌》、《大梵天經》、《沉思錄》、《理想國》、《形而上學》、《國富論》、《資本論》等。這些著作加之各種發現(來自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外交家、投資者、心理學家等),讓我們看到人們如何以各自的方式面對和適應現實,這些因素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文化。
對全球思維的開放態度。這是一個可以很好地反映國家實力的先行指標。因為自我孤立的實體往往會錯過時機,不能瞭解到世界上的最佳做法,從而削弱自身實力,而瞭解世界上的最佳做法可以幫助人們成為最好的自己。如果一個國家自我孤立,就不能面對世界最佳競爭者的挑戰,也無法從中受益。歷史上有很多實行孤立主義政策的案例,一個國家選擇閉關鎖國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時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例如中國的唐末、明末和日本的江戶時代),有時是因為自然災害和內部爭鬥等情況。這兩個原因都會導致技術落後,造成可怕的惡果。事實上,這是國家和王朝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領導力。到目前為止,我所提到的一切都受到領導人的影響。人生就像一盤國際象棋或中國圍棋,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決定最終結果,一些棋手會比另一些棋手技高一籌。未來,這些走法會日益藉助於計算機,但目前它們仍然由人來完成。在閱讀歷史的過程中,你會反覆看到,歷史的程序如何被主要領域(如政府、科學、金融和商業、藝術等)的相對少數人的獨特性改變(有時帶來卓越的成就,有時帶來可怕的惡果)。在每一代人中,大約有幾百人改變了一切。研究這些關鍵人物所發揮的作用,考察他們在不同情況下所採取的措施和帶來的後果,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臺永動機的工作原理。
從歷史研究中我反覆看到,這些因素決定所有人的財富和權力及其變化,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國家的人民和/或其領導人所面臨的形勢以及應對機制。這些因素驅動內部秩序、世界秩序及其變化。
作者|瑞·達利歐
摘編|李永博
導語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