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彩雲之南”的美稱,發源於雲南境內的紅河自北向南,浩浩蕩蕩奔流而下,流過河口鎮,就進入越南老街了,河口鎮西南方不遠就是越南的北方重鎮沙巴(即沙壩)。
上世紀90年代之前,沙巴隸屬於越南黃連山省。1979年2月,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在西線方向,我軍有著“鐵拳師”之稱的149師兵分三路進攻沙巴地區,和越軍王牌316A師展開了一場硬碰硬的較量。
沙巴之戰2月25日打響。越軍經營多年的沙巴防線十分堅固,316A師的抵抗也很頑強。地形複雜,還下著大雨,我149師幾乎每推進一步都是在“啃骨頭”。
其中,445團兩個營沿著10號公路向沙巴方向開進,在4號橋附近被高地上的越軍阻擊,久攻不下,形成僵持局面。446團也投入了戰鬥,最後在師炮群的強大火力覆蓋下,才打掉敵軍據點。
比起4號橋方向的戰鬥,149師447團攻克新寨北山埡口一戰更慘烈,打得昏天黑地,前鋒部隊2連傷亡四分之三,是整個西線戰場單次戰鬥傷亡率最高的連隊。
激戰至3月3日,445團和446團攻克沙巴縣城後,447團繼續向西邊的新寨方向進攻,以切斷敵軍退路。445團聽到新寨方向槍炮聲大作,判斷447團那邊戰況激烈,於是留下1連清剿殘敵,團部和4個連立即向西,主動增援兄弟部隊。最終445團協助447團完成了戰鬥任務,斬獲頗豐。
當時沙巴地區的敵軍主力已經被擊潰,殘部躲在山林裡頑抗。次日,149師各部清剿殘敵時,445團遇到了比之前的戰鬥中更大的危險,危急關頭,所幸一名炊事兵做出壯舉,445團才化險為夷。
1979年3月4日下午,作戰間隙,445團指揮所率領100 迫擊炮連、82 無坐力炮連、7連和通訊連4 個連隊,正在新寨至沙巴的公路附近休整。那裡距黃連山埡口方向的越軍不遠,越軍可能發現了什麼,445團團部附近突然遭到零星的炮擊。
很快,路邊一座房子被炸燬著火了,隱蔽在房後的一輛給養車暴露出來。給養車後面不遠處停著幾輛彈藥車,團指揮所就在給養車二十米開外的草叢裡,周圍隱蔽著4個連隊。
越軍發現了給養車,懷疑附近藏著我軍的大部隊,立即呼叫後方炮兵集中火力轟擊。炮彈接二連三在給養車周圍爆炸,車子受損,歪歪斜斜地滑到公路邊,駕駛員受了重傷,被戰友背下去包紮了。
敵軍的炮彈還試探著打附近的山包,有一發炮彈飛到了團部電臺3米外,一棵架著電臺天線的大樹被攔腰炸斷,7對電話線炸斷了6對,5人被炸傷。密集的炮火嚴重威脅著445團團部和4個連隊的安全,這時候部隊肯定不能動,敵人拿望遠鏡盯著呢,一動就暴露了。
再這樣下去,炮彈很可能落進大家的藏身處,要是彈藥車被炸到,發生殉爆,離得最近的團指揮所首先遭殃,後果不堪設想。團首長們心急如焚,唯一的辦法是把那輛受損的給養車開走,轉移敵人的注意力。可是駕駛員受傷了,讓誰冒著炮火去開車呢?
這時,445團通訊連一名炊事班戰士楊建章自告奮勇,向指導員請求,讓他去開走給養車。
楊建章是雲南永平人,參軍之前就學會開車了。1972年,剛滿18歲的楊建章志願參加了援助寮國修路的工程隊,在蚊蟲肆虐的亞熱帶叢林地區幹了兩年,被評為分隊標兵,開汽車就是在援助寮國時學會的。
1974年年底,楊建章報名參軍,算75年兵。他本想發揮特長,在部隊裡當駕駛員。可他被分到了工兵排,一年後,又調到了通訊連炊事班,負責餵豬。一開始楊建章對當豬倌多少有點牢騷,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70年代後期,部隊號召學雷鋒,楊建章工作非常積極,天天戴著一頂破草帽,推著架子車,到處找豬飼料,風雨無阻。他在部隊兩年多就入了黨,由於長時間勞累,身體不好,還患了腸結核。
1978年,楊建章想退伍了,他是城鎮戶口,回地方能安排個不錯的工作。可是找連隊領導說了幾次,都沒有批准。楊建章很惱火,耍了脾氣,訓練課想上就上,不想上就睡覺,連隊領導也拿他沒轍。於是楊建章也有了“二桿子”的綽號,和“刺頭”的意思差不多。
連隊幹部打算讓楊建章明年再退伍。到了1978年底,部隊緊急備戰,要打仗了。連裡考慮到楊建章是個標兵,身體也不好,讓他留守,等著復員就行了。
誰知楊建章聽說要打仗就來勁了,早把復員的念頭丟到了爪哇國,三番幾次要求上戰場殺敵,連裡不批准,他又找到445團的首長說,“同志們都上前線,卻安排我退役,這算哪門子事兒?”還咬破指頭寫了血書。
最後團裡認為楊建章精神可嘉,同意了他的請求。連裡要求他繼續搞好本職工作,協助炊事班長保障連隊的戰地飲食。就這樣,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楊建章也隨部隊來到了越南戰場。
回到1979年3月4日那天下午,445團臨時休整的營地附近遭到越軍炮火轟擊,情況萬分危急。楊建章向指導員大聲說,“我學過開汽車,讓我把敵人的炮火引開!”這時候別無良策,指導員只能同意,叮囑他小心點。
楊建章立即躍出掩體,貓著腰,在炮火中迅速跑到給養車前,拉開車門跳進駕駛室,扭頭對大家喊了一聲,“首長,同志們,再見了!”
給養車開足馬力,調轉車頭向東疾馳。越軍發現車子移動,密集的炮火追著給養車打,附近山頭上越軍的高射機槍也瞄準這輛車猛烈射擊。445團的幹部戰士們看見一發炮彈在給養車很近的地方爆炸,車子晃動了一下,又繼續向前開了。
楊建章把車開出了約500米遠,一發炮彈幾乎不偏不倚擊中了車子,楊建章當場犧牲。而敵人的注意力被引開,445團指揮所和4個連隊安全了。當晚,該團恢復通訊後,和兄弟部隊一起殲滅了附近的敵人。
戰後,楊建章被追記了一等功,還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是149師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在部隊反響很大。
445團通訊連有人說,楊建章戰前曾急於退伍,是大家眼中的“二桿子”,不應該給這麼高的榮譽;更多的人認為,楊建章就是英雄,戰前的一些消極表現,在和平時期很正常,他的本質是很好的。
長久以來,人們對“英雄”兩個字有點吹毛求疵。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七情六慾一樣不少,或許還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人家在大是大非上必定不糊塗,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這就是英雄的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