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快不行了!最近這種類似的言論在網上很是興起,無論網友還是媒體,似乎都在唱衰大眾。 當然,大家也不是口說無憑,請看下面幾份資料:
1、根據官方資料,大眾集團2021年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為330萬輛(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等),同比大跌14.1%。這個成績在2019年是423萬輛,2020年是380萬輛;
2、具體到大眾品牌(含子品牌捷達),其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共計交付約242.8萬輛,同比下降14.8%;
3、上汽大眾(包含斯柯達)的銷量出現三連跌,2019年200萬輛,2020年150萬輛,2021年124萬輛,下滑幅度分別為3.07%、24.79%、17.5%;
雖然官方解釋,銷量下滑,是由於晶片短缺導致的,但是基於這幾年下滑的態勢,大家並不覺得這種說法能站得住腳,反倒認為,曾經輝煌的“大眾信仰”,其實正在被國人拋棄……
隨著而來的,還有各種對大眾的聲討和不滿,有翻舊賬的,例如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燒機油,以及速騰的斷軸門事件。此外,被吐槽多年的雙離合,也成了批判物件。
當然,也有說新賬的,例如在2019年的中保研碰撞測試中,上汽大眾旗下的帕薩特,A柱斷裂,“正面25%偏置碰撞”得分墊底,隨後途觀L也鎩羽而歸。由此引發了國人對大眾車輛安全的擔憂。
去年,一汽大眾探嶽330TSI車型爆發大規模顆粒捕捉器(GPF)堵塞事件,該現象會導致車輛出現油耗大幅升高、動力下降、自動啟停失效等問題,由此引發車主維權。最終廠家給出的解決方案是:1、給顆粒捕捉器安裝隔熱板;2、升級行車電腦程式。
(左)堵塞的GPF和正常的GPF(右)
今年年初,大眾朗逸“減配門”事件發酵,有多位車主投訴,上汽大眾2021款朗逸遭遇車機“減配”、功能缺失和與廠家及4S店宣傳不符等問題,而4S店多以“缺芯”、“不屬於質量問題”等理由拒絕為車主解決。
那麼被千夫所指的大眾,真的快不行了嗎?從2021年的上險量來看,大眾銷量雖然有所下滑,但它還是國內當之無愧的老大。(上險量:指車輛出售後購買交強險的數量,被視為最能真實反應車型銷量的資料)。
具體車型來看,上險量前十車型中,大眾車還是很“吃香”,直接佔了三席,朗逸體量維持在40萬輛,寶來和速騰也有20多萬輛。
至於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途觀L和帕薩特,2021年的上險量分別為17.52萬輛、15.36萬輛,雖然不及巔峰期的20萬輛級,但在各自的細分領域,也依舊算是拔尖。
所以大家別看有很多“唱衰”大眾的聲音,但實際上人家活得還算是滋潤。當然,需要承認的是,這幾年,大眾品牌的影響力、銷量和口碑,確實是有走下坡路的跡象。
這裡除了缺芯和自身的原因,外在的影響也是很關鍵的。例如競爭關係上,大眾除了要應對豐田等日系老對手,還要面對日益崛起的國產品牌,即吉利、長城、長安和比亞迪等,由此也讓國人看到了一些“對比”。
例如在設計層面,與大眾一直以來的保守的套娃風格不同的是,自主品牌在設計上更偏向百花齊放,在人氣和好評度上都要更勝一籌。
而在核心的技術層面,大眾曾經引以為傲的MQB平臺,EA888、EA211系列發動機等,如今也正在被自主品牌追趕著,例如吉利的CMA架構、長城的3.0T+9AT,奇瑞的2.0T等。
新能源方面更是不用多說,雖然相比於其它合資,大眾的ID系列已經發展得算不錯了,但從聲量和熱度來看,還是不及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等自主勢力。
實際上,大眾也有在尋求改變,比較典型的就是最近剛釋出新一代凌渡L,新車一改套娃的風格,用上了全面設計語言,讓不少人眼前一亮。與此同時,大眾還首次採用了懸浮式連屏。
此外,在中期改款的速騰上,大眾終於不再“摳門”,引進了大家期待已久的第二代EA211 1.5T evo2發動機。
寫在最後
理性且客觀地來看,目前大眾在中國市場依舊有著很強的號召力,而且多年積累下來的龐大使用者量,還有口口相傳的口碑等,這些可不是單從資料就能體現出來的。
當然,市場瞬息萬變,對於大眾來說,想要真正立於不敗之地,還得認清局勢,轉變思維和學會妥協。畢竟隨著國人消費者水平的提高,消費選擇的增多,以及年輕化的趨勢等,保守的大眾話語權已然比不上當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相信大眾也能明白這個道理。那麼對於大眾的未來,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