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牛牧原
每當聊起山東人豪爽的飲食習慣,第一印象大概就是煎餅卷大蔥了,而山東煎餅也是山東老鄉蒲松齡的心頭好:
“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三五重疊,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晨一飽而達暮,腹殷然其雷鳴。借老饕之一啖,亦可以鼓腹而延生。”
煎餅的模樣有些粗糙,但以糧食的本味取勝。看似粗獷的煎餅,製作過程其實非常細膩。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紅豆薏仁煎餅……在山東人眼裡,是糧食就能做成煎餅。各種原糧經過淘洗、浸泡、蒸熟、粉碎、研磨成糊子,還要再經過低溫24小時的發酵,才能最終制成煎餅的原料——煎餅糊子。
這口大鍋,是山東人專門用來攤煎餅的鏊子,直徑足足有一米。每個鏊子都離不開一個“油擦子”,是一個用十幾層布縫製的方形擦子,上面滲著食用油,攤煎餅之前先用來擦鏊子,擦過之後煎餅糊子更容易推開,也能防止煎餅粘連鏊子,可以痛快分離。把鏊子燒熱後,把煎餅糊子在上面均勻地攤開薄薄一層,在鏊子的熱度下,麵糊可以飛速成形。蒸氣彌散,空氣裡瞬間浸潤著樸素的甜香,那是穀物特有的香氣。燒鏊子可是個技術活,火力至關重要,太旺容易焦糊,太小會讓煎餅潮溼黏牙。揭煎餅也講究一個“穩準狠”,需要眼疾手快,在糊子成型發黃後,需要快速起邊,然後藉著一股巧勁兒一口氣把煎餅揭下來。山東人最看重煎餅的質地和口感,剛出鍋的煎餅又脆又香,就慢慢回軟變韌,煎餅入口回甘,但對牙齒的咬合力可是一個挑戰。
山東煎餅可以幹著吃,泡著吃,但精髓還在於“卷”著吃。卷煎餅是山東人都自帶的技能。這在外地人眼中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操作,多次嘗試失敗後通常會一氣之下將煎餅直接撕著吃,邊吃還會邊埋怨煎餅吃著就像紙。作為山東人要傳授給大家的正確操作是,把煎餅從中間開啟,將菜夾到裡面,捲成筒狀。人們常提“煎餅卷大蔥”,但山東煎餅的容量又怎能僅僅是一棵蔥呢。一張煎餅,可以包裹魚肉青蔬,可以容納酸甜苦辣,能夠卷下整個世界,從大魚大肉到家常小菜,豐儉由人,多寡隨意。
煎餅看似一張薄紙,樸素粗糙,承載的卻是山東人的集體回憶,可以包容一切的煎餅,一定可以俘獲全國人民的心吧。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