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朱萍 北京報道前行,後退,蹲起,起跳……四足仿生機器人“機械狗”panda5運動自如。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現場,panda5第一次公開在大眾媒體面前亮相。
此前波士頓動力“網紅”機器狗Spot,登上春晚舞臺的優必選的“拓荒牛”、宇樹科技的“犇犇”,以及騰訊機器狗Max、後續釋出的小米CyberDog……讓四足仿生機器人走進公眾視野。
據瞭解,四足仿生機器人融合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感測器、人工智慧等多學科技術於一體,是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高度融合的典型機電產品,也可以代替人類完成諸如複雜地形運輸、特殊環境科學考察、搶險救災、消防救助等任務。
2月2日,據中兵智慧創新研究院工程師閆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panda5 是50公斤級的四足仿生機器人,包括panda5在內的panda系列四足機器人專案都是由北京市科委重大專項支援的民用產品。
panda5是一個搭載各種載荷的移動平臺,中兵智慧創新研究院開發用了兩年多時間,但該所研究四足仿生機器人已經超過10年,除了此款50公斤級的panda5,還有30公斤級以及更重的五型七類系列產品。
“足式機器人在室內或在工業場景比較適合走臺階。適合工廠巡檢,也適合室外走土坡或碎石路的場景,在上面也可以配置攝像頭,可以能做一些危險品的探測或者排爆等功能,根據任務不同做不同的設定。在不搭載荷的情況下,自身也有感知能力。” 閆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
閆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panda5目前還沒有銷售,但是應用場景做了很多試驗。“考慮的場景主要是一些工業上的應用,如鐵路檢修,在鐵軌上晚上有工人修檢,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可以用機器人在軌道之間來回;以及無人工廠會有臺階這樣的環境,所以用足式機械,它搭載上我們在辦公室透過這個螢幕就可以進行監測。目前和電力方面的檢修是有合作,可能未來一到兩年內就會有應用。”
實際上,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是我國智慧製造以及工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首次提及“穩定製造業比重”。
2021年12月28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多部門印發《“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下稱《智慧製造規劃》)以及《“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下稱《機器人規劃》)。
《智慧製造規劃》提出,到2025 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慧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實現智慧化,並將設計模擬、混合建模、協同最佳化等基礎技術等列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列首項重點任務。
《機器人規劃》則提出,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階製造集聚地和整合應用新高地,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在市場風口和國家政策的雙雙推動下,我國機器人行業呈現爆發式發展,近年來跟四足機器人相關的驅動技術、增材製造、逆向工程、智慧控制等技術有了相關進展,在過去數十年的學術研究積累上,四足機器人也更多地將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落地。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21年7月釋出的最新資料:預計到203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最高將達2600億美元,比202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的250億美元規模,直接翻了10倍以上。其中,由仿生機器人催生的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也預計高達1700億美元。
(本報記者楊清清 實習生胡冰月 對本文亦有貢獻)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