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談
編輯|王圖往跡
話說解放戰爭當中,許多國軍高階將領被抓去功德林改造。這些國民黨高階軍官去了也不是啥事兒不做,他們不僅僅要參與學習,甚至還給自己養了豬。
不過到了過年的時候他們可就犯了愁,畢竟這肥豬可是長得又肥又壯,可是怎麼才能吃到肥豬的肉呢?
1、“大型會戰”:兵團長、軍長、師長、軍統特務圍剿肥豬
這些國軍高階將領當中,大多數都是出生於富貴之家。即便是曾經是農民之家,做了國民黨的將軍之後也養尊處優,所以沒有哪個真正殺過豬。
不過這些人個個都是武將出生,甚至一些人還是抗日名將——這日本人都殺得了,他們可不信自己殺不了這到嘴的肥豬。所以他們準備對肥豬來個‘會戰’。
這場‘大戰’的總指揮是曾經的兵團司令宋希濂,畢竟這也算是功德林的一場‘大戰’,自然得叫他這樣的高階軍官上了;屠夫則由曾經的軍統頭子沈醉擔任,這個也是有講究的。
作為軍統特務頭子的沈醉,一方面他本人是有武功在身的,據說他拿根棍子三五個劫匪都近不了身;另一方面軍統頭子的他殺過不少人,按理說能夠殺人的殺豬應該也不差。另外還有好幾個國軍將軍幫忙。
一開始這豬抓得還算順利,好幾個彪形大漢把這肥豬給摁住,肥豬也是一點兒都動彈不得。
不過等沈醉動刀的時候,就出事兒了。
原來沈醉雖然也曾經殺過人,可是這殺豬和殺人還真是不一樣。他這一刀捅下去沒把豬給捅死,倒是把豬的求生本能給捅出來了。肥豬吃痛之下猛地掙扎,幾個國軍的將軍都不能控制住,然後豬就拼命地衝了下來,在整個院子裡到處亂竄。
一下子這個場面就變得混亂起來。
這些個國軍的軍長、師長、兵團長各個手忙腳亂,在整個院子裡追著肥豬跑來跑去。
最終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他們還是把這頭豬給抓了起來並殺掉。這事兒在功德林就傳開了。
由於他們還都比較憎恨劉峙,這個被許多人稱為‘豬將軍’的人,所以他們把這場‘戰役’稱作‘圍剿劉峙’,也被稱作‘殺豬戰役’。
幹完之後這幫國軍還有模有樣地總結道:出動了4個兵團、8位將軍,由兵團司令策劃,軍統高手執行 ,終於取得了國軍在大陸的唯一一次會戰勝利。
昔日作威作福、征戰沙場的國軍名將們,為什麼會在功德林幹起殺豬的行當來?
其實這些國軍名將在功德林乾的趣事還挺多的。
2、小心過頭:王耀武連說句話都小心翼翼
解放戰爭當中我軍抓住了很多國軍高階將領,這其中既包括實打實的抗日名將王耀武,也包括軍統頭子沈醉,還有一些曾經跟我軍結下死仇的人。
不過抓到了這些人之後,我軍卻並沒有打算報復他們。
但直接把他們給放了也不太合適——對此偉人想的很清楚:“殺了這些戰犯,一不能增加生產,二不能強化國防,三不能收復臺灣。但是,放早了的話人民不理解,被釋放的人也不理解。等過個幾年,道理給他們講清楚了,人民生活好了,再釋放才會有效果。”
所以就把他們抓到功德林勞動改造,一方面是讓他們思想上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把社會建設得更加美好。
不過,這些曾經的國軍大員們,雲集到小小的功德林,頓時就把功德林這塊地方變得不平靜起來:一者是當時國軍本來內鬥不斷,此時他們依然還不忘繼續鬥;二者是許多人對前途很是擔憂,害怕自己在這裡哪一天某句話沒說好,我軍就像國民黨的軍統特務一樣給他們辦了。
同時還有一些刺頭挑撥離間、帶頭鬧事,可謂是每天都有故事發生。
這其中也分為好幾類。
一類故事是一些國軍將領謹小慎微,在這裡想方設法‘保命’的尷尬故事——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王耀武。
王耀武本身是抗日名將,說起來對於國家也是有功之人。不過由於他是老蔣手下的王牌之一,當年圍剿紅軍他也是沒少折騰紅軍隊伍,甚至一開始粟裕都在他手上吃過虧。所以他心裡很是擔心到這裡一個不小心就被處死了。
一次有人問他最喜歡三國裡面的哪個人物,王耀武一開始很直率的說是關雲長。
然而說完之後他又後悔了——這關雲長最著名的事情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說自己最崇拜關雲長,萬一被人借題發揮一下,豈不就變成了他還心懷老蔣嗎?
所以說完後又慌慌張張的跑回來找那個人,稱自己不崇拜關雲長,只崇拜諸葛亮。
王耀武的擔憂其實是當時許多國軍的擔憂。
他們現在這個情況對於老蔣已經是無用之人了,如果我軍要是想殺了他們,估計都沒人給他們叫一聲冤。而且他們還怕自己在死前受到羞辱,畢竟這其中不少人也是熱血男兒。
杜聿明就比較害怕這種情況,他被工作人員發現偷偷的藏安眠藥,準備用安眠藥自殺。
為了安慰這些人,偉人還特意讓人給王耀武帶話:“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能回到人民中間。”
這話一說王耀武就放心多了,從此安心在這裡接受改造。
而其他人看到王耀武抗日有功被偉人惦記,他們當中也有些人為抗日立了功勞,所以心裡多了一些希望。
3、刺頭兒的故事:黃維動手打架,康澤等人熱衷於派系鬥爭
不過,也不完全是像王耀武這樣本分的人。
有一些國軍因為自己手下沾血太多,或者是性格過於頑劣,在功德林裡想著法子各種折騰。
這其中黃維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黃維有點兒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味道,他覺得自己要對蔣介石以死相報,所以在功德林裡各種不配合,甚至還大言不慚的說人民銀行是偉人家裡的。其他人與他爭論起來,倔脾氣上頭的他就開始跟人打架。
雖然最後兩人都被教訓了一番,但是黃維卻是一點兒悔改的想法都沒有。
為了躲避他很反感的思想改造活動,有點兒機械學基礎的他,居然提出要做永動機。工作人員也只得給他安排條件研究永動機,甚至還請當時的許多科學家幫他把關——當然結果就是他什麼也沒搞出來。
除了黃維之外,文強也比較橫。
因為他身份比較特殊,他叫偉人的母親叫姑母,很早就跟著偉人、朱德、周恩來幹。但是因為有一次被人冤枉,所以就投靠了軍統,因此覺得自己大概是在劫難逃了,就各種的在裡面鬧事兒唱對臺戲。
不過大多數人鬧事也就是嘴上鬧一鬧,然後接受思想教育的時候不配合。
真的像黃維那樣動手打人的,在功德林裡還是極少數。
除了這兩類人,功德林還有一件很鬧心的事兒——那就是這些國軍到這裡還不忘記‘打內戰’。
早在蔣介石下面他們就鬥得不可開交:老蔣的嫡系軍官們瞧不起雜牌軍,雜牌軍則對嫡系軍官相當不滿;跟著老蔣一個派系的和跟著何應欽一個派系的,他們之間又相互間使絆子;跟著顧祝同乾的瞧不起跟湯恩伯的,普通打仗的軍官鄙視軍統特務······
這些人之間矛盾重重,到了功德林之後,雖然大部分不敢公然跟管理人員對著幹,但是對於他們的這些‘派系恩怨’,那可是有仇報仇、有冤伸冤。而且各個派系緊密團結‘一致對外’,這不,打飯的時候他們都能鬧起來。
特務出身的康澤打飯比較慢,而陳誠‘土木系’出生的邱行湘則認為,他在那裡慢悠悠的是故意挑肉吃,所以跑過去劈手把康澤的碗搶過來,讓康澤站到後面去。
康澤也是特務出身,哪裡受得了這個惡氣?當場就跟邱行湘互相叫罵起來。
同樣是軍統集團出身的徐遠舉看到康澤吃虧,於是跳出來就在一旁助陣。其他‘土木系’的人,自然也是一個個站出來助威。最後的結果就是‘土木系’集團,和整個軍統集團的人對罵起來,雙方互相揭對方的短處,情緒激動地似乎馬上就能大打出手。
關鍵時刻還是王耀武、宋希濂靠譜一點兒,把兩撥臉紅脖子粗的人給拉開了。
4、偉大的改造:從思想上改變一群人!
不過,儘管這幫人在裡面事情不斷,我們對他們其實還是相當好的。不僅僅幫他們治病,他們提得一些不過分的要求,也是儘可能的滿足。很多人在教育了一段時間後悔改明顯。
尤其是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志願軍以劣勢裝備卻在半島上屢次打敗美軍,更是讓這些國軍高階將領刮目相看。他們感嘆的說道:“這樣的仗如果讓我們來打,一定會全軍覆沒,毫無勝算。但志願軍居然打贏了!”所以許多人的思想開始轉變。
不管他們的出身如何,基本的民族立場他們還是有的。
後來志願軍方面缺糧食,全國掀起了給志願軍炒麵的運動,功德林的戰犯也投入了這項活動。
這些人自發的幹得熱火朝天,還把功德林發給他們的瓜子、花生、芝麻,一股腦的放進炒麵裡給志願軍吃。
由於這些人思想上漸漸地改變,後來這些人便被分批次釋放,並且一些人還加入到社會的建設中去。
可見功德林‘懲罰’不是目的,改造人、教育人、昇華人才是最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