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的品類很是繁多,讓人覺得眼花繚亂,但是事實上只有和田玉讓我為之動容。
俗話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可我覺得和田玉應該算得上是結合了山和水的特點,也就是仁者、智者二者兼具了。
“金玉有本質,焉能不堅強”,玉石是由高溫岩漿沿著裂縫流到地表,在冷卻後形成的,玉的本質是石頭,堅硬是它與生俱來的特性,不知不覺中可以給人一種值得依賴的安全感,在此基礎上,它卻又變化多端,靈氣逼人。雖然它孕育於數十里深的陰冷黑暗的地底,但不知為何,卻總是讓人覺得裡面充盈著溫潤透亮的水流,溫暖而富有力量。
手電筒的燈光像X光一樣穿透它堅硬的軀體,映射出它獨一無二的內部結構,似有虹光縈繞,讓人歎為觀止,除此之外,和田玉無與倫比的光澤向周圍瀰漫,溫潤可人。“臨江之畔,璞玉無光,千年磨礪,溫潤有方”說的大抵也是如此了,當我們坐在桌案旁邊把玩它時,閉上眼睛,集中精神,順滑而富有形態,感受溫度之間的傳遞,手工藝人的精雕細琢,甚至可以感受到那些圓潤絲滑的雕刻線條,感受匠人當時的細緻認真,臨摹它的形狀,摸索試探,花草樹木,風亭水榭甚至禽鳥走獸都栩栩如生,此時腦海中浮現的便是玉石上的奇妙之旅。
玉石吊墜掛於脖頸上,走動間不時與肌膚研磨,觸碰,卻絲毫不會有異物的摩擦感,滑溜得像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下,一小塊價格昂貴的絲綢被微風吹起,輕輕劃過面板,細膩光滑,溫暖潤澤,並且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像別人所說玉有“靈氣”,都能讓人平添幾分信心和安定,讓人覺得心曠神怡,這是玉石特有的敦實厚重之感,也是所謂的依賴感。
更何況如果我們擁有一塊親戚朋友贈送的玉石製品,那麼它就就不僅僅是一份精美的雕刻藝術品,它更增添了一份溫暖、力量、信念和與眾不同的陪伴,比起禮物,它更像是一個盛著情感的容器,裡面縈繞的光芒在另一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成自己獲得的絲絲縷縷的情感。
《三字經》也有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長輩們對孩子有太多太多美好的祝願,孩子們未知的將來有無限可能,他們對孩子也有多到無法用語言描述的衷心的期盼。
他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應該像是一塊璞玉,經過手藝人的雕琢,經過老師和社會的教導,自己的學習和進步,最終會散發出滿堂皆輝的光芒,在黑暗中抵達前行的路,走向自己期望理想的未來,這是一個長輩對孩子的諄諄教誨。
同樣,晚輩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他們學習了那麼多的科學原理,他們也是那麼衷心地盼望,這一方佩玉能如從小到大聽過的傳說一樣,據說“玉養人“,為自己敬愛的長輩益壽延年,擋病擋災,這將是一個老人收到的最真摯的讚美,也代表了晚輩最衷心的祝願。
對於高山流水難覓的知音,將自己的思緒想法,難言的溫情和對知己的尊重放入溫潤的玉石中,讓兩個人思維火花在這清透的玉石中發生激烈碰撞,又會是怎樣無與倫比的美麗與默契!
其實,古時候玉也有定情信物的意味,戀人之間常透過玉進行情感的傳遞,無須多言,只需一塊玉,自己便能明白戀人含蓄內斂的心意,到如今,“以玉相贈”也是最美好的情話,快餐時代,又有誰能拒絕這寓意深重的表白呢?誰不向往這充滿深情的愛戀?除了外表的美麗之外,君子比德於玉焉。因為玉石溫文爾雅,寧折不屈,汙泥不足以掩其光,世俗不足以奪其志。還有什麼樣的誓言能夠比“以玉相贈”更加雋永?
玉向來都是美好的代名詞:祥瑞、好運、容顏姣好等等。玉佩雖小,情誼俱全,它蘊含的意義,它充實的感情,是金錢無法與之並駕齊驅的,這是金錢換不了的真情實感。金錢買不了友誼,換不來深情,比不上血脈牽絆,因為情感是無價的,不能被出售的,同樣,世界上再好的文學家也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玉石的真諦與內涵。
人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只是因為縱然玉石解不了自己的愁思眷戀,也讓人愜意舒適罷了!
搜尋關注“玉雕匠人衛喜珍”,收穫更多玉石收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