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伴隨著經歷過的人慢慢老去,許多回憶(或者可能是轉述別人回憶)過去的文章,都懷念開放之前的奮鬥精神。他們普遍的說法是,那時候雖然物質不足吃不飽肚子,但是精神富足鬥志昂揚。
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的歷史過程中,確實有那麼一個階段。伴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現,全國人民看見了希望,熱情空前高漲,大幹社會主義的激情燃燒。
不過,要想保持激情持續燃燒,是需要不斷往裡邊新增燃料的。可是,現實的情況是,這燃燒的熱情,並沒有能長久保持,而是被三瓢冷水,迅速給澆滅了。至於這三瓢冷水說的是什麼,今天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不太懂。經歷過的人,自然知道說的是什麼。限於平臺規定,我不能直接寫出來,試了好幾次都不讓發。
前一篇關於《人世間》的文章我寫到了,我上高中學校的大門口有一座始建於北魏時期的舍利塔,塔身的二三層高處,密佈著一個又一個坑洞,是被子彈打的。這些坑洞密密麻麻的,有幾百個,現在如果縣裡沒有維修過,應該還在。這是武鬥留下的,如果年輕人能看到這裡不太明白,可以自己搜一下“武鬥”。
我高中的物理老師,是天津南開大學畢業的。本來在我們這個小鄉村中學,應該算出類拔萃的,結果那時候受到學生批鬥。有一個學生,將他的中指,反向後折斷了。結果,這個老師比較硬氣,忍住了劇痛(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反正我肯定做不到),又伸出了食指,對學生說:繼續!初中生畢竟還是小孩子,自己害怕了,沒有敢繼續。
這兩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到了六六年六七年那個時候,很多人的激情,已經因為沒有了燃料,燃燒不下去了。因為物質的匱乏,大部分農民的積極性,不可能保持那麼長時間。城市裡雖然條件好一些,但是正像《人世間》裡曲書記說的:抓革命促生產,關鍵是生產。可現實當中,敢像曲書記這樣說的領導,沒有幾個。大多數時候,革命天天抓,生產不敢提。
所以,大多數時候,所謂的精神富足,是受到特殊保護,沒有被批鬥折磨的那部分人還保持著。那時候的城市,高中畢業已經算高學歷的,農村更低一些,初中畢業生都不太多。只是到了七幾年,高中普及了九年制,才有了初中生高中生。這些城市農村的普通人,是真正的物質匱乏,精神耗盡了。
不知道那些說“物質匱乏精神富足”的人,是否認同“物質決定意識”。當今天,每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幾百萬的時候,我個人認為,我們這個社會,無論是從物質方面,精神層面,都是高於當年好幾個層次的。愛國熱情,工作幹勁,都跟那時候不可同日而語。畢竟,“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不是隨便說說的。
任何年代都有自己沒有解決好的問題,現在也是一樣。不過,現在這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
同樣的道理,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無論從哪方面的素質,都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應該也是沒有爭議的。從抗疫,從冬奧會,都證明了這一點。
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吧,不要把以前留下的、現在仍然沒能解決好的社會問題誇大。相信,中國只會越來越好,不會越來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