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10日,奉系軍閥的元老楊宇霆接到一個電話,電話中請他到帥府打牌。此刻帥府的當家人少帥張學良是楊宇霆的後輩,所以楊宇霆沒有多想,立刻直奔帥府而去。但是楊宇霆不知道,這是一通死亡電話。
楊宇霆進入帥府之後便遭到扣押,隨後這位元老人物被少帥張學良派來的人槍殺。這件事情造成了東北軍中的大地震,但是多年以後,張學良想到這件事情,卻後悔不已。
聲名遠播
胡適曾說,如果楊宇霆沒有死,或許張學良不至於丟掉東北。雖然世界上沒有如果,但楊宇霆的確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東北的興盛離不開楊宇霆的建設。
楊宇霆出身平常,父親只是普通工人。但是楊宇霆從小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讀書的時候,能夠做到過目不忘,引得先生嘖嘖稱奇。年僅16歲,楊宇霆便考上了秀才,但是由於清政府昏庸,楊宇霆雖然考上了秀才卻無法施展才能。於是,胸懷大志的楊宇霆在親戚同學的資助下又前往日本留學。
在日本期間楊宇霆深深為國內的落後感到痛心,他汲取了日本大量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經驗,決心回國之後便用這些學問來建設祖國。雖然只是一個年輕的學生,但是楊宇霆早已聲名遠播,回到國內不久,他便接到了來自東北王張作霖的邀請。
張作霖當時急需人才,雖然東北本就是富庶之地,但是如果不進行一些近代化的建設,恐怕也得不到什麼發展。張作霖敏銳地看中了楊宇霆的潛力,他大膽地把權柄交給楊宇霆,讓他在東北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張作霖的信任讓楊宇霆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東北,楊宇霆進行了四項載入史冊的改革。
楊宇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協助張作霖建設了東北海軍,讓東北軍的近代化程度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軍閥。後來人們常常調侃東北軍家底厚,這份家底就離不開楊宇霆當初所做的貢獻
銳意改革
第二件事是進行土地改革,楊宇霆非常大膽的從軍閥地主手中收回了大量土地,分發給平民耕種。百姓手裡有了土地,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從此東北的糧食產量領先全國,自然,東北軍也有了足夠的糧食儲備。直到九一八事變之前,東北軍的物資豐富程度都遠超人們想象。
第三件事則是修路,當時由於日本的入侵,東北許多道路的建設和使用權其實並不在張作霖手裡。楊宇霆認為如果不能掌握公路和鐵路,那麼張作霖就始終受到日本人的轄制。既然日本人已經死死地把控住了鐵路,那麼楊宇霆就開始大量地修建公路,為將來有可能發生的戰爭做了充足的準備。
第四件事情是在東北修建了兵工廠,讓東北軍的槍支彈藥能夠自給自足。這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創舉,有了兵工廠之後,東北軍行軍打仗就不用再依賴任何人。經過楊宇霆的一番改造,東北軍幾乎成了當時中國實力最強悍的一支軍隊,也為後來張作霖的稱霸創造了條件。
這四項改革即便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先進的,楊宇霆雖然是民國人,但是他頗具現代人的改革思路。如果沒有楊宇霆的銳意進取,東北的發展方向還未可知。由於改革的成功,楊宇霆在東北的權勢也越來越大。但是自古以來改革的先驅下場往往不會太好,楊宇霆遭到了日本人的記恨,同時他的頂頭上司張作霖也對楊宇霆愈發忌憚,東北軍中的許多將領也把楊宇霆這個二把手視為政敵。
楊宇霆知道自己處境艱難,所以主動要求前往江蘇督軍,但是無論別人如何忌憚,東北離不開楊宇霆,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所以,楊宇霆也無法離開東北,至少張作霖需要他。
權力之爭
但是楊宇霆沒想到張作霖會死於日本人的暗算,張作霖一死,楊宇霆的頂頭上司變成了張學良。張學良想要收回父親的權利,但是楊宇霆顯然是個絆腳石,在權力面前是沒有道義可言的,而且作為前輩的楊宇霆,他的政治觀點屢次和張學良發生分歧,這一切都讓張學良覺得自己必須儘快除掉楊宇霆了。
張學良的心態瞞不過日本人,日本人早就想除掉楊宇霆,現在,張學良就是一把非常合適的刀。日本人到處派人散佈謠言,離間兩人的關係,激化二人之間的矛盾,他們還暗喻。他們送給張學良張學良是豐臣秀吉,楊宇霆是謀奪權位的德川家康。張學良本來就神經過敏,被日本人這樣一挑撥心中的疑慮更深,最終,張學良還是決定動手。
在下決定之前,張學良三次擲銀元卜卦,結果三次的卦象都是“殺”,張學良覺得天意人心都是如此,便堅定了動手的決心。
楊宇霆就這樣一步步被推向了死亡的結局,當天,張學良用計將楊宇霆引到了老虎廳,卸掉了楊宇霆的槍,隨後便突然發難,控告楊宇霆貪汙軍餉、圖謀篡權等一系列莫須有的罪名,接著,早已安排好的殺手出現,將楊宇霆乾脆利落地槍殺。
可憐楊宇霆一世英雄,最後死得不明不白,作為一個年輕的繼任者,張學良的心態以及做法或許在當時看來很正常,但是從長久看來,這無異於自毀長城。日本人在楊宇霆死後愈發肆無忌憚,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惡果。張學良後來也常常嘆息,如果不殺楊宇霆,或許還不至於有九一八。
可是,歷史無法改變,我們無法預估,如果楊宇霆還活著,能否阻止日寇侵略的腳步,也許可以,也許不能。當時的歷史不是一個人的生死可以扭轉的,但是楊宇霆的死的確可惜,他是一個才能超凡的人,如果他還能多活幾年,可能東北會變得更加強盛。奈何人死矣,也只留下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