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位開國大將中,徐海東排名第二,僅次於“戰神”粟裕。
他驍勇善戰,勇猛無敵,曾率2000士兵擊潰國民黨一個師,綽號“老虎”,一度成為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還曾懸賞25萬大洋取他首級。
《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說:“沒有人能比徐海東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沒人能比他更神秘的了。”
其實在開國將領中,還有兩位和徐海東一樣充滿傳奇色彩,巧合的是,他們的外號也叫“老虎”,除此之外,大家還稱他們為“冷麵將軍”“驢子”“猴子”等。
這兩位開國中將又是誰呢?
徐海東長著一張圓臉,看起來十分憨厚,可一旦到了戰場上,他總是衝鋒在前,且常常不按套路出牌,經常打得敵人摸不著頭腦,只要是由他指揮的戰鬥,幾乎每仗必勝,如有神助。
徐海東也因此被稱作“徐老虎”。
徐海東從沒到正規軍校學習過,只是剛參軍時有過掃盲訓練,但他的作戰天賦卻令人驚歎。
北伐戰爭時期,還是排長的徐海東一舉打垮敵人四個炮兵連,繳獲12門大炮,一戰成名,之後又在鄂豫皖打了好幾場勝仗,威名更勝。
有一次在根據地時,我軍剛經歷過大戰,尚未休整過來,又恰逢冒進分子的錯誤指揮,導致我方慘敗。
本就滿腔怒火的徐海東正找不到發洩處,恰好國民黨的追擊部隊又趕上來偷襲,徐海東立即召集戰士,佈置戰鬥任務。
戰鬥打響的時候,徐海東赤膊上陣,一馬當先,猶如一匹狩獵的猛虎,快速衝向敵軍。戰士們並不瞭解徐海東當時的心情,只看到首長如此彪悍,一身黝黑的肌肉,宛如天降戰神,深受感染,也不要命地跟著徐海東奮勇向前。
敵人哪裡見過這般不要命的陣仗,有的還沒開一槍,就嚇破了膽,轉身就逃,此戰俘敵470名,紅軍大捷!
此戰之後,“徐老虎”的名聲越傳越響。
國民黨吃了敗仗,損失慘重,蔣介石甚至下達了“一旦佔領蘇區,姓徐的一個也不能留”的命令,還懸賞25萬大洋,要徐海東腦袋。
要知道,當時緝拿毛澤東和彭德懷的金額也才25萬大洋。
萬萬沒想到,殺不了徐海東的國民黨,就喪心病狂地屠殺他的親人洩憤,66名徐姓親屬慘遭殺戮。
聞此家族噩耗,徐海東只能將悲憤留在心底,從未在人前流露出來,自己一家人的性命跟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性命比起來,不算什麼,只有百姓徹底當家作主,才是大孝。
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火中,徐海東曾九次受重傷,身上的子彈孔多達15個,再加上長期行軍打仗未能好好休養,身體受到了極大的損傷,好幾次指揮時,口吐鮮血。
解放戰爭時期,徐海東的身體已經不能支撐他像以前那樣行軍打仗,他專門讓人做了一副特製的大擔架,就坐在擔架上指揮。
只要有仗可打,他就精神百倍,反之,則精神倦怠。
部下們都感嘆,“徐老虎”人如其名,猛虎之名當之無愧!
和徐海東一樣被叫作“老虎”的,還有他的湖北老鄉——開國中將“王老虎”王必成。
17歲就參加紅軍的王必成個子不高,身體瘦弱,說話言簡意賅,上陣殺敵的時候,卻異常兇猛,連續作戰,連連取勝,他參與指揮了幾百場戰鬥,連戰皆捷,曾率領的二團被稱為“老虎團”,他也喜提外號“王老虎”。
抗日戰爭初期,王必成指揮部隊取得了對日軍作戰的4個“首次”勝利,首次夜戰、首次攻入敵佔縣城、首次攻點打援兼顧、首次引起全國輿論關注。
每逢作戰,敵人聽聞對手是王必成,總是心驚膽戰,部下們也對他又敬又怕。
有一次,王必成所在的部隊被12個團的敵軍包圍,危險萬分,王必成鐵青著臉下達突圍指示,言簡意賅:“完不成任務,團長、政委提頭來見,我自己找領導領罰。”
大家一聽,橫豎都是死,不如打出一條血路來,而且王必成還衝在最前邊,士氣大漲,一番惡戰後,部隊終於順利突圍。
和徐海東性格不同,王必成總是板著一張臉,少言寡語,冷得像塊冰渣子,所以,他也有另外一個綽號——“冷麵將軍”。
有一次,王必成和一個老領導共同參加一個活動,活動結束後,老領導一番好意,想和他敘敘舊,順便請他吃飯。
熱忱待客的老領導特意安排了幾個好菜,王必成平時吃慣了素菜飯,而且部隊經費也有限,全程冷著臉,坐得端端正正,筷子也不拿,水也不喝一口。
不管領導如何勸他,王必成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樣,只是盯著飯桌,一聲不吭,老領導只得讓人換上普通小菜,王必成這才開口吃飯。
從此以後,大家都知道他面對領導也是一副“冷麵孔”,對他更敬畏了。
王必成對外人冷著個臉,對自己的家人,更是嚴格要求。
他給家人立下嚴苛的家規,不準搞特殊,不準坐他的公車,更不準私自進他辦公室翻檔案等,誰要是不聽,一旦被發現,必定被好一通教訓。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王必成因身體欠佳,不適合高負荷的實戰指揮,中央軍委於是臨陣換將。
為了彌補自己不能親自上戰場的遺憾,王必成親自動員兒子和小女兒上前線參戰,連已經懷孕兩個月的兒媳婦也受到鼓舞,主動請戰,王必成不但欣然同意,還斬釘截鐵地表示:家裡有三個半人參戰,心願了了。
得知此事的同事朋友都不得不佩服,老將軍果然是久經戰火考驗的虎將,“冷麵將軍”的綽號名不虛傳。
徐海東和王必成被授予大將和中將是當之無愧,那麼被稱為“皮老虎”的皮定均,由最初的少將改為中將,則是實至名歸。
毛主席的那句“皮有功,少晉中”得“皮”,就是指皮定均。
在“三虎”中,皮定均年齡最小,能被稱為“老虎”,自然和前兩位虎將一樣,叱吒戰場,有勇有謀。
但皮定均還有兩個外號,因為性格倔強,認準的事絕不改變,大家都叫他“皮驢子”;又因在和敵人周旋時,不但打得他們狼狽不堪,還屢次靠機智靈活逃脫追捕,所以被稱作“皮猴子”,人稱“三皮將軍”。
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公然朝我中原解放區派出20多個師,妄想消滅我主力部隊。
為此,毛主席緊急致電中原軍區,命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立即突圍。
要想突圍成功,必須留下一支隊伍擔任掩護任務,這個重任交給了皮定均率領的一旅。接到命令的皮定均心情非常沉重,他明白,此時形勢嚴峻,一旅的任務簡直就是九死一生。
雖然抱定了必死的信念,但“皮驢子”的倔勁也上來了,他召開緊急會議,跟幹部商討作戰方案,務必找到機會既完成任務的同時又能逃出生天。
他將7000兵力全部分散出去,戰線拉開數十公里,還派人深入敵後偵察,不斷向東邊打聽突圍道路,造成假象,讓敵軍誤認為他們就是中原軍區主力,要向東突圍。這一招聲東擊西十分湊效,敵人果然上當了,立即集結部隊向東而行,企圖圍堵我主力部隊。
此時的主力部隊卻在皮旅的掩護下,迅速向西順利突圍。
皮旅的掩護任務圓滿完成,然而面對敵人的重兵,如何甩開他們,則成了皮定均面臨的大難題。
皮定均命令一旅官兵全線出擊,跟敵人猛攻猛打,企圖撕開一條口子,趁機突圍。
或許,老天爺也為他們的處境感到擔憂專門來幫助他,突然天降暴雨,狂風淒厲,皮定均一看機會來了,藉著暴雨掩護,立刻帶著部隊迅速擺脫敵人,留下一支隊伍斷後,主力向東轉移。
一路上,皮定均更是“猴性”十足,帶著部隊神出鬼沒,轉戰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像孫猴子大鬧天宮一樣,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把國民黨幾大戰區攪得天翻地覆,最後,安全抵達蘇皖革命根據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戰期間,皮定均和王必成這兩員虎將,曾一起合作過一次,他們分則各自為戰,如猛虎下山;和則天下無敵,形成“王炸”,打得國民黨王牌部隊屁滾尿流,敵將張靈甫被當場擊斃,打出了載入史冊的孟良崮一戰。
1976年,62歲的皮定均不幸遇難,徐向前親自題詞:多謀善斷,英勇虎將!
在那些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 ,我軍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將領,能夠稱得上“老虎”的人卻屈指可數。
徐海東、王必成、皮定均,這三名戰功赫赫的虎將,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在新中國的解放畫卷上,寫下了自己獨具特色又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們出生貧寒,從小吃苦,為了人民群眾能夠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將生死置之度外,最終憑著堅毅的品格、不屈的鬥志和靈活的頭腦,接受戰火的洗禮,經受戰爭的磨鍊,成就一番偉業。
其實還有許多像徐海東、王必成、皮定均這樣的人,他們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用生命和鮮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永遠閃耀著光芒,在黑暗中為我們照亮道路,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向他們致敬!
參考資料:
360百科
《中國人民解放軍百戰將星叢書》
《大將徐海東:戰鬥之外的小故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冷麵將軍”王必成》、《皮定均率部中原突圍》
本文作者:謝大鳳
責任編輯:改改
終審:藍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