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戰爭的態勢已經逐漸明朗,經過三大戰役的徹底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介於此,蔣介石被迫通電下野,讓李宗仁代總統,收拾爛攤子.
李宗仁上位後,迅速開展了與中共和談的“和平運動”。
李宗仁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也給社會各界以積極努力尋求和平的印象,釋放了扣押的中共政治犯一萬多人,還特別簽署命令要釋放張學良和楊虎城。
這對於身陷牢籠的楊虎城來說,是極大的好訊息,讓他高興了幾天。
但這個已經簽署的命令,最終沒有得到執行。
楊虎城始終未能獲得釋放,最後在國民黨逃離大陸的前夕,楊虎城將軍全家被害於“黎明”前。
這個慘劇的發生,有一個軍閥罪責難逃。
1949年代總統李宗仁下令釋放楊虎城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反動政府兵敗如山倒,已經失去了對社會局勢、政治局面和軍事對抗的掌控權。
在軍事上,蔣介石的大量微操,被許多軍事人才所詬病;在政治上,國民黨的白色恐怖,被社會各界人士所唾棄,蔣介石的民心和軍心都已不穩。
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政治老油條的蔣介石又玩了一手以退為進的通電下野,讓自己的政治對手李宗仁當上了代總統。
李宗仁,桂系軍閥的頭面人物,是一位不錯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個人能力和軍事素質都比較全面,在國民黨和社會具有相當的地位和聲望。
李宗仁作為蔣介石的政治對手,雖然被蔣介石拉進政府,但他的政治思想和一貫主張與蔣介石並不相同,甚至可以說,他對蔣介石的某些做法是不以為然的。
因此,剛當上代總統的時候,李宗仁以為自己能夠擺脫蔣介石的束縛,他與各方各界進行和談,開始修改原有的不良策略,積極調整政治方向。
為了表達和談誠意,推進自己的和平行動,李宗仁也有意釋放相關的進步人士,還特意簽署了對楊虎城、張學良的釋放令。
耿直的楊虎城被誘捕囚禁
楊虎城的被囚,源於他在西安事變後,耿直地認為自己與蔣介石的恩怨,只不過是個人“私怨”,不應該妨礙國家大義,況且自己也沒有把蔣介石如何了,但他不知道蔣介石早就對他動了殺心。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出國前,蔣介石就曾安排中統找過與楊虎城有恩怨的人,準備暗殺楊虎城,但此人認為如果楊虎城有罪,就應該公告大眾判處死刑,而不應該採用暗殺這種不光彩的手段,所以此事隨後不了了之。
楊虎城被迫辭職“出洋考察”,實際上就是變相的流放,在“考察”過程中中國抗戰爆發,他積極聯絡國內親友,希望回國參戰,為抗日奉獻自己的力量。
楊虎城沒有私心,堅持抗日、反對內戰,還主動回國想見蔣介石,表達自己想上前線抗日的願望。
但在經過“西安事變”的驚嚇後,蔣介石惱羞成怒,並沒有展現出一國首腦的胸襟和大度,他讓特務趁機扣押並囚禁了楊虎城。
得到蔣介石指示的軍統頭子戴笠,命令軍統特務隊長李家傑率領三十餘名軍統便衣,提前到南昌佈置圈套。
隨後,蔣介石認為單一方面的人員不可靠,還不放心地加派了一個連的憲兵,共同負責抓捕、押解和看守楊虎城,以免有人同情楊虎城,把他放跑了。
1937年12月,楊虎城輕信戴笠所說的蔣介石將與他會面,被誘騙到南昌,隨後被嚴密地看押在百花洲的一棟別墅裡。
楊虎城與張學良不同,他出身地方武裝,憑藉戰功升至高位,在國民黨中並沒有深厚的根基,所以在他被囚後,一時間竟沒有國民黨要人為他說句公道話。
就這樣,軍統特務將楊虎城長期囚禁,準備在大眾不關注時,再秘密處理他。
戰事迅速發展,一九三八年南京即將淪陷,蔣介石特別指示軍統頭子戴笠,將楊虎城全家進行秘密押解轉移。
這次秘密押解轉移警戒森嚴,特務們特別安排火車專列押送,上車下車都是在深夜以掩人耳目,在沿途車站均安排人員戒備,唯恐有人進行營救。
經過嚴密的押送,楊虎城被安排在益陽桃花坪,那裡有軍統臨時設定的監獄,其中看押了大批被軍統抓捕的仁人志士。
隨後楊虎城又在武漢撤退時,再次被轉移。
轉移前,軍統將看押在監獄中的仁人志士進行了處決,槍聲響徹了一夜。
那晚,楊虎城徹夜未眠,他不是害怕特務殺害自己,從小拼殺到大的楊虎城早已經無數次想過自己的未來,無論是前線戰死,還是受傷致殘,都已不會讓他動容。
楊虎城只是擔心自己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死後,年幼的孩子將會如何生活,他甚至無法找到人來留下遺言。
天明後,楊虎城被押解上車,他不知道這是要轉移,還是去刑場。但楊虎城沒有害怕,他始終認為自己無愧於國家、無悔於人生,昂首登上了汽車,一旁的特務們都在暗自佩服。
楊虎城最後被轉移到了貴州息烽縣,被看押在軍統息烽監獄。
這間臭名昭著的軍統監獄,曾經以囚禁共產黨員、進步人士等為主,刑訊設施齊全、看押條件惡劣,殘害了眾多革命人士。
在這裡,楊虎城的居住條件十分惡劣,甚至於連特務頭子戴笠自己都看不下去,吩咐手下給楊虎城優待,但軍統特務揣摩蔣介石的心思,對楊虎城的看押條件,一直沒有大的調整。
在長達12年的囚禁生活裡,惡劣的條件和殘暴的刑罰,極大地摧殘了楊虎城的身體健康,將一位錚錚鐵骨的戎馬將軍,生生的折磨成了一個體弱多病的垂暮老人。
社會各界積極解救楊虎城
在楊虎城將軍被囚禁後,共產黨和社會各界愛國人士,積極開展營救行動。
楊虎城的孫子楊瀚曾說過,共產黨曾經多次試圖營救楊虎城將軍。
1942年,共產黨透過渠道聯合愛國人士,將希望營救楊虎城的信件,遞交給蔣介石的親信宋子文,希望宋子文可以勸說蔣介石釋放楊虎城。
但愛國人士聯合起來,勸說蔣介石不要傷害楊虎城的計劃沒有成功,這封寄託著殷殷希望的信被無視了,這種透過友人勸說的營救方式,都遭到了失敗。
在國民黨內和愛國人士的努力失敗後,共產黨透過政治會議,正式地向蔣介石提出釋放楊虎城的要求。
1946年的重慶政協會議上,毛澤東特別提出楊虎城將軍的事情,希望蔣介石順應社會愛國情感,善待和釋放抗日救國的有功之臣,但這些正當的要求被蔣介石所否決,營救努力再次失敗。
對蔣介石的勸誡,需要用實力來說話。
經過解放大軍的多次打擊,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
在1949年元旦之日,新華社刊登了毛澤東題寫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號召全國人民推翻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
在南京的蔣介石,這次聽懂了,害怕了。
元旦當天,蔣介石被迫宣讀了《新年文告》示好祈和,同時也暗示自己將通告下野,希望透過退一步的形式,讓解放軍暫緩攻勢,待他聚集力量後再戰。
無論如何,在明面上蔣介石的統治結束了,社會各界的愛國人士都認為,楊虎城將軍的事情要有轉機了。
畢竟,抗日戰爭的勝利和解放戰爭的發展,代表了楊虎城將軍與張學良將軍共同發動的“西安事變”,是十分正確的事。
因為舉兵勸諫而得罪了蔣介石,是楊虎城、張學良被囚的主要原因,如果蔣介石真的下野,那麼二人就有可能獲得釋放和自由。
在看到國民黨領導人選更替後,統治政策的風向有所改變,各界愛國人士又一次開始積極開展拯救楊虎城的行動。
我黨在南京的地下組織透過關係,聯絡到時任司法行政部刑事司長楊兆龍等人,經過多方溝通和勸解,爭取到了國民黨政府內部人士的同情和支援,在國民黨相關會議上通過了釋放政治犯的決議。
與楊虎城無冤無仇的李宗仁,對於蔣介石囚禁楊虎城的事也不以為然,他迅速簽署了釋放楊虎城、張學良的命令書。
曙光初現,被囚禁了十餘年的楊虎城,他重獲自由好像即在眼前。
可惜的是,這次釋放楊虎城的行動,由於軍閥楊森的破壞等原因未能成功。
助紂為虐的罪惡軍閥楊森
為了拯救楊虎城將軍,共產黨和愛國人士經過了十餘年的努力,李宗仁下令釋放的那次,可能是離成功最近的一次。
李宗仁的命令下達後,負責此事的楊森百般推諉,藉口看押楊虎城只有保密局(也就是原來的軍統)瞭解情況,需要保密局局長毛人鳳點頭,但此時毛人鳳並不在重慶,所以命令的執行被層層阻隔。
楊森此人作為老牌軍閥最是狡猾,在蔣介石下野時就看得明白,這不過是老蔣以退為進的策略,未來老蔣還是要重新起來掌權的。
所以,楊森對李宗仁的代總統命令不屑一顧,雖然沒有明著對抗,但私下裡指示部下嚴加看守楊虎城,對釋放命名拒不執行。
甚至,當愛國記者追問楊森時,楊森明知毛人鳳不在重慶,卻跑到毛人鳳的住宅外面惺惺作態,實際上打定主意不釋放楊虎城。
後來,由於李宗仁的代理總統職位被迅速架空,李宗仁釋放楊虎城的命令就無人理會了。
楊森此人在明知道釋放令是正式有效的(李宗仁時為代總統,有最高許可權的權力),釋放楊虎城之事自己也不過是執行人,不會徹底得罪於蔣介石,但他還是執意不釋放楊虎城,成為了那次解救楊虎城行動的最大障礙。
逃離大陸前蔣介石下達處決命令
在逃離大陸前,蔣介石對楊虎城的恨意不減,雖然他明知道囚禁12年後,楊虎城的身體已經垮了,社會號召力也大不如從前,但蔣介石還是不希望楊虎城能夠活著回到人民這邊來。
在離開大陸之前,蔣介石是要洩憤的,不但密令保密局特務到處毀壞城市等基礎設施,殺戮在押的仁人志士,還親自下達命令,處決楊虎城、張學良。
張學良由於有宋美齡的力保,得以倖免於難,後被轉移至臺灣繼續囚禁,楊虎城則因為沒有高人的保護,被國民黨在撤退前秘密殺害。
共產黨得知國民黨撤退前,有可能殺害楊虎城的訊息後,特別安排我黨在敵人內部的潛伏人員,率領反正的國民黨國防部警衛團,組織隊伍千里赴渝營救楊虎城。
專門營救楊虎城的隊伍,借用補充軍械的名義,駕車千里迢迢地趕到重慶,並準備開展武裝營救,但由於敵人提前動手殺害了楊虎城,這個安排周詳的計劃,最後沒有能夠成功。
在解救楊虎城的各種努力中,以這次武裝隊伍強行解救的計劃,準備得最為充分,但蔣介石的處決令,比營救隊伍更快一步到達了監獄,造成了楊虎城將軍全家遇害的慘劇。
1949年9月6日,特務頭子毛人鳳安排特務們殺害楊虎城,並特意安排不要用槍,要用匕首以確保殺死。
就這樣,楊虎城將軍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慘死在特務手中,同時遇害的還有一同被囚禁的兒子楊拯、8歲的女兒楊拯貴和秘書宋綺雲等人。
為了防止被人發現洩露罪行,特務們還用強酸毀壞楊虎城等人的屍體,並分別掩埋。
對愛國者的殘忍殺戮,是那個反動政府對國家、對人民的殘忍迫害。而為了個人私利,親手截斷楊虎城生路,將他重新推入死亡深淵的楊森,則是反動政府的屠刀和幫兇。
楊虎城將軍不是被楊森所殺,但的確是因他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