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符合需要的。由於生活條件和運輸條件很差,隨軍人員中有很大一批擔架隊員、炊事員以及其它諸如此類的輔助人員,成了戰鬥部隊的累贅。
劉伯承擬訂了三種類型正規軍建設方案,我作了鑑定後,方案就由革命軍事委員會批准了。
在建制方面,方案基本上與蘇聯紅軍的建制相吻合,但是在人員方面,也就是說在人員的數目、尤其是在武器裝備方面當然比蘇聯紅軍落後多了。
根據這個方案,一個師由三個步兵團、一個迫擊炮部隊(有迫擊炮二至六門)、一個偵察連、一個通訊連和一個內勤連(警衛連)組成;
一個團分成三個步兵營、一個機槍連,並各有一個偵察排、一個通訊排和一個內勤排;一個營分成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排和一個內勤排;每個連分成三個步兵排,每個排分成三個班,每個班有十名戰士。
一個師的應有兵力,型別不同,多少不一,在一、三軍團是七千五百人,配有三千五百至四千支槍,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挺輕重機槍和四至六門迫擊炮;
在五軍團,七軍團和九軍團中是七千人,配有三千至三千五百支槍、六十至九十挺機槍和二門迫擊炮;在獨立師中是六千五百人,配有三千支槍,四十至五十挺機槍。
但實有兵力,無論是人數還是武器,尤其是在獨立師當中,通常都大大低於應有兵力,在某些師中,有時只有三千至四千人,甚至更少。
我從廣東前線向北前進時,在瑞金附近看到隱蔽在一個臨時搭起來的兵營裡的五軍團,那裡的人數當時還不到五千人。
一般說來,新的組織形式是合適的,所不利的是,在第五次反圍剿的艱苦條件下,一些排、班基層單位的力量比較薄弱。
由於缺乏機槍和彈藥,部隊火力不足,又由於訓練倉促,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