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房價降了”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部門12月資料,住房銷售面積21302萬平米,銷售額20263萬億,可得出當月均價為9512元/平米,對比2月最高點11220元/平米,整體下降了15.22%。對此,易居專家嚴躍進認為,當前的市場矛盾已經轉為“過冷”,按照過去的市場週期,一旦房價指數下跌,很難短時間內轉正,一般會下跌8個月。
不過,各方參與者似乎並不樂意看到這樣的景象,對於房企來說,價格下跌意味著利潤減少,還會影響後續的銷售;對無房人來說,害怕房價再下跌,自己反成為高位接手,本來湊夠的的房款也捂緊了不敢花出去;對於已經有房的家庭而言,房價下跌自然是不願看到的結果,不僅意味著資產虧損,還會想方設法減少損失,比如阻止房企大幅降價,要求退差價退房等。因此不少房企透過降價銷售了房子,反被老業主投訴,不得不“恢復原價”。
降價是個技術活兒,一邊要打消老業主的顧慮,另一邊還要給買房人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全國房價維持了低迷漲勢,但我們必須瞭解,由於調控措施、城市區位、產業結構、資源水平、人口流向、居民購買力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城市已經呈現出不同的樓市趨勢,價格市場分化愈加明顯。從31省前11月的漲幅情況看,價格漲幅明顯的集中在浙江、海南、重慶,而東北三省交易額全線負增長,黑龍江降幅最大,達到-18%,此前首府哈爾濱也因人口流出、產業落後等因素,住房市場面臨庫存壓力。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怎麼打消老業主顧慮,又給買房人信心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從去年下半年來共有23城釋出“限跌令”,包括岳陽、唐山、瀋陽、株洲等,基本上都在三線及以下,大部分城市對價格的容忍度都保持在5-15%之間,但不管何種標準,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價格跌幅態度屬於惡意降價行為,不利於市場穩定。
而從第一個到第二十三個城市的出爐,都與監管層要求的穩價格符合,所以,從限跌拉開序幕之後,在房住不炒的基礎上,樓市因地制宜地開啟“逆向”調控就不會產生矛盾了。正如央媒做過回應的,房地產牽涉的產業鏈條長,波及廣,還容易影響數十個行業的生存。
瀋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前段時間,瀋陽某開發商一專案降價賣房,被居民投訴,稱樓盤備案價是1萬1左右現在被降到8300,自己之前買的房至少賠了15-30萬。
實際上,對於瀋陽來說,新二手房早已經開啟降價模式,降價最高5000最低500,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8月初瀋陽市沈北新區某專案樓盤降價房源:原價1.1萬/平的住宅降至8千/平進行售賣,降幅將近30%。為此當地要求房企不得私自降價,否則不予網籤,這一條也被譽為“限跌令”。
是業主運氣不好嗎?當住房供應過多,而人口和購買力又與之嚴重脫節時,市場一旦轉向,這些情況自然不打招呼就來,就好比瀋陽之後,哈爾濱、昆明等城市出臺的類似措施,都是基於人口基礎薄弱,產業資源欠缺等,導致購買力下降,供應過大的現狀。
可能購房者會覺得,出臺這些措施根本無關痛癢,想想之前價格漲了這麼多,如今跌個價起碼讓人們買得起,限跌又是為何?難道要保護房企和地方收入嗎?對於投訴,瀋陽房產局給出了回覆:已經約了專案負責人,開發商反饋,由於受到市場影響,銷售很不理想年底資金緊張,因而降價銷售。商品房具備商品屬性,價格受市場影響發生波動是市場行為,按照房住不炒的監管要求,嚴格控制房價上漲,對降價銷售並無禁止性規定,屬企業正常經營行為。
降價屬正常經營行為?釋放了什麼訊號?
可能很多人認為,官方回應讓人意外,但正常的降價本是市場行為。畢竟任何商品都會根據人們需求來實現價格調節,當需要大於供應時,就會催漲價格,反之價格就會下跌。而此前各地紛紛約束降價,的確很容易造成誤讀,讓大家以為房價不許下跌,實際上央媒經濟日報已經強調,並不是說房價不可降,在一定範圍內小幅漲跌都是正常,關鍵是要防範有些地方出現過快大幅下降的情況。
房產“不允許”下跌?這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房說君認為,這件事直接反映出當前樓市確實冷了,因為在上漲時期,幾乎看到這些問題,只有下跌才會出現。對於房地產來說,近兩年頗為艱難,接連遭遇了金融調控、價格限制,在這種背景下,連炒房第一城深圳也沒有逃過調控,月成交一度低到2000套以內,價格方面也是打折遍地,從百城價格走勢可以看到,2021年的均價迎來7年來的低谷。
相比之下,為數眾多的三四線城市,在棚改退下序幕後,已經遭受了人口減少、資源流出的影響,如今再加上調控,大部分城市的成交量、房價都不及去年同期。透過約束減價也可以發現,普遍市場都面臨庫存加大的情況,才會出現房企為了回籠資金不得不採取打折促銷,以價換量的方式。所以維持市場的平穩是重要的任務,且在內行看來,當房價跌幅超出眾人想象時,至少會產生5點影響。
1最直接的就是老業主不滿,畢竟才買的房子價格就被降了30%,如果自己能晚一些再買,就能省30萬,讓誰碰見這個事情都要罵人。但如果採取強硬態度阻止降價,往往於事無補;2降價之後能讓更多人得到買房機會,但看漲心態讓很多人認為,價格還能再跌,此時急著買等於買下高價錢;
3銀行容易產生壞賬,過去很多人將房子作為增值工具,當房子過快下跌,月供甚至超過房款時,一些購房者寧願不要房子不還貸款,也要減少虧損,進而就影響了金融風險。4影響了地方信心,特別對於三四線城市,大部分收入都是靠賣土地來維持;5位置偏遠、配套尚未完善的房子,首先會迎來貶值潮,自住的話生活出行不便利,炒房的話則會面臨難轉手。
房說君有話說,透過此案例,我們可以從中獲得2點經驗,其一是購房者需要轉變預期,不能一味以漲價來買房,其二是認準需求,選擇抗跌性好的房子。不要盲目跟風買賣。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樓市隱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