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觀看《三國演義》時,總會被其中描繪的人物吸引住視線。他們或者智勇雙全,或者攜領千軍萬馬,又或者巧於算計,也不乏有以一敵百的猛將出現。
但小說畢竟高於生活,基於歷史現實,我們能夠看到這些精彩的部分被放大。他們被作者精雕細琢,成為我們眼中的傳奇人物,也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好漢。
但歷史的可貴正是因為他的真實性,那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因為真實發生才使人覺得不可思議。這也給了作家繼續創作的動力和基礎,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英雄氣概,正是因為性格迥異,才會有這麼多的人被人銘記。
猛將如雲
要說三國中的猛將,那還真不少。在電視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人物,其實在正史中,即便是雙方人馬投入到激戰中,雙方將領單挑的機會也並不多。
這其中有很多現實因素不得不考慮,那麼我們再來回顧三國正史,那些真正能夠以一敵百的人真的有那麼多嗎?答案是否定的,真正能夠以一敵百的猛將在正史中屈指可數。
這些為數不多的猛將也許沒有小說中那樣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但單拿出來,那絕對是震懾敵人的存在。
以在單挑中能夠將對方斬殺在馬下的標準來看,猛將的數量就那麼幾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年金戈鐵馬,狹路相逢中,是什麼樣的猛將能夠震懾敵人,從此威震四方。
關二爺的大名
首先我們就來說一說關羽,關二爺的大名流遍大江南北,在中國,這位爺可謂是獨佔鰲頭。從古至今就是傳說一樣的存在,如今他更是成為了文化的符號,忠義勇猛的象徵。
在《三國志》中,我們能夠看到有關這樣的記載,說:紹派遣己方大將顏良在白馬攻打東郡太守時,曹操命令張遼和關羽出去迎擊,關羽策馬在瞬息萬變之間斬首顏良併成功回到自己的營地。
戰場上殺機湧現只在一刻間,在這場戰鬥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關羽的果決和勇猛。而這場戰局的主動權也在頃刻間歸到了關羽和張遼這一邊。剩下的人都畏於關羽的氣勢紛紛不敢上前,白馬之圍最終以顏良被殺告終。
在正史中,我們看到了不同於演義中的另一個場面,那就是毫無爭議,也絲毫沒有拖泥帶水。
雖然僅有一句話,但這也表現了關羽時機的恰當把握和其本人的乾淨利落,僅僅憑藉這一戰,關羽便有實力榮登正史中頭牌猛將的寶座,並且穩坐不倒。
在中國歷史上,有如關羽一般的猛將可謂是屈指可數。
我們在看演義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正史中分明武力強悍的人被嚴重低估的現象。這其中有作者的劇情需要,也是作者做了適當取捨的結果。
張遼
例如張遼在演義中的戰力就被適當削弱,因此,在眾多的猛將當中,他的存在感顯得並不是那麼高。而這也使得他的戰力在星羅棋佈的猛將行列中沒有排在很靠前的位置。
但在正史當中,張遼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強悍的武將,這在他於白狼山中的作戰表現就能看得出來。在這場戰役當中,張遼將遼西的首領蹋頓斬殺於烏丸。
蹋頓驍勇善戰的威名早已傳遍大江南北,並且,在才略方面也不輸人,能夠將他斬殺,可見張遼的勇猛善戰。據正史中記載,這一戰,張遼不僅將蹋頓斬殺,還威懾對方二十多萬人。
當時敵強我弱,且不說我方士氣低落,急迫需要勝利的洗禮。曹操的主力軍更是還沒趕到,能夠在此時請戰,足見張遼此人的勇猛。
黃忠
這其三,我們來說說黃忠此人。在演義中,詳盡表述了黃忠此人的智謀,他以謀略制敵千里,步步為營。最終靠著智取的方式成功地激怒了敵方夏侯淵。
夏侯淵心性大亂,銳氣盡失,且已然不能專注於制敵,在這個時刻,他已經被黃忠徹底拿捏,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黃忠抓住時機將其殺死,這不僅在演義中進行了前鋪後陳,在正史中也確實有相關記載。
在正史關於黃忠的傳記中,此次戰役意義非凡。
此戰在定軍山,定軍山之戰中,夏侯淵是曹操在西邊戰線的最高指揮官,然而這樣高的地位卻也讓夏侯淵之死決定了此戰的結果。
一軍之主竟然在陣前被殺,這種衝擊力對於敵軍來說是毀滅性的,曹軍計程車氣陡然間低落,失去了主心骨,軍心大亂。
此戰,曹軍休矣。
樂進
最後一位值得被提及的人物當屬樂進,作為曹軍旗下最為勇猛的大將之一,樂進此人不容小覷。並且毫不誇張地說,他的實力或許在張遼之上。
樂進此人能夠被正史抬上猛將的範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人的悍猛,他是戰役的先手,更是曹軍中少數敢於衝鋒陷陣的先鋒頭領。
這樣的人帶的軍隊必定不會慫。而且先發制人,一擊制勝。
戰場上將領對於時機的把握十分重要,而樂進恰好是這方面的人才。不但如此,樂進還是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人數最多的一個,據正史記載,他在官渡之戰中大顯神威,斬殺淳于瓊;在黎陽之戰中更是悍勇無比,將嚴敬收割。
結語
事實證明,在演義中被抬上悍將高位的人在正史中並不一定擁有十分強悍的實力。
在正史中,能夠將敵方大將的人頭斬殺的屈指可數,這也就是說,猛將雖然有很多,但真正有實力的,左右戰爭結局的卻並不多。
當然演義中為我們刻畫了更加詳盡的人物形象,這些正史中一筆帶過的人物和戰績在演義中得到作者的充分發揮。
他用高於現實的誇張和合理的結構安排為我們再現了當年猛將的光輝歷史。
我們尊重正史中的勇猛悍將,也忠於作者筆下鮮活的人物,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