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火遍網路,他在畢業典禮上鼓勵年輕人要有家國情懷。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寶藏校長王樹國。說起王樹國校長,他在每次的學校重要講話都是脫稿演講,臨場發揮,讓人受益無窮。
2021年7月3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舉行2021屆畢業生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西交大校長王樹國寄語畢業生要傳承和弘揚交通大學的西遷精神,具備愛黨愛國情懷,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做中國新時代的參與者和貢獻者。在典禮儀式上王校長重點強調年輕人要有“志氣、骨氣、底氣”。
王校長劃重點:“志氣來源於家國情懷”
王樹國談到志氣,何為志氣?志氣來源於情懷,一個沒有家國情懷的人不配談志氣。
1919年,家國情懷的26歲青年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刊物中大聲呼籲:“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
王樹國說“當年一個年僅26歲的年輕人能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說明他心中有民族,心中有國家。”志氣是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與貢獻。我們的革命先輩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拋頭顱、灑熱血;西遷老一輩教授們響應國家建設西部的號召,從繁華的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在西遷老一輩交大人心中,國家民族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這才叫志氣。”
王樹國強調:“軟骨頭永遠挺不起民族的脊樑”
王樹國發問,“骨氣是什麼?骨氣是自信,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沒有骨氣。軟骨頭永遠挺不起國家和民族的脊樑。”自信源於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源於共產黨的領導,源於我們百年的艱苦奮鬥,源於今天中國人的建設成就。
王校長說,作為這個新時代的年輕人,未來屬於有骨氣的畢業生們。“當建國百年時,民族復興之大業將在你們手上建立,你們是這個偉大鉅變時代的參與者,貢獻者,青年一代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王樹國還說,骨氣就是貢獻。“老一輩多少人為了實現今天的國家百年奮鬥目標,奉獻了他們的一生,不管默默無聞也罷,隱姓埋名也好,在一個小小的崗位上,在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奉獻了自己光輝的一生,展現出獨特的光芒才華,這都是我們周圍的英雄人物,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代表,他們身上帶有中華民族的骨氣。”
王樹國談底氣:“有底氣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
王樹國認為,人怎麼能夠做到有底氣?底氣來源於自身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正的能力,無法為推動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哪裡來底氣?
王樹國說,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如此激盪,世界上還有很多未來的科學技術之發現有待年輕一代去完成。如果我們年輕人不能深刻把握時代發展的規律、科學發展的規律,不能在發展之中貢獻自己的成就,何來底氣之說?王樹國強調說“有底氣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有底氣的人都是有作為的人,有底氣的人都是有貢獻的人!”
早在2020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王樹國重點強調西安交大畢業生一定要有家國情懷,為什麼家國情懷這麼重要?每一所大學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澱,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民族無法創造摧殘的文明,沒有文化的大學也走不遠。不愛自己民族和國家的人註定會被這個時代拋棄,家國情懷是支撐一個人終生奮鬥和前行的最大動力。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宏大時代背景下,世界走向何處,是值得每一位交大學子深思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也證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於世界之外,人類要構建世界命運共同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大學自身更需要主動投身社會實踐,主動融入社會發展,大學生要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學習中不斷前進,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樹國呼籲交大畢業生:“交通大學源自天地交而萬物通,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開放和包容的大學,交大建立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面向全世界開放,是一個能讓交大人充滿夢想並放飛夢想的地方。希望我們交大人攜起手來,將‘為世界之光’化為自己的行動,為21世紀人類更美好的明天奮鬥,把我們的精神智力奉獻給社會,讓人類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王樹國成才之路
1973年王樹國高中畢業卻沒法上大學。為了實現上大學的夢想,王樹國轉而跟父母做工作要去下鄉,因為按當時的規定,下鄉兩年以後可由貧下中農推薦上大學,這在當時是唯一能上大學的途徑。得到父母的允許後16歲的王樹國很快離開家鄉插隊去了。在農村插隊的時候每天農活兒很累,但他仍然每週輾轉幾十里路回學校,給當時的中學老師交作業。在農村下鄉幾個月後,王樹國因為表現好被抽調到大港油田當油田工人,他努力工作很快被評為油田指揮部的先進工作者。兩年後王樹國在報紙上看到訊息說高考要恢復了!對於一心想上大學的王樹國來說,這無疑是喜從天降。
高考前一天,王樹國提前走了100多里路來到考點備考。當年高考的作文題目是《宏偉的目標在鼓舞著我》,看到作文題目王樹國信手拈來,他寫對上大學的嚮往,他寫在過去工作中的鍛鍊,他寫自己作為一個石油工人的奮鬥目標……
但後來的數學考試卻不順利王樹國回憶到:“我把一個簡單的三角函式題的正弦、餘弦做錯了,出了考場以後,我特別灰心……”直到高考成績出來後,王樹國懸著的心才放下——他的成績竟然排在前五名,他終於上大學了並且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
2007年,在恢復高考30週年之際,已經擔任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的王樹國回憶到:“30年前那一次考試,儘管它題目不難。但它不是考你記住了什麼知識,而是考你的知識積累,考你的學習毅力,考你有沒有放棄學習的志向。”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由此成為現實,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自主開展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航天員楊利偉在哈工大演講時說:“在我工作的周圍,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畢業生。”
作為我國航天人才的培養基地,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哈工大已經為航天領域輸送了8000餘名畢業生,其中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李繼耐、副總指揮胡世祥,繞月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總指揮欒恩傑,原總裝備部副部長李元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馬興瑞、許達哲,神舟飛船總指揮袁家軍、“神舟”六號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神舟”六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南等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1978年,年輕的王樹國走進了夢想中的哈工大,他對這所高等學府充滿了神秘。第一次上外語課,老師問誰會外語,王樹國高高地舉起手說:“我會,我會……”老師問:“那你說說看都會說什麼。”“毛主席萬歲!”這是當時王樹國唯一會說的外語。那時候的王樹國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不懂外語的他有一天會遠渡海洋,去歐洲留學。
1987年,碩士畢業已經留校工作了好幾年的王樹國被教育部公派留學法國,在巴黎國立高等工藝學院和巴黎第六大學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王樹國的研究方向是機器人,機器人技術涉及機械、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等多個學科,當時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機器人都屬於高精尖技術領域。1989年,王樹國回國參加了國家重點高科技專案的研究工作,並被國家委以重任。由哈工大、上海交大、北航、國防科大、華中理工等5所中國著名高校的60多名成員聯合承擔的我國第一個大型“智慧機器人結構模擬系統”軟體包專案,王樹國作為負責人任專案總工程師。勤奮、天賦使王樹國很快在哈工大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成為哈工大新一代的排頭兵和頂樑柱。
1992年,以王樹國為總工程師的專案作為重大科技成果透過部級鑑定,獲得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外,王樹國還主持、參加了“空間機器人地面實驗綜合平臺實時模擬系統”等11項重大專案的研究工作,在機器人研究領域形成了領先的研究方向,取得多項成果。
除了科研專案之外,王樹國還堅持給學生授課。他長期堅持用美國原版教材及最新英文資料作參考書,用英語給研究生講《機器人動力學模擬》等專業課。他教授的《機械零件》課非常受學生們歡迎,而實際上那是一門被公認為乏味的基礎課。
那個時候,王樹國白天忙於科研事務及行政工作,夜裡備課、籌劃課題,經常忙到夜裡兩三點鐘,有時候第二天還不得不匆忙地趕去外地的飛機。一位與王樹國共事多年的同事說:“樹國的兜裡,最常見的就是飛機票。他的勤奮精神令我欽佩。他不論出差到哪裡,無論時間長短,他總是帶著學生的論文、課題報告或講稿,一有空就看、批改。我們都喜歡與他交談,他經常有新思維、新思想,從他那裡總會學到很多東西。”
2002年,王樹國離開黑龍江省科技廳廳長重回哈工大任校長。重回母校的王樹國開始從全新的思維考慮哈工大的發展之路。
探索未知世界,傳承社會文明——這在王樹國看來是哈工大最重要的兩個使命。”
王樹國把自己對於學校的感情也帶給一代又一代哈工大的學生。每年8月,哈工大的新生都會收到一張別出心裁的錄取通知書,通知書的封面背景為藍色,印有衛星環繞地球的圖案。2004年,哈工大的小衛星研究所發射了中國高校第一顆衛星。2006年,哈工大自主研發的小衛星獲得了當年中國唯一的一個技術發明一等獎。哈工大的新生能從通知書上王樹國給新同學的寄語:“每年我都為這一刻而激動。看到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雲集松花江畔,篤志求學,便感到哈工大的未來有了美好的延續……”“大學培養之人應為淵博之人、高尚之人、引領潮流之人。此為哈工大辦學理念之一,也為作為校長的我對於剛剛考入哈工大的新生的希望!”
正是出於這樣一種教育理念,王樹國經常發聲關於大學如何發展、關於人才如何培養、關於文明傳承的呼聲。2006年,在全國大學校長論壇上,王樹國說:“我是研究機器人的,希望機器越來越像人,但作為校長,我又擔心把人才培養得太像機器。”“按照控制論的原理,在設計一個系統的時候,不能把整個系統的命脈放在一個節點上,因為一旦這個節點崩潰,整個系統全部崩潰。不能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讓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瞄準考大學這一張卷子。”“同樣,高等教育也需要變革生產關係,從而解放它的生產力。”王樹國的聲音曾經引發了很多關注教育的人的思考,其中也不乏爭議。
在少年時期經歷磨難才進入大學的王樹國看來,沒有機會接受靈魂洗禮是當下很多大學生的一大缺憾。在哈工大,為了幫助新學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哈工大成立了基礎學部,採用小班授課的方式,每班有一個班主任,所有一年級新生先在基礎部學習,讓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主學習。
2007年,在教育部對大學所作的教學評估中,哈工大9個學科被評為一級學科,名列全國第五,工科名列全國第二。王樹國說,這樣的成績出乎意料,但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沒有盲目,沒有忘記自己是站在哪一塊土地上。雖然我們在一些領域很超前,比如探月、航天等等,但在另外一些領域我們依然有差距。”
從1978年進入哈工大,30年過去了。哈工大在王樹國作為一校之長,他非常清醒:“一所大學的發展要能夠經得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檢驗。一所大學的校長,不能單純是一個學者。中國正處在世紀大變革的時期,每天都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不是一個穩定的環境。所以中國校長面臨的壓力要比國外校長大很多,有時候跟國外的校長談話,談著談著,就談不下去了。在中國,大到學校的發展戰略,小到水、電、暖大學校長都要過問,這些在國外的大學校長看來是無法想象的。整體上看,中國大學校長是務實、優秀的群體,但中國的校長還不夠職業化。當大學校長是一門大學問,全心全意都不一定能幹好。校長應該是職業化的,應該具有濃厚的職業精神。”
王樹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執著的人,從當年那個高考少年,到如今管理一所重點大學。百年曆史上,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竺可楨等大學校長將他們對於現代大學的思考和實踐刻在了歷史長廊。當下處在急劇變化的中國高等教育、中國大學校長,也臨著太多的矛盾和無奈,但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在中國的現代高等教育史上,是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匆匆過客,還是做一個被歷史銘記的務實者?對王樹國校長而言,實踐是最好的答案。
王樹國用三十年時間為哈工大做出突出貢獻,然而這並不是他的最後一站,2014年他臨危受命入主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作為西北重鎮的第一高校,有著輝煌的辦學歷史。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國家從戰略出發讓交通大學主體從上海搬遷到西安。從此,中國就有了兩所交通大學。
在後來很長一段時期,西安交通大學的綜合實力都遠遠強過上海交通大學。1995年之後後,由於地理位置偏僻西交大逐漸落後於上海交大,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2014年,西安交大的全國綜合排名已經落到第18名。而同年,上海交大的綜合排名是第3名。百年交通大學的發展問題,也引起了國家高層領導的關注。經過多方考量,“張王”組合來到了西安交大。
2014年4月28日,西安交大的黨政一把手同日調整。張邁曾和王樹國,分任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和校長。2002年,年僅44歲的王樹國,就已經是哈工大校長。其實當時他還有機會成為黑龍江副省長。但是他毅然回到高校。王樹國是一個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
王樹國調任西安交大之前已經當了18年的副部級校長。這種資歷,在中國目前的高校校長中是絕無僅有的。書記張邁曾和校長王樹國還是老鄉,這對黃金搭檔組合半年之後,西安交大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張王“組合來了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六年多時間,西交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人上任以後。他們和陝西省以及西安市政府的關係相處得都非常融洽。陝西省大力支援西安交大,支援西安交大建立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為了解決西安交大新校區交通不便的問題,西安專門把地鐵五號線的規劃改了,直接把地鐵終點站修到西交大的創新港。
書記校長兩人還聯手奔赴各省尋求合作。據統計,兩人一起去過遼寧、河北、河南、江蘇、江西、四川、雲南等省,當地的黨政一把手都親自和他們會見,這也可見二人的開拓能力。
西交大以前發展緩慢滯後,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窮。沒錢,學校就沒法做各種專案,就更談不上發展。王樹國想方設法多方面籌措資金,慢慢把西安交大拉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據西安交通大學一篇文章介紹:2019年西安交大年度辦學經費預算達到88億,2020年更是逆勢增長15%,達到歷史性跨越的101億,首度恢復全國高校前十名的地位。2020年高考,西安交大在全國各省錄取分數線,實現歷史性的止跌回升,穩中有進。“十三五期間” 國家三大獎得獎,位列全國前五。最新的第68批國家博士後基金資助名單,西安交大以總數87項位列全國高校第五。2020年教育部最新發布的的第二批“新工科”專案,西安交大獲批專案佔據14個,位列全國高校第二。
西安交大的這些舉世矚目的成績,也獲得了國家高層的高度肯定。2017年,交大“西遷精神”獲得國家最高層領導人認可,並和“紅船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起作為國家精神進入共和國精神圖譜。
西交大在這幾年間,永珍更新。這背後,王樹國的努力。真是西安交大之福。在學生口中,王樹國是網紅校長。王樹國因為酷似東北喜劇演員宋小寶,所以被交大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小寶校長”。西交大學生都知道,王樹寶講話從來不帶稿子。學生們經常開玩笑說,要啥腳踏車?校長需要秘書嗎?
張邁曾書記和王樹國校長這種配合無間的黃金搭檔在離別時,彼此都哭了。兩個身經百戰的老兵,用感動的淚水錶達了彼此最大的敬意和不捨。
張邁曾在離別感言中說,“我有幸與樹國同志合作共事,我們在一起坦誠相待、互相學習、緊密配合、攜手並進,形成一段難忘的友誼,這是我一生值得懷念和學習的財富。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共同推動著學校事業快速持續發展。”
一個人應該擁有怎樣的家國情懷?怎樣對待自己熱愛的本職工作,應該怎樣對待親密戰友和夥伴,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僅有的一次人生——王樹國,為中國的有志青年好好地上了一課。
在距離退休不遠的日子裡,王樹國必將戰鬥至最後一刻,帶領西安交大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