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我是大伊萬
1月3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防軍事頻道,釋出了中國空軍航空兵部隊的拜年影片,其中,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遼東雄鷹”“天鷹杯”團隊,在影片中出鏡,向全國人民拜年。而影片中,除了位於佇列前方的六頂“金頭盔”,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作為該部“背景板”的“白頭”殲-11B。
咱們都知道,中國空軍的殲-11B型戰鬥機首次出現“白頭”版,還是在2019年11月份、一次關於某訓練基地的報道中;第二次出現則是在2020年10月份,央視軍事頻道走進某“抗美援朝英模部隊”,在節目影片中再度出現了“白頭”殲-11B;這第三次出現“白頭”殲-11B,“主角”又換成了北部戰區航空兵“遼東雄鷹”。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白頭”版本的殲-11B型戰鬥機,似乎已經從最初的、只在個別部隊有少量裝備的“獨苗”,開始逐步鋪開了。
2019年首次在新聞畫面中出現
那麼,目前列裝部隊的“白頭”殲-11B型戰鬥機,可能進行了怎樣的技術狀態改進,具備怎樣的技戰術效能,其餘的殲-11B型戰鬥機是否可能會按照“白頭”的標準,實施技術改進,傳說中的“殲-11D”未來能否出現呢?
“白頭”殲-11B的技術改進
咱們先說第一個問題,還是從央視公佈的影片畫面中看,大伊萬認為,目前“白頭”殲-11B(或者叫殲-11BG/B+)的技術狀態已經基本明確,可以被認為是殲-11B型戰鬥機的一個“小改型”或者“有限改型”。它的主要改進內容,集中在了機體的航空電子系統、火控系統上,可能部分改進了航發,其它部分涉及的很少:
比如,在殲-11BG的火控雷達系統上,殲-11BG相比殲-11B型使用了一個“白頭”的雷達罩(其實相對泛灰一些),據官方訊息稱殲-11BG換用了某先進的雷達系統,考慮到原本殲-11B型戰鬥機使用的某平板縫隙陣列全波形雷達,其效能其實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EF-2000戰鬥機使用的ECR-90“捕手”雷達,是為第三代機載火控雷達的巔峰之作之一。
殲-11BS
因此,殲-11BG型戰鬥機使用的“新型雷達”,大機率換用了某型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考慮到殲-16型戰鬥機和殲-10C型戰鬥機均安裝了相控陣火控雷達,且中國雷達工業在珠海航展上,先後展出過多型可供第三代戰鬥機改裝、甚至不用增設液冷裝置即可“無縫安裝”的風冷型相控陣雷達,殲-11BG型戰鬥機換用相控陣雷達,在技術上其實不存在任何問題。
F-15C
當然,在換用了某型相控陣火控雷達後,殲-11BG型戰鬥機必然會對“系統後臺”進行少量改進。畢竟前面有美軍F-15C MISP2改進時的教訓,光改裝了AN/APG-63V2雷達卻沒有改裝後臺的資料處理、火控計算機等,結果徒有一個相控陣天線卻無法發揮出全部的戰鬥力,一直到換用了AN/APG-63V3雷達才終於解決了這一問題;除此之外,由於相控陣雷達對戰機的能源要求有一定的提升,且早期殲-11B使用的FWS-10A系列發動機在總體效能上和AL-31F堪堪相當,也不排除殲-11BG對配裝的航發發電機甚至航空發動機本身進行了技術改進。
AN/APG-63V2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除了改進了火控和部分核心航空電子系統,可能部分改進了航空發動機,殲-11BG在機體的其它部分,相比殲-11B幾乎沒有區別:
譬如機體表面的天線,殲-11BG和殲-11B就看不出什麼差別;
又比如殲-11B戰鬥機翼尖獨特的L型導發架,在殲-11BG上卻依然得到了延續;
再比如殲-11BG甚至連塗裝都沒有換掉,“白頭”的雷達罩卻依然搭配著殲-11B“祖傳”的深灰藍色塗裝。
"白頭殲-11B"高畫質大圖(圖源:@罪惡大天使)
這似乎意味著,這批殲-11BG實施的技術改進並不複雜,甚至不需要採取類似於機體大改的策略,將飛機拆得七零八碎、進行重新噴漆才能改好,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是殲-11BG型戰鬥機在作戰效率和改進工時上進行了妥協之後,達成的效能均衡。
從這批“白頭”殲-11BG型戰鬥機的技術改進實效來看,考慮到“遼東雄鷹”團隊中奪取了“天鷹杯”的團隊均裝備了“白頭”殲-11BG,想必這批飛機在空戰效能上還是相當強的,應當比殲-11B和殲-10A形成了代差。而相比殲-16和殲-10C兩種三代半戰鬥機,大伊萬認為,殲-11BG和這兩種飛機對比,大概相當於F-15C MISPII和F-15EX、F-16V和F-16E/F Block60的對比,算是三代半的“高配版”和“低配版”,也不是不能打,但是遵循“一分錢一分貨”的定理。
“白頭”殲-11B的裝備情況
大概說了殲-11BG型戰鬥機的效能後,其實大伊萬自己也在好奇,目前的殲-11B型戰鬥機機隊,到底有多少飛機能夠像這少數殲-11BG一樣,實施“白頭”改進?但是從美國空軍自己技術改進F-15C型戰鬥機的情況來看:
美國空軍、包括各州空中國民警衛隊在2021年還裝備有237架F-15C/D型戰鬥機,其中國民警衛隊裝備數量最多,裝備有136架F-15C/D,其餘101架分佈在空戰司令部23架,太平洋空軍司令部53架,美軍駐歐第3航空隊20架,還有5架測試飛機。在這些飛機中,國民警衛隊的F-15C/D只有少量裝備了AN/APG-63V2型相控陣雷達,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的F-15C則普遍裝備了AN/APG-63V3型雷達。滿打滿算,美國空軍大概也就七八十架F-15C/D實施了相控陣雷達改造,而且還有一小半改造的是不堪大用的AN/APG-63V2,真正改裝了先進的AN/APG-63V3的佔比僅有四分之一。
AN/APG-63V3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畢竟,對於美國空軍來說:
從任務角度看,起碼從2015年開始,真正擔綱美國空軍攻勢制空和防空攔截任務的機型,就已經是F-22A而不是F-15C/D了。對F-15C/D實施的改進,充其量能夠彌補美國空軍在部分次要作戰方向上,實力不足、F-22A無法做到全面兼顧的問題。
而從裝備角度來看,F-15C/D AN/APG-63V3的主要作戰對手,還是中俄等國暫未換用相控陣雷達之前的蘇-27SM2,殲-10A和殲-11B等機型。而且在遂行這一任務時,F-15C/D其實就是幫著F-22A敲敲邊鼓,中國空軍的裝備不清楚,俄羅斯空天軍自己當時也沒有多少蘇-27SM2,這也讓F-15C/D實際上是沒有多少高強度的空戰任務需要遂行的。
因此,在改進策略上,美國空軍對F-15C/D的MISPII改進也沒有選擇“普遍改進”的策略,而是擇優選擇了一部分機況較好的飛機,進行了重點改進,其餘的F-15C/D則乾脆放棄了事。
美國空軍在改進F-15C/D時面臨的選擇環境,對於中國空軍來講,其實也是同樣存在的:
畢竟一方面,在殲-20型戰鬥機裝備數量越來越多的當下,中國空軍的攻勢制空類任務,必將已經轉交給殲-20型戰鬥機來遂行,而殲-11BG型戰鬥機,充其量能夠跟在殲-20的後面“敲敲邊鼓”;
第二方面,從殲-11BG的主要作戰對手來看,也就是次要作戰方向上的一些諸如蘇-30MKV,KF-16C/D和蘇-30MKI這種機型,這些機型要麼數量不算多,要麼效能比較一般,在殲-20型戰鬥機“挑大樑”的情況下,留給殲-11BG表演的機會似乎也沒有多少;
第三方面,其實相控陣雷達的產能,現役殲-11B部隊的正常戰備任務,也是限制殲-11B改進到“白頭”殲-11BG的關鍵因素,從雷神公司向美國空軍交付AN/APG-63V3雷達的進度來看,雷神公司生產AN/APG-63V3的速度也就一年十幾臺,想給現役機隊全部改完根本不現實。
因此,總的來說,大伊萬認為,中國空軍未來在對殲-11B型戰鬥機機隊的“白頭”改進上,大機率還是會選擇和美國空軍改進自己的F-15C/D類似的路線,只選擇一部分機況較好的飛機予以改進,最終的技術改進數量自然也就不會太多了。
疑似殲-11D原型機(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最後,至於殲-11B型戰鬥機的後續型號,也就是殲-11D型戰鬥機的問題,其實據說在年前,網路上已經流傳出了好幾張殲-11D型戰鬥機的所謂“量產圖”,只是拍的模糊不清而且也不知道真假。
關於殲-11D型戰鬥機,大伊萬認為,咱們同樣可以以美國空軍的裝備作為參考,在美國空軍現在又掉頭回去裝備F-15EX,而且還號稱說F-15EX不僅僅是一種多用途機型、還是一種可以空戰的機型的情況下;在殲-16型戰鬥機因為雙座構型因素,空戰機動性相比F-15EX可能有所欠缺的情況下;在中國空軍仍在一刻不停地推進練兵打仗,周邊局勢又進一步緊張的情況下。似乎一種類似於F-15EX戰鬥機“空戰構型”,可以和殲-16型戰鬥機形成有效配合,甚至可以用於加強殲-11B部隊戰鬥力的深度改進型號,對於中國空軍來說,不能說是不可或缺的吧,但最起碼應該不是不可接受的。
殲-16
從這個角度來說,從蘇-27SK型戰鬥機的科技樹上長出來的改進型,歷經殲-11,殲-11B,殲-11BS,殲-11BG等型號,目前仍然沒有結束,未來是否還會有更新一代的改進型列裝中國空軍,成為蘇-27系列戰鬥機家族真正的“空戰之王”,2022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