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紐約1月31日報道,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衡量全球變暖時,不僅是熱量,溼度對於導致危險的極端氣候也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說,要衡量氣候變化帶來的怪異天氣,只看溫度並不是最好的辦法,而且這會低估熱帶地區受到的影響。他們週一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把空氣中的溼度和熱量都考慮在內,自1980年以來的氣候變化嚴重程度幾乎是此前計算的兩倍。
暴風雨、洪水、降雨等極端天氣產生的能量與空氣中的含水量有關。這篇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康奈爾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拉姆·拉馬納坦說,美中兩國的一個科學家團隊決定用一種稱作“相當位溫”的天氣測量方法,體現“大氣中的水分能量”。這個數值用度來表示,就像溫度。
拉馬納坦說:“氣候變化有兩個驅動因素:溫度和溼度。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根據溫度衡量全球變暖。”
但他表示,加入溼度產生的能量以後,“熱浪和降雨這些極端天氣量度方式的相關性就大大提高”。
這是因為,隨著世界變暖,空氣中的水分也更多: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水分含量增加7%。拉馬納坦說,溼氣凝結時會釋放熱量或能量,“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下雨的時候,常常是傾盆大雨”。
他說,此外,水蒸氣是大氣中一種強力的吸熱氣體,會加劇氣候變化。
報道稱,從1980年到2019年,世界變暖大約0.79攝氏度。但這篇研究報告說,如果把溼度帶來的能量考慮在內,世界變暖了1.48攝氏度。
拉馬納坦說,單從氣溫來看,變暖似乎在北美、中緯度地區以及兩極最為明顯,在熱帶地區不太明顯。
但他表示,情況並非如此,因為熱帶地區的高溼度會增加風暴活動,把常規風暴變成熱帶氣旋和季風。
拉馬納坦說:“空氣中增加的潛在能量釋放出來以後會導致極端天氣,比如洪水、風暴和乾旱。”
未參與該研究的伊利諾伊大學氣候科學家唐納德·維布林斯說,這套理論講得通,因為水蒸氣是極端降雨的關鍵:“熱量和溼度都很重要。”
同樣未參與該研究的邁阿密大學環境科學家凱瑟琳·馬赫說:“在目前和未來,溼度決定著高溫將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產生什麼影響。”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