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浦江客的博文
大清帝國印象·官府宴飲圖(十九世紀英國銅版畫) (圖源網路)
晚清“糧食廳長”整天在忙啥
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四十五歲的張集馨出任陝西督糧道,相當於今天的陝西省糧食廳長。當時官場有“陝省道府,莫不以得署糧道為幸”之說,可見這是一個美差、肥差。然而,這個肥缺官位“肥有肥的難處”。當時西安地處交通要道,是通往西藏、新疆以及甘肅、四川等地的必經之路,“遇有過客,皆系糧道承辦”,所以糧道官迎送各方官員的接待任務非常繁忙。張集馨在他的《道鹹宦海見聞錄》中,生動詳盡地記述了他忙忙碌碌的一天公務。
首先,是禮節性迎送,安排住宿等。“過客到境,糧道隨將軍、中丞等在官廳迎接”。一旦有官府過客到此,負責督運漕糧的糧道要隨西安的巡撫、將軍及下屬官吏在官府衙門迎接,並安排客人回房休息後,寫好請帖再送到各官員公館。
其次,就是準備宴席,“張燈結綵,傳戲備席”。所謂“傳戲”,即每次都分兩個戲班子,設兩臺戲。所謂“備席”,就是準備菜餚,這是最要緊的環節。作為上席,有五桌酒宴;作為中席,則要準備十四桌酒宴。上席的菜餚中必定要有燕窩和燒烤一類的高階珍品,中席也要備有魚翅、海參等山珍海味。上席的五桌是絕不能少了魚的,西安地處內陸,活魚非常少,一條大一點的魚,就要四、五千文錢。其他的珍貴難得的食物,如白鱔、鹿尾等,也一定要設法買到,否則會被客人認為糧道吝嗇。其他的官員也切勿怠慢,如副都統、總兵以及沒有多少往來關係的,一般不用大的宴會接待,只需送點酒菜就可以了。然而如口外駝馬章京、糧餉章京,官職雖微,但因必定帶有各城大官的書信來,糧道不能冷落他們,也要送給他們四道菜餚、兩道點心。
接著,便是“陪吃”了,這是個“力氣活”。“戲筵散後,無論冬夏,總在子末醜初。”無論春夏秋冬,每次宴席演戲總要到深夜或凌晨才會散場。散席後,陪同的主人們每次都要把客人送出門,客人上了車轎之後,主人們還要逐個向賓客作揖道別。然後,再派人拿著主人們的名片,到賓客住的公館道晚安,再拿著糧道的名片到各官署處問晚安。
最後,還有“送”的一環。一是“送客”,次日,賓客動身出發,糧道等眾官員要到城西去送客。二是“送錢”,每位客人都要饋贈一些錢財做路費,“其饋送之厚薄,則視官職之尊卑”,贈送的錢財多少,則根據來的官員官職大小、地位貴賤而定。就是駝馬章京、糧餉章京等小官,走的時候也要饋贈一二十金,或四五十金不等。
這樣,“每次宴會,連戲價、備賞、酒席雜支,總在二百餘金,程儀在外。”每次宴會,包括請戲班子、準備酒菜、賞賜等,大約需要二百餘金,還不包括饋贈的錢財在內。據吳思在《潛規則》書中推算,二百多兩銀子,摺合今天的人民幣在四萬上下。這樣的大型宴會,每月都有,小的應酬則是天天都有,可謂“大宴會則無月無之,小應酬則無日無之”!而且每年春秋時節的大氣節,還要邀請將軍、副都統和中丞司道府縣,以及外道府縣要進省的官員,都要舉行宴會和看戲。全城協領、綠營參遊,也是在春秋季節各宴請一次。如果十天半月內僥倖沒有路過的官員來打擾,糧道又要邀請兩司和管理鹽鐵的官員,在官署中設小宴席聚一聚,看看戲,“不如是不足以聯友誼也。”如此,幾乎一年四季“皆是戲筵”,怪不得張集馨戲說陝西巡撫鄧嶰筠“日薄崦嵫,縱情娛樂;來往過客,攀挽流連,餘等復迭為賓主,幾於無日不花天酒地也”!
清朝官吏豪飲圖
其實,“皆是戲筵”的場景並非只在陝西發生,當時的全國官場中無不如此。據《道鹹宦海見聞錄》記載,道光二十七年,張集馨由代理陝西按察使調任四川按察使時進京陛見皇上之餘,在京不停地“進城拜客,困於酒食”。每次升遷轉調,張集馨都要如此這番聽訓、拜送、宴請。“京官俸入甚微,專以咀嚼外官為事,每遇督撫司道進京,邀請宴會,迄無虛日。”推演張集馨歷官過程中對各地吃喝風的觀察記述,可以認為,道鹹年間的官場,幾乎是無處不吃、無官不吃、無事不吃的,且已成愈演愈烈之勢。
晚清官場吃喝送禮風緣何而起?先從糧道這個官職通行的“陋規”來剖析一下吧。
其一,這種上下級之間的打點,是怕上級對完成軍糧供應任務的從中作梗。糧道必須應酬將軍,因為怕他從中作梗。將軍是一省駐軍的最高領導,他對糧食質量的態度影響極大,稍微挑剔兩句,在第一線領糧的八旗驕兵就能鬧翻天。同時,在糧食問題上有權說話的軍官,還有副都統和八旗協領等軍官。每到放米的日子,按照規矩,糧道要備一桌酒席,叫做“送倉”,由糧道方面的官員陪同帶隊的低階軍官吃一頓。滿營有八旗,一連要陪八天。駐紮在西安城裡的滿營和綠營的中級軍官,每年春秋糧道也要宴請一次。這些聯絡感情的工作顯然是有成效的。
其二,討好上級,是為了在年終密考中獲得好評。陝西巡撫每年都要向皇上密報下屬官員的操守才幹和各方面的表現,這叫做年終密考,這對官員的前程影響巨大。所以,糧道給巡撫的陋規按季節送,每季一千三百兩,一年就是五千二百兩。這樣包括其他陋規在內,一年就是相當於上百萬人民幣的鉅款。陝甘總督的官比陝西巡撫還要大一點,但是隔了層,不算直接領導,人也不住在西安,所以陋規的數量反倒略低於巡撫。至於,接待上級“張燈結綵,傳戲備席”更是不在話下了。
陝西糧道衙門三堂上有一副楹聯,道盡了督糧道的生活:“問此官何事最忙,冠蓋遙臨,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終歲為人作嫁,脂膏已竭,親朋僮僕孰知恩?”其實,豈止陝西督糧道,豈止陝西官場,整個晚清官場何不“酒醴笙簧”,“皆是戲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