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程偉(中)與團隊成員正在討論實驗方案。
什麼是微生物?從人們熟知的細菌、病毒、真菌,到不那麼熟悉的衣原體、放線菌,這些微小生物不僅與人類共生共存,也是導致感染性疾病的元兇。在這背後,有一群生物醫學研究者一直在默默與之博弈,希望透過研究對感染性疾病的干預和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偉就是其中之一。
求學之路歷練堅韌品質
讀書時,程偉就對肺結核、HIV等感染性疾病頗為關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深受感染性疾病傷害,在微生物前面,人類有時是無力的。”程偉說,“這也促使我選擇對臨床致病微生物展開研究。”
這顆從事科研的種子是在2004年埋下的。程偉至今仍清楚地記得,那一年,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成立(2005年掛牌),成為中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在海南大學讀研究生的程偉看到了這個訊息,當時的他正在生物學的藍海中尋找方向。於是,他主動申請並以優異成績通過了研究所導師考核,師從我國生命科學研究的領軍人物柴繼傑教授。
然而,程偉的科研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家庭貧困,他在碩士畢業後一度中斷學業兩年,用工作收入償還讀書所欠債務。“為了讀書,我還一邊做家教,一邊找了份類似於銷售的工作。”艱苦的生活並沒有消磨程偉的意志,在親人、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程偉在2007年繼續完成學業並最終獲得了博士學位。
2011年2月,程偉來到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近4年博士後生涯,程偉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和《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了兩篇高質量論文。
“為了解析膜蛋白酶的晶體結構,我採取數種方案,前期開展了6個月研究卻基本沒有進展。博士後合作導師勸我放棄這個課題,專心做他給我的主要課題。”程偉說。
程偉並不想放棄。因為實驗一旦成功,就有可能作為藥物靶點開發新藥,用於相應的疾病治療。又過了3個月,他發現,顯微鏡下竟然長出了很多小晶體。“我又繼續努力了8個月,優化了2.2萬多個條件,終於拿到了實驗結果。”
2014年2月,程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科學》上發表該文。此時,距離第一次提出研究想法已經過去了3年。“這件事給了我很大信心。什麼事只要用心做,一定有機會做成。”他說。
不斷攻克更多科研難題
2014年10月,程偉結束了在美工作。“出國前我就想好了一定要回國。在讀書時我曾受過很多人幫助,我也想把所學回饋給社會,幫助更多人,讓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此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向程偉丟擲了橄欖枝,“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從事基礎研究結合臨床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程偉說,國家、地方政府對於海外歸國科研人員的優待政策,讓他再也沒有後顧之憂,能夠安心從事科研。
2020年11月,程偉擁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可以進行臨床致病性細菌研究的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當年那個執著追求科研道路的程偉,也成為了學生喜愛的導師。在他的指導下,學生也陸續在《自然-微生物》、《細胞研究》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並獲得國家級系列獎學金,有的學生已成為三甲醫院主任醫師、有的已成為大學教授,還有一些繼續留在團隊從事博士後工作。
如今,程偉研究團隊也在圍繞更多疾病治療展開基礎研究。程偉希望這些基礎研究能夠儘快地、真正幫助到被疾病所困擾的人們。“生物醫學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反覆驗證,有時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一代人。但我相信只要堅持研究下去,終能夠幫助到他人,造福全社會。”
尋找微生物耐藥的鑰匙
目前,感染性疾病仍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威脅,儘管在過去幾十年中,針對病原體的治療與疫苗接種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影響,但由於新發病原微生物的出現、耐藥病原微生物增多等原因,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程偉的工作,就是針對微生物致病機制和耐藥原因展開研究。“如果將微生物比作一把鎖,我們的目標就是研究其耐藥原因,從源頭找到鑰匙。當細菌出現耐藥時,我們就要尋找一種新方法,控制這種細菌,這時候噬菌體就可以參與進來。”程偉對本報記者說。
噬菌體,顧名思義,就是吃掉細菌的病毒。2018年,程偉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微生物學》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噬菌體裂解——溶源迴圈調控的分子機制。這一研究發現為噬菌體用於臨床治療提供了思路和理論指導,也為解決微生物耐藥提供了新選擇。
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將應對微生物耐藥作為生物安全的八大領域之一。微生物耐藥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問題和重大戰略組成部分,意義深遠。“目前醫療技術發達,肝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都可以實現,但術後有著巨大的感染風險。在臨床治療中,一些患者也會對藥物產生耐藥,最終導致手術失敗。”程偉說。找到微生物耐藥的鑰匙,能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起到極大幫助作用。(本報記者 何欣禹)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26日 第 10 版)
責編:閆宇航
本文來自【海外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