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時代,由於各類媒體發展繁榮,所以一時之間中國的報界和新聞界也都呈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不過在這其中國人熱點關注的板塊中也少不了一些娛樂事件,比如名人們的風花雪月以及男女關係那些風流韻事。
很多人認為這是現代社會風氣開放所致,但實際上若論起這些,在民國時期也有一位報界高手將這些男男女女之事玩的信手拈來,不過因為時代背景不同,所以這位報界清流在當時可謂是受盡鄙視,甚至有傳言稱胡適一直“看不起”他。
此人名叫李伯元,自寶嘉,他的知名作品中《官場現形記》最為響亮。此人天資聰慧,雖然生於世代官紳之家,但是卻在文學領域頗有造詣。
在16歲時,李伯元就已經讀完了四書五經,在1886年年僅19歲的李伯元從山東回到了祖籍常州,參加童試並以第一名的成績一舉成為秀才,那時候眾人對他期待很高,認為李伯元必然可以考取狀元,可長大之後,李伯元卻屢試不第,經歷多次落榜的打擊後,李伯元也對清朝科舉制痛恨在心,而且面對現實,他早已喪失信心,就這樣25歲的他放棄考狀元的這條道路,走上社會。
在李伯元29歲的那年,他獨自一人前往上海,與朋友在上海開創了中國有史以來最早一批小報,取名為指南針,後來他又相繼開創了多份報紙,只不過和當時國內主流報紙內容不同。李伯元開創的報紙中講述的大多是一些官場上的笑話和市井小新聞以及當年那些文人騷客的呻吟之語。
可雖說在很多人看來李伯元釋出的這些報紙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可不得不說,這卻頗對那些市民和文人的胃口,因此這些小報也在當時轟動全社會,發行量很廣。甚至當年有傳聞,魯迅也往這些報紙中投稿。
只不過後續有人發現,投稿署名中雖有“周樹人”這三個字,但是筆名的籍貫卻與魯迅的籍貫有所不同,因此外界猜測可能是有人頂著周樹人的筆名去投稿。
創辦小報的經歷不僅解決了李伯元的生活問題,而且還讓他小賺了一筆,這樣一來,他也就能夠告別顛沛流離的生活,專心從事自己的創作事業。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伯元在空閒時間寫下了譴責官場黑暗內幕的小說——《官場現形記》。
那時候這本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刊登,由於小說主要是由單元故事連綴而成,所以也頗得讀者喜愛,李伯元那時候計劃共寫120回,後來因為自己生病只寫了50回,此後的60回都是由朋友代筆完成。
只不過後來小說的內容也都是李伯元曾經自己專門蒐集來的,小說中主要批評的就是官場上的那些黑暗內幕往來,揭露不同身份官員的醜惡與庸腐,雖說小說本有虛構之嫌,但是據稱當時慈禧在得知有這本書後,還按照書中所描寫的內容來查辦官場內的貪腐官員。由此可見,這本小說的傳播範圍極廣,影響極為深刻。
既然如此這樣一位開創小報的鼻祖,本應該是文人們羨慕的物件,為何卻有傳言稱胡適看不起他呢?
其實說到胡適對於李伯元的意見,主要還是來源於魯迅。對於李伯元所寫的官場現形記,魯迅的看法是,雖說此人行為欠檢點,筆下也多是玩世之作,但這終究也就是個人喜好罷了,而且他認為李伯元能夠借文字之手達到醒世的目的,這卻是非常難得的。
此外由於官場現形記這本小說寫作時間較短,行文相較匆忙,所以略有粗糙之處,但是在大多數人看來,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其實以魯迅對於李伯元的態度來看,他是非常欣賞李伯元的文學水平。
而這也是胡適“看不起”李伯元的原因,畢竟胡適向來喜歡與魯迅唱反調。真實情況是胡適和李伯元本身並沒有交集,胡適在1891年出生,而李伯元則在1906年因為肺病惡化而離世,所以如此來看,李伯元離世的那年,胡適其實剛剛上私塾。傳言稱胡適看不上李伯元主要指的是李伯元早期辦小報的事兒。
而客觀來看,李伯元雖曾在報紙上刊登過一些風花雪月的風流事,但確實也是擁有真才實學的文人,尤其是他所著的官場現形記更是較早針砭時弊的犀利文學,這對後世揭露官場黑幕以及社會黑暗都起到了警示、醒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