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建國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全面建設的新時期。當時,為了建設新中國正規軍校體系,中央派出劉伯承元帥擔任軍校校長。在任期間,劉伯承有一個十分煩惱的問題,那就是滿足軍事素質突出、擁有較高文化水平,這兩項條件的教員缺少。
於是,劉伯承元帥決定啟用原國民黨軍官中,政治思想良好,文化軍事素養高的人擔任教員。當時,劉伯承在仔細考察後,選中了數位滿足條件的國民黨軍官,其中就包括著名國軍將領,陳頤鼎。
陳頤鼎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將才,是黃埔軍校三期學員。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更是參加了許多重大抗日戰役,其中包括光華門之戰、徐州會戰、棗宜會戰、常德會戰等等戰役。可以說,陳頤鼎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無可比擬的貢獻!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陳頤鼎的故事吧!
陳頤鼎,1906年出生於江蘇。陳頤鼎從小在心中埋下保家衛國的種子,青年時期考入廣州著名軍校。畢業之後,陳頤鼎進入北伐軍。曾在北伐軍東征時,護送過周公,後擔任過營長、團長等等職位。中原大戰時期,陳頤鼎表現出色,立下赫赫戰功!
這裡值得一說的是,陳頤鼎曾在中原大戰中救過蔣介石一命。因此,之後陳頤鼎受到蔣介石的重用和器重。1937年,時任國軍87師下轄旅部部長的陳頤鼎,帶領著將士們來到南京,參加了歷史上著名的“南京保衛戰”。
在光華門之戰時,陳頤鼎誓死不退,率部血戰日軍,直至全軍覆沒,此戰十分慘烈!抗日戰爭結束之後,陳頤鼎率領國軍第70軍將士登陸臺灣,將我國臺灣疆土從日軍手中收復。在解放戰爭爆發之前,蔣介石妄想獨攬勝利果實,因此主張內戰。
在軍令之下,陳頤鼎只能服從。1946年,陳頤鼎所率的70軍,因為國民黨戰爭部署的需要,被整編為70師。次年,陳頤鼎的部隊遇上我黨強軍“劉鄧大軍”。在那一戰中,陳頤鼎部隊被中原野戰軍全殲,陳頤鼎被解放軍將士俘虜。
在被俘之後,陳頤鼎心中惶惶不安,他以為自己即將面對的是非人的折磨以及虐待。於是,陳頤鼎當時想要求死,但恰好被解放軍守衛看見,阻止了其自盡的行為。之後不久,劉伯承親自宴請陳頤鼎,陳頤鼎一度認為那是”鴻門宴“,起初十分的慌張。
劉伯承這一次設宴款待,其實也是希望讓陳頤鼎安心,同時能跟其做個朋友。席間,劉伯承稱讚陳頤鼎是一位出色的抗日英雄,說解放軍也沒有將他當作“頑固派”,希望可以成為朋友。這一番話,讓陳頤鼎在絕望中找到了一束光亮,他也開始反省自己的錯誤。
建國之後,陳頤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拘押後,回到南京,過上了平淡的生活。隨著軍事學院籌建,師資一直是個問題,而這時劉伯承想到了陳頤鼎這個黃埔軍校的高材生。於是,為了請陳頤鼎擔任軍事學院的教員,劉伯承更是前後三次去找陳頤鼎,可謂是“三顧茅廬”。
第一次,劉伯承突然登門拜訪。兩人閒聊了幾句後,劉伯承就直接表明了自己此次前來的目的,他說:“此次軍事學院籌辦的重任交到了我肩上,但教員資源嚴重不足,特別是像陳先生這樣的優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我此次前來,就是想請陳先生屈駕來本院擔任教員。”
聽到這裡,陳頤鼎連連說不敢當。在陳頤鼎認為,自己本就是解放軍的手下敗將,根本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給解放軍上課。但在劉伯承的再三勸說下,陳頤鼎答應再考慮考慮,幾天之後再去報道。然而,自那之後,劉伯承一等再等,也沒有等到陳頤鼎前來。
於是,劉伯承再次登門拜訪。當時陳頤鼎生病臥床,劉伯承讓他養好病再去報道。但這一次陳頤鼎還是難以解開自己的心結,他認為自己是敗軍之將,沒有號召力。劉伯承卻認為陳頤鼎有經驗,再加上有歷史事例作為輔證,那才是兵學的關鍵。
陳頤鼎在聽了劉伯承的話後,陷入沉思,劉伯承便先行離去了。沒想三天之後,劉伯承再次登門拜訪,這一次他將陳頤鼎帶到了光華門。劉伯承看著光華門問陳頤鼎,還記不記得光華門一戰。
陳頤鼎回答說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次慘戰,當時,陳頤鼎與日軍血戰到底,直至身邊僅剩下兩個護衛。無奈之下,陳頤鼎只能與餘下7名戰士逃出南京。南京淪陷,日軍大肆進行了令人髮指的大屠殺。說到這裡,陳頤鼎的淚水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劉伯承接著說:“人生如果沒有失意,那怎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呢?陳先生我們為何不總結一些教訓呢?陳先生認為日軍還會捲土重來嗎”陳頤鼎聽了之後,說:“只要有機會,他們定不會死心。”說到這裡,劉伯承再次提出讓陳頤鼎進學院當教員的事。
總結:後來,陳頤鼎也被劉伯承的誠意打動,答應前往軍事學院做教員。從那之後,陳頤鼎在軍事學院工作8年,1958年才離開。之後,陳頤鼎擔任多個重要職位。1994年,陳頤鼎因病去世,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