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們,都知道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古代中原王朝,都會花大力氣去經營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甘肅等地區,自從西漢開始,很多中原王朝都在新疆地區建立統治,比如兩漢的西域都護府,曹魏和西晉也將西域掌控在手,唐朝也設立過安西都護府等統治西域,宋朝時西域處在遼的控制下,元朝自然不用說了,清朝更是奠定了我們如今的版圖,即便到了晚清時期,也有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整個清朝經過康熙雍正乾隆的不斷打擊,徹底將西北地區掌控,可以說這些王朝對於西北地區都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統治。
相反同樣也是遠離我們中原王朝的核心統治區域的東南亞,卻很少有中原王朝出兵討伐,往往只是透過朝貢的形式進行統治,即便秦始皇派遣趙佗收復嶺南,也沒有進軍東南亞,明成祖佔領安南,也是因為安南內部出現叛亂的結果,那麼對於物產豐富的東南亞,為何我們古代的中原王朝卻不放在眼裡,反而對西北荒漠大力經營呢?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給予中原王朝的威脅不同。
從秦漢到清朝結束,對於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往往都是來自於北方,比如秦漢時期的匈奴,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鮮卑等民族,隋唐時期的突厥,兩宋時期的契丹女真,明清時期的蒙古等等,縱觀這些王朝的統治核心,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自然對於近在咫尺的北方更為關注,無論是東北還是西北,這些區域都是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自然是需要中原王朝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控制住新疆地區,就代表著北方的遊牧民族基本上被打跑了,所以我們看匈奴和突厥都是如此,他們不得不被迫西遷,所以新疆地區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能夠得到拱衛京師的作用,尤其是定都西安或者洛陽的王朝更是如此。
相反東南亞地區,距離我們的中原地區太遠,而且南方的少數民族給予中原王朝的壓力都不大,無論是兩漢還是隋唐,甚至明清,出兵的重心都不在南方,而在北方,就是我們周邊這些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都沒什麼威脅,更何況東南亞呢?
第二,經濟開發程度不同。
在古代的時候,中原地區才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以及山東地區,這種情況直到南宋時期才徹底改變,當時長江流域都沒能夠很好的開發,直到三國時期的孫權才得以大力開發,卻也僅僅停留在江東以及長江沿岸而已,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祖上,漢景帝的兒子劉發被封在長沙國,當時都是一個荒蕪之地,更不用說更靠南的兩廣以及東南亞地區了。而且東南亞地區擁有大量叢林,經濟發展十分落後,統治者怎麼可能重視,外加東南亞溼熱的環境,也不被北方這些中原統治者喜歡。
正是因為經濟發展不起來,而且古代王朝都是重視農業開發的,導致我們南方地區以及東南亞長期都屬於荒蕪之地,自然便引不起統治者的興趣了,相反因為北方跟中原王朝接觸更早,雙方之間擁有更多軍事衝突,導致“三北”地區更早被人們墾殖,比如遼東地區,河套平原地區,甚至甘肅地區,而且早在漢朝的時候就有屯田的制度,漢武帝甚至遷入大量百姓進入甘肅地區,再加上中原地區人口的不斷膨脹,需要大量的耕地來耕種,所以北方地區就會被統治者看重,相反東南亞不適合大量墾殖,這也導致西北的開發程度遠高於東南亞。
第三,地形因素。
北方的地形較為平坦,西北地區雖然有隔壁荒漠,但是地勢沒有那麼複雜,也就便於大規模用兵,而南方地區甚至東南亞的話,地形十分複雜,山脈眾多,外加河網也多,根本就不適合大規模用兵,不要說古代時期了,就算是二戰時期,中國遠征軍在東南亞作戰也是死傷慘重的,很多都被叢林的惡劣環境吞噬了生命,這都是經過了當地兩千多年的開發之後還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古代了,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北方地區,統治者更傾向於直接佔領統治,而東南亞地區往往朝貢即可,成為中原王朝的附屬國而已。
第四,絲綢之路的重要影響。
在古代的時候,世界上最發達的文明,除了我們的中華文明之外,也就是位於西亞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區了,像我們熟悉的羅馬帝國、波斯帝國等等,這樣東西方需要交流溝通,也就誕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而新疆正好處在兩大文明交往的必經之路上,對於這樣的重要地理位置,中原王朝想要維持東西方溝通交流,自然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控制新疆地區,所以唐朝之前中原王朝為了維護絲綢之路,必然要死磕西北了,所以無論是兩漢還是隋唐,都大力向西北或者北方用兵。
但是到了北宋的時候,因為宋朝不能夠控制西北,自然也就喪失了維護絲綢之路的條件,西北掌控在西夏和遼的控制下,所以宋朝為了東西方的溝通,便大力發展造船業,從而經過東南亞、南亞從海上去往西亞中東地區,這也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了,直到鄭和下西洋之後,因為近海地區海盜的橫行,明清時期便實行了海禁政策,導致中原王朝跟東南亞的溝通也變少了,自然也就讓東南亞地區很少進入統治者眼中了。
其實這個問題的最核心問題,便是他們給中原王朝帶去的威脅不同,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因為他們的騎兵一旦突破我們的防線,便能夠長驅直入進入中原,這也是北宋滅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即便是唐朝時期,在李世民剛剛登基之際,東突厥的騎兵直接突破邊疆防線,直接抵達渭水河北岸,威脅到唐朝的統治中心長安了,再這樣不利的條件下,李世民也不得不妥協花錢買和平,跟東突厥簽訂了屈辱的渭水之盟,而明清時期,蒙古部落也就是中原政權的最大威脅,這也是因為騎兵的特點決定的。
再加上北方地區發展要比南方包括東南亞更好,以及絲綢之路的影響,所以統治者們更願意掌控西北,而清朝晚期統治者對於廣西和新疆的不同態度,也能夠看出此刻新疆對於國防安全的重要性,所以掌控西北才能限制北方遊牧民族的發展,減少他們對於中原政權的威脅,我們不能夠從如今的角度去看古代的選擇,就像我國現在發展最好的珠三角跟長三角等地,在古代長時期都是落後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