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一個19歲的年輕人做出決定,他要去學習物理而不是古典音樂,儘管他喜歡音樂並表現出了明顯的才華,因為在他看來音樂開始迷失,“偏離了經典大師的方向”;而牛頓物理學正凝視著影響深遠的發現。然而,不期而遇的是,和現代音樂一樣,現代物理學也開始偏離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方向,正準備從牛頓的物理王國邁進一個“古怪”的量子領域。這個年輕人還成為了它奠基者中的一個,他就是我們熟悉的物理學家海森堡。令人感興趣的是,海森堡不僅自己擺脫了經典物理的宇宙觀,還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新的量子宇宙觀。
傳統的管理正規化相信存在著一個有秩序的、可以預測的世界。就如同新年伊始券商或機構都會對證券市場的走勢提出自己的預測一樣,都是在主導模式的支配下進行的。在這樣的哲學支配之下,大多數管理者都使用了一種靜態的模型。當然,這種靜態模型下的預測結果難免讓人啼笑皆非了。
量子論告訴我們,系統行為的未來是無法預測的,而不論你如何準確地知道它存在的狀態;西方70年代出現的混沌理論也給我們一個啟示,類似證券市場中的不確定性來自來世界混沌的本質,就像經濟上的不確定性、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技術上的不確定性,甚至人們脆弱的天性,都根植於一個更基本的不確定性,即事物本性的不確定性和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
混沌也許並不象中國傳統意義上摸不著邊的混亂。它至少有二個特徵:第一是在無序中隱含著有序,存在著潛在的不同模式。第二也許是不規則的,無法預測的!
證券市場或許是不規則的、無法預測的,但必然是有序的——這就是混沌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