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生物種群都是動態變化的,有的種群或許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的改變而滅絕。有的種群則會順應環境的變化而進化,成為當地生態的贏家。不過種群更替的速度,在人類崛起之後,猛然間加快了起來。
準確地來說,應該是物種滅絕的速度突然間加快了,許多本不應該滅絕的物種,在人類出現後加速滅亡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兩種有名的滅絕物種,一種的新不列顛紫水雞,另一種是北島垂耳鴉!
澳大利亞特有秧雞——新不列顛紫水雞
在與世隔絕的澳大利亞豪勳爵島,這裡自從與歐亞大陸分開之後,就一直獨立自主的演化,由於沒有其它大陸陸地生物的干擾,這裡的鳥類佔據了大量的生態位。而其中最出名的鳥類之一,就是新不列顛紫水雞。
新不列顛紫水雞是秧雞的一種,也是目前為止秧雞中最漂亮的一種。現存的新不列顛紫水雞羽毛標本都是白色的(雌性),而雄性的羽毛則是耀眼的紫藍色。成年之後的新不列顛紫水雞體長超過45釐米,體重3斤,和家養的母雞差不多。
它們的腿又長又細,和身體一樣長,善於在沼澤、窪地上行走。雖然腳上沒有腳蹼,但依舊能在水中游泳,強有力的腳趾能夠輕易操控食物。新不列顛紫水雞經常出沒於水草繁茂的地方,主要以素食為主,偶爾也會吃一些水蟲。
這種鳥類是典型的獨行俠,只有到繁殖季節才會共同築巢,劃分領域。一次能生三枚蛋,經過三週孵化,幼鳥就能出生,在餵養兩個月就可以學習飛行了。新不列顛紫水雞在人類未到來之前,一直生活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直到18世紀末,人類發現了這個島嶼,並且前往上面定居。在上面的第一批移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食物。而在島上沒有見過人類的新不列顛紫水雞並不害怕人類,見到人類還會好奇地湊上去,結果自然成為了移民者的盤中餐。
而當時的人也特別喜歡新不列顛紫水雞的肉,誇讚道:肉味鮮美。於是可悲的一幕出現了,新不列顛紫水雞很容易就被人類抓住,並且一抓就是上百隻。不單單是成年新不列顛紫水雞,它們的下的雞蛋也是移民者口中的美味。
更可怕的是殖民者帶來的外來物種,家貓特別喜歡新不列顛紫水雞幼崽,常常偷跑出去抓新不列顛紫水雞幼崽。同時,人類在島上開荒拓土,導致新不列顛紫水雞棲息地被破壞,食物減少。
為了找吃的,新不列顛紫水雞隻能跑到殖民者的田地裡吃糧食。結果加劇了人們對它的捕捉,經過短短20多年的捕殺,新不列顛紫水雞最終消失在了人類的獵槍之下。到19世紀30年代,這種美麗的秧雞正式和我們告別了。
軟飯王子——兼嘴垂耳鴉
說起垂耳鴉這類鳥,大家認識比較多的應該的南島垂耳鴉,這是現在還存在的鳥類。而在一百年前,地球上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名為北島垂耳鴉的鳥類。兼嘴垂耳鴉則是北島垂耳鴉的別稱,它們都是生活在紐西蘭上的特有鳥類。
兼嘴垂耳鴉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它們嘴邊的的一對肉瘤,看上去就像耳垂一樣。兼嘴垂耳鴉的耳垂顏色是藍色的,南島垂耳鴉的耳垂是橙色的,其它幾乎看不出差別。這種鳥類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雄性體型沒有雌性體型大。
雄性的嘴巴長度較小,只能吃一些樹木表層的木質,而雌性嘴巴更長,這讓它們能更輕易地吃到樹木深處的害蟲。於是出現了神奇的一幕,兼嘴垂耳鴉種群裡的很多雄鳥都是靠雌鳥找食物養活的,簡直就是鳥界的“軟飯王子”。
為了能吃上飽飯,長大後的雄性兼嘴垂耳鴉第一件事就是找女伴。它們同樣信奉一夫一妻制,在結為伴侶之後,就能光明正大地吃軟飯了。不過在此之前,雄性兼嘴垂耳鴉會很有骨氣的自己找食物,不會隨便找雌性施捨。
兼嘴垂耳鴉的繁殖能力不差,一次能產三枚左右的卵,比一般的鳥類都多。不過在島上生活久了,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就變差了,所以它們很笨。笨到什麼程度呢?它們喜歡一邊走一邊叫,很多獵人模仿它們的叫聲,就能抓住它,陷阱抓它們更是易如反掌。
這種智商堪憂的“笨鳥”,最終倒在了人類的獵槍之下,可悲可嘆。
總結
新不列顛紫水雞和兼嘴垂耳鴉,都是被人類以一己之力“消滅”的鳥類,我們再也見不到這些可愛的鳥類。喜歡大家保護環境,保護動物,不要讓悲劇再次重演。
你覺得哪種鳥死得最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