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陣容,體現出成熟戰術下的自信新打法
除夕夜,解放軍5架戰機飛抵臺空域,令人熱血沸騰!
除了愛國情懷之外,更讓人驚歎的是解放軍的戰術發展之快。
本次進入臺空域的戰鬥機小隊,由1架殲-16D、3架殲-16和1架空警-500組成。
- 其中,殲-16D是解放軍最新型的電子戰飛機,由殲-16改裝而來;殲-16是我國較新型的戰鬥機,特點是前一代優勢突防能力的基礎上,加強了空中自衛能力,對標俄羅斯的蘇-30MKI;空警-500,則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空中預警機,屬於只有少數國家才能研製的尖端技術戰機。
此次它們出現的陣容,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 在傳統的對海作戰中,電子戰飛機為核心的攻擊陣型是1+2+2的形式,也就是1架電子戰飛機、2架對海戰鬥機和2架反攔截戰鬥機。
以此類推,在對艦載雷達之外的雷達進行干擾時,電子戰飛機出動的陣型也應大致如此。
但在本次臺空陣容中,2架反攔截機只出動了1架,由3架殲-16中的1架承擔該任務。5機陣型的最後一個空缺,則由空中預警機頂上了。
小小的改動,卻很可能象徵著一種空中戰術新打法!
一種與敵方白刃戰的血性打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要從電子戰飛機的戰鬥過程說起。
- 傳統5機陣型中,1架電子戰飛機負責干擾對方雷達,使得敵方不能發覺己方隱身戰鬥機的靠近。
- 待飛機編隊靠近目標後,2架戰鬥機負責發射導彈,摧毀敵方目標;
- 另外2架反攔截機,則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承擔火力掩護的任務,時刻防備敵方可能出動的攔截機。
但在除夕夜5機陣型中,攔截機的數量變為1架,這顯示出解放軍新戰法中給自己留的後路少了。
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還留有後招,另一種就是對自身的攻擊能力足夠自信!
從空警-500的出動來看,“除夕夜5機陣型”明顯是向增強飛機編隊進攻能力的方向努力的。因為空中預警機的作用,就是增強己方飛機對中低空等非傳統警戒範圍的察覺能力。
感覺更加敏銳,自然能做到掌控戰場局勢,做到撤退與打擊同樣快速精準!
所謂的殲-16D單機作業,很可能只是解放軍替補編隊飛機現身
當然,現實的另一面是,解放軍在傳統上不打無準備的仗。
完全不做任何防備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結合對海作戰中“兩批次掩護戰術”來看,第一批次的5機編隊之後很可能還隱藏著一個伴隨替補編隊。
這個伴隨編隊的飛機數,最少可能僅為1架,最多不設上限。
又結合臺灣媒體所謂的發現了殲-16D單機作業,則令人不禁聯想,很可能臺灣方面發現的那架殲-16D就是伴隨替補編隊的一員,而並非屬於第一批次編隊的5機編隊!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電子戰中,這類替補編隊幾乎是必須存在的!
任何電子戰飛機都有自己的盲區存在。
殲-16D的干擾範圍為首尾各60度的錐形範圍,體現在二維平面上就是360度中的120度。干擾範圍之外的區域,就屬於殲-16D的盲區。
當殲-16D進行轉彎時,因為盲區的存在,就難以將敵方雷達覆蓋在干擾範圍內。
而失去幹擾後,敵方雷達很有可能立即發現我方飛機。這樣的話,我軍戰機編隊很可能就將立馬面臨極大的危險!
因此,在第一批次的電子戰飛機轉彎時,必須有另一架電子戰飛機來臨時替代其作用,做到對敵方雷達不間斷的干擾。
這架電子戰飛機,就是伴隨替補編隊的核心成員。
在有實際干擾目標的情況下,如果打擊任務成功,敵方雷達按常理將始終不能察覺我方任何飛機的靠近。
但是解放軍巡視臺海,目的在於巡視,而不是實施對目標的打擊。
所以,5機方陣會以較為高調的形式出現在臺空域上空,甚至見諸報端。
不過,雖然僅僅是巡視,但正規作戰時該出動的戰機一架都不能少。
所以如果存在兩批次飛機的話,應該會按照先後順序,一前一後向臺空域進發。
而且正常情況下,電子戰飛機的作用是壓制敵方雷達,為己方戰鬥機的戰術打擊提供條件,所以獨自出動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結合這種種來看,臺灣媒體口中的殲-16D單機出動,很可能便是擔任替補任務的第二批次飛機了。
而且既然被發現時是單機出動的,那麼這第二批次編隊中也僅僅只有這1架殲-16D了。
不過要說明的是,雖然替補編隊只有1架飛機,但兩編隊的飛機屬於同1個飛行小組,所以對其的防護與反攔截任務也將由前一編隊完成。
這更加體現瞭解放軍新式飛機編隊的大膽!
以這種大膽作風來看,完全是視臺灣地區反導系統於無物了!
參考文獻
[1]顧小港,李仙茂,甘厚吉,高金龍.電子戰飛機海上作戰航路計算方法研究.艦船電子工程,2020,40(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