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的殲20、殲16、殲10C戰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我國近幾年批次裝備服役的新一代主力機型,雖然這三款機型的定位不同、綜合作戰實力不同,但是卻都有著自身存在的使命和意義,比如殲20是不可或缺的隱身戰機,殲16和殲10C則是重型和中型多用途戰機。但是有趣的是都是基於前代機型衍生而來的多用途戰機,為啥殲10C依然延續了殲10系列的命名方式,而殲16則選擇另起爐灶,不再延續之前殲11系列命名字尾,選擇全新起名殲16呢?
一、延續蘇霍伊的命名方式,更好區分 沈飛在我國廣大網友心中還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號就是“沈霍伊”,究其原因就在於沈飛現階段生產的無論是殲11B還是殲15、殲16戰機都衍生自蘇霍伊大名鼎鼎的蘇27平臺。當年蘇霍伊基於蘇27基礎上,同樣研製多用途戰機、艦載機、戰鬥轟炸機的時候,雖然氣動佈局、機身結構、甚至航電、發動機都是通用設計,但是在命名方式上為了更好區分不同機型之間的區別和用途,並沒有繼續沿用蘇27系列命名方式,而是全新命名了不同機型,比如蘇30是多用途戰機、蘇33是艦載機、蘇34是戰鬥轟炸機、蘇35則是重型制空戰機。
所以對於沈飛而言,為了突出殲16的雙發重型多用途作戰能力,並沒有繼續沿用殲11戰機的命名方式,而是以殲16全新命名,這樣對於外界而言,就能很直觀的明白,殲11B/D是雙發重型制空戰機、殲15是雙發重型艦載機、殲16是雙發重型既能制空作戰、又能對地對海攻擊作戰的多用途戰機。
二、殲10C仍是制空型多用途戰機 殲16是對地對海多用途戰機 殲10C雖然是成飛基於殲10A基礎上,透過修改氣動佈局設計、升級航電和發動機系統後,全新定義的新一代單發中型多用途戰機,但是受限於載重量和作戰航程限制,其對地對海攻擊作戰能力有限,所以還是延續殲10A的鴨式氣動佈局所賦予的天生超強機動格鬥制空作戰為主,兼職對地對海攻擊作戰。
而殲16雖然是基於殲11BS基礎上衍生而來,但是殲16卻是真正意義上的重度強化了其對地對海攻擊作戰能力,畢竟殲16可是要替代海空軍現役的蘇30MKK/MK2、殲轟七這三款雙發多用途戰機,用來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作戰任務的。
如果殲16依然延續殲11命名方式,只是字尾字母不同的話,那麼對於外界而言,殲11B是國產版蘇27SK的重大升級改進版本,但是依然是雙發重型制空戰機,而且同時期沈飛還在進一步研發制空作戰實力更強的殲11D空優戰機,那基於殲11BS打造的雙發重型多用途戰機,雖然和殲11B、殲11D的定位不同,但是都歸屬於主營制空作戰的殲11系列中,那麼就會從命名方式上誤導外界,讓其以為殲16只是殲11D戰機的兼職對地對海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