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年初,北京南口靶場正在發生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事故。只聽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枚紅箭-73導彈驟然升空,朝前方的既定目標衝去。可就在導彈前進了數百米後,卻突然發生抖動,隨即偏離軌道朝著另一個方向衝去,而此時它的“目標”赫然變成了靶場北端的主席臺!
當時主席臺上坐滿了部隊首長,中央位置更有著一位開國元帥和一位開國大將。面對突然而來的變故,無論是發號施令的指揮員,還是周邊的警衛員,全都面露驚恐神色,大聲呼喊快避開。可導彈的速度太快了,臺上的首長們根本來不及逃離,眼睜睜看著這枚殺傷性武器距離主席臺越來越近。
畢竟是經歷過無數次生死大戰的指揮員,此時中央位置的開國元帥雖然也站了起來,但臉上並未露出過度的驚慌神色,此後他的做法更是讓人佩服不已。臺上的元帥和大將分別是誰?這場事故的結果又到底怎樣了呢?
開國元帥,戰功赫赫
1930年6月,隨著一聲令下,平漢線一帶突然衝出1000多名紅軍,毫無防備的川軍郭汝棟部隊匆忙抬起槍來應戰,可為時已晚,在被分割成三段後,敵軍氣勢已潰,最終被迫投降。此戰我軍大獲全勝,僅槍支便繳獲了上千支。
7月28日,趁著夜色的掩護,我軍又連夜奔襲至花園鎮。趁著敵軍睏乏不堪之際,這支軍隊發揮了“快、狠、硬、猛、活”的戰鬥特點,衝進敵方軍營直接開打,僅三個小時便成功結束戰鬥,殲滅蔣介石中央軍一個團,戰利品更是豐厚異常,其中包括5門迫擊炮、8挺重機槍以及800多支槍支。
在不到兩個月的戰鬥中,這支1000餘人的部隊多次擴編,最終成長為一支擁有機炮混成團以及兩個步兵團的強悍部隊,人數多達3000餘人。而帶著這支部隊接連以少勝多的指揮員,便是1978年主席臺上的元帥徐向前。
在十大元帥中,徐帥可以說是名氣不顯,極為低調的存在。他沒有過多曲折離奇的經歷,性格也沒有太過鮮明,甚至平穩的過分。可他的軍事能力卻一點不弱,甚至在元帥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黃安七里坪成立,總兵力近3萬人。在反“圍剿”戰鬥中戰功赫赫的徐帥成功晉升,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兼第四軍軍長。剛剛上任,徐帥便迎來了一場硬戰。
當時蔣介石對我軍進行全面圍剿,以鄂豫皖根據地為依託的紅四方面軍自然也難以逃避,被國民黨15個師近20萬兵力團團圍困。敵我雙方兵力差距近7倍,武器方面我軍更是難比不缺槍炮的國民黨軍。面對這種差距,新成立的紅四方面軍能夠抵擋敵軍的圍剿嗎?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因為有徐帥。面對敵軍還未合攏的圍困,我軍沒有選擇被動的防守,而是出其不意,個個攻破,第一個目標便是南線的關鍵地點黃安。
在進行了數天的實地考察後,徐帥發現,黃安附近修築了無數的防禦工事,以我軍缺乏重火力的現狀,很難短時間內殲滅駐守此地的敵軍69師,一旦附近黃陂、孝感等地的國民黨援軍趕到,我軍將遭遇兩面夾攻的窘境。
而對於這種情況,徐帥有著自己的解決思路。既然黃安城難破,附近還有後顧之憂,那我們完全可以發揮野戰遊擊優勢,提前部署,拖住來援的國民黨部隊。當附近再無援軍,城中物資短缺,人心動亂,正是我軍進攻的最好時機。
果然,按照徐帥的作戰部署,我軍地方的游擊隊以及赤衛隊紛紛出動,成功阻擋了國民黨援軍的腳步。而隨著我軍的心理戰壓迫,城內的69師早已軍心不穩,謠言四起。在師長趙冠英丟下軍隊逃跑之際,黃安城被成功攻破,敵軍被俘虜殲滅1.5萬人,我軍士氣大漲。
隨即在徐帥的帶領下,我軍進行了商潢戰役、蘇家埠戰役以及潢光戰役,透過靈活多變的戰鬥策略,殲滅國民黨6萬敵軍,成功打破了蔣介石的圍剿計劃,此後鄂豫皖蘇根據地進入了短暫的發展黃金期。徐帥的軍事才能由此可見一斑。
此後連年征戰,徐帥多次力挽狂瀾,建國後他的元帥軍銜當之無愧。1966年,徐帥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負責國防建設以及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這個職位一做就是21年。正是在此期間,他參與了紅箭-73導彈的定型審查工作,遇到了開頭的一幕。
開國大將,第一任公安部長
當時主席臺上的元帥是徐向前,那麼另一位大將又是誰呢?
1949年5月,正在部隊準備繼續前進,加快解放步伐的同時,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羅瑞卿收到了一封毛主席的電報:“請來中央一敘”。在將手中的工作交接完成後,羅瑞卿與因病退出戰場的徐向前坐上了同一列火車。
7月6日,在中央的安排下,羅瑞卿奉命組建公安部。10月19日,政府會議決定,任命羅瑞卿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長。建國初期,國內殘餘了不少間諜以及土匪勢力,國家穩定受到嚴重威脅,而公安部的建立則大大維護了國家的安定和諧。
建國初期,剿滅地方匪徒乃是重中之重。羅瑞卿統轄公安部,與國防部隊協同配合,近10年時間剿滅了國內220萬土匪。同時國民黨賊心不死,在國內煽動叛亂,10年間,公安部共參與平息了300多起武裝暴動事件。
1959年,貢獻突出的羅瑞卿進入國務院擔任副總理,3年後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政務崗位上默默奉獻,提高自己的同時,始終堅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1977年8月,北京聚集了1500多名代表,在鄧公的主持下,黨的11大正式召開。在會議表決中,羅瑞卿當選中央委員。在接下來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經過代表商議決定,任命羅瑞卿擔任中央軍委秘書長。
此時正處於國家軍隊整頓、撥亂反正的關鍵時期。雖然當時身體狀態不太好,但羅瑞卿並沒有推辭國家的重任,開始夜以繼日地進入到恢復重建的工作中來。
靶場檢查,導彈事故
1971年,我國透過特殊途徑獲得了先進的蘇制薩格爾導彈。為了增強自身國防實力,填補我軍反坦克導彈裝備的空白,兩年後國家決定以這枚導彈為研究模板,仿製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王牌:紅箭-73反坦克導彈。
這枚導彈的實力自然不弱,對於0.5公里到3公里內的所有暗堡、裝甲以及坦克,有著致命的威脅。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這種導彈大放異彩,曾在一場戰鬥中接連毀滅三輛越軍T-34坦克。在一次數小時的蹲點後,導彈發射員更是憑此擊中越軍兩處指揮所,有17名越軍幹部命喪當場,受傷者多不勝數,嚴重破壞了越軍的指揮部署。
就是這樣一款導彈裝備,經過5年的研究,在1978年才設計定型,進入最終的測試階段。當時擔任軍委秘書長的羅瑞卿,收到炮兵部隊送上來的打靶定型審查報告。對此格外重視的羅大將,決定邀請一位元帥共同審查新武器的威力。
不巧的是,當時聶榮臻和葉劍英兩位元帥因為年事已高,身體出現問題,都在醫院接受治療。雖然徐向前元帥並不負責武器裝備方面的工作,但身為軍委副主席以及經驗豐富的老帥,他還是很有發言權的。因此在軍委的安排下,一位元帥和一位大將前往南口靶場,準備對這款導彈做決定性的定型審查。
主席臺位於靶場的北端,徐帥和羅將軍等人雷厲風行,也沒有耽誤時間,簡單寒暄後便下令開始打靶試驗。只聽指揮員一聲令下,第一枚導彈成功昇天,飛速朝著數千米外的靶子飛去,“砰”的一聲,導彈精準命中目標。看著導彈不俗的威力和精準的命中率,臺上的徐帥等人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緊接著第二枚導彈發射,在強勁的推動力下,同樣十分圓滿的命中目標。透過望遠鏡的細緻觀察,徐帥和羅將軍紛紛點頭,對我們自家導彈有著如此表現,全都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
不過導彈測試不能有絲毫馬虎,接下來還有三枚導彈需要測試。只聽咻的一聲,第三枚導彈升空。在初始階段,這枚導彈並無任何異常,可等到飛出數百米後,它卻突然發生偏轉,向主席臺飛來。
當主席臺上的眾多領導做出最壞打算時,只見這枚導彈先是摔到了主席臺前,緊接著又彈起,彈跳到了主席臺左側地面上,將地面砸出了一個大坑,導彈落點正滋滋冒著煙。
剛才見證過導彈威力的部隊領導們全都緊張萬分,一旦導彈爆炸,後果將不堪設想。此時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兵條件反射般地抱頭臥倒,做出最大的防禦姿態。可左等右等,幾分鐘過去了,導彈仍然沒有動靜。
這枚紅箭-73應該是出現問題了,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旁邊的研發人員趕忙上前進行檢查。拆開外殼後才發現,此時的導彈只是空有其表,彈芯早就在燃燒中消失無蹤。正當眾人紛紛議論時,檢查人員來到主席臺前向炮兵副司令彙報道:“報告首長,這是顆故障彈。”
羅瑞卿將軍剛正硬直,脾氣火爆。面對這種情況,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一臉嚴肅地對著炮兵副司令吼道:“你是咋個搞的嗎?為啥子不事先檢查清楚?安全第一的原則不懂嗎?”
而性格本就穩定低調的徐帥對此卻沒有太多反應,一直在觀察導彈情況。面對現場眾人急促的呼吸聲,他開口緩解了下大家的緊張情緒:“沒關係,試射嘛,本就是要看看它會不會出問題,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這都是正常現象。”
在大家情緒平緩了些後,徐帥又問道:“還有幾枚試射導彈?”
一旁的炮兵副司令慌忙回道:“還有兩枚。”
徐帥直接說道:“那就接著試,把剩下的都打完。”
就這樣,一場出現在靶場的導彈事故,被徐帥幾句話輕鬆帶過。
英雄百年
不得不說,導彈事故對於徐帥只是小場面。戰場上曾經有無數顆炮彈落在徐帥面前,早就養成了他臨危不懼的英雄膽魄。戰場從不缺少意外,對他而言,這確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當然,身為直接負責人,羅瑞卿將軍的怒火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要考慮的不只是個人安危,更是試驗場上,乃至導彈正式量產後全軍的安危。遇到這種意外,自然會產生更多的憂慮。正是在他這種嚴謹的態度下,紅箭-73才能在自衛反擊戰場上屢建奇功,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意外。
1978年8月3日,就在導彈事故的同年,72歲的羅瑞卿將軍因心肌梗塞離開了我們;1990年9月21日,89歲的徐向前元帥也因病永遠停止了心跳。他們雖然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但他們勇敢負責,奉獻為民的精神卻沒有消逝。身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需要繼承先輩們的意志,為國家更美好的明天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