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本田思域已經進入到了第11代,其在緊湊型轎車市場已經成為了運動方向的首選,而當第十一代車型首次以試裝車形式曝光之初,諸多平均都認為其有一種較為老成的感覺,擔心其會破壞車輛的運動風格定位。那麼,當實體量產車進入到銷售市場後,它是否也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質感呢?我們這就圍繞賣到15.89萬元的次頂配車型——2022款思域 240TURBO CVT勁控版,看看它仍是少年,還是老成的少年。
外觀設計
車頭設計上,思域仍營造著較明顯的低趴感,引擎蓋邊緣與品牌標識相接的位置會出現帶弧度的下滑,而主要的進氣任務被交給了下置的梯形格柵內,雙邊鑲嵌LED霧燈的導流孔會帶有黑色裝飾面板,並從下方位置與上下邊緣相連線,車頭的整體性是比較強的並偏向了穩重風格。
大燈設計上,長條狀的燈罩向中央主格柵位置靠攏,LED日間行車光帶在頂端顯得比較醒目,遠近光燈與轉向燈則在其向下分叉的內外側依次排列。可惜這裡並未提供自適應遠近光,而是提供了自動頭燈、高度調節與延時關閉等基礎功能。
來到側面,思域的長寬高分別為4674/1802/1415mm,軸距為2735mm,鋒利的高腰線透過車門把手與車窗下邊緣貫穿連線了前後燈組邊緣,而車身的底盤側裙與下腰線也同樣採用的鋒利收腳。此外,車窗上邊緣會有鍍鉻條進行裝飾以提升檔次,C柱則有比較重的俯衝傾向。
車尾設計上,尾箱蓋頂端的小鴨尾立體隆起幅度較大,而開口末端則比較高,這使得整個車尾視覺重心會偏高一些。不過,後保險槓內採用了隱藏式排氣管+雙分層擾流的設計形式,在飽滿的車尾設計中,這也是為數不多的運動元素。
尾燈設計上,比起車頭的長條大燈設計,採用雙色燈腔鏡的尾燈有比較大的縱幅,黑色的示廓燈會在上方與外圍形成C型結構,轉向燈等則採用透明腔鏡與燈罩以帶來更好的照明警示效果。
內飾設計
中控設計上,懸浮式觸控屏下的空調出風口採用了復古中網與樣式設計,它會朝向副駕駛遠端的出風口形成貫穿;空調控制檯則被放置在中央,緊緊貼合出風口裝飾。換擋機構顯得比較傳統,包括擋把樣式與其它功能按鍵都以實用性為主,三幅式方向盤則經過了重新設計,並輔以三種裝飾材料,功能按鍵也是較清晰的。
裝飾用料上,艙內軟包覆蓋面積並不大,但擋板處的搪塑處置是偏軟的,空調出風口位置會採用烤漆面板與金屬的混搭,方向盤內也是如此。換擋機構與門板扶手位置會提供表面光滑的帶紋理飾板,後者還會帶有一定量的帶縫線軟包。車艙內的真皮被應用在了方向盤與座椅之中,前者提供了坐墊與靠背位置的密集紋理。
車載系統上,9.0英寸觸控屏搭載了一套Honda CONNECT系統,其支援實時導航、CarLife手機互聯、遠端車聯與語音識別控制,並支援OTA線上升級服務,但從介面UI與圖示設計來說,本田這套車機還是相對保守一些,操作邏輯與佈局樣式都偏向於實用性。
車載配置上,第十一代思域有了10個安全氣囊,而主被動安全系統中,也覆蓋了被動行人保護、胎壓監測警報等功能;同時,它可以實現全速域下的自適應巡航駕駛,並可實現主動剎車、交通標識識別反饋等,而倒車影像也帶有盲區監測。用車方面,車艙適配了全景天窗、智慧鑰匙、無線充電板與帶後座出風口的分割槽空調。
車艙空間上,得益於車輛在長度與軸距方面的提升,車艙內的乘坐空間表現是有所最佳化的,但1415mm的低趴身材對於後排頭部空間的改善並不明顯。181cm的體驗者在前排座椅的頭部空間接近1拳,而落座後排後會下降至3指,同時膝部空間僅1拳出頭,地臺帶有隆起,約2/3手機高度。
機械結構
動力總成上,思域搭載了一臺地球夢1.5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中功率調教版本,其最大功率為134kW(182Ps)、最大扭矩為240N·m;傳動上,思域則繼續採用CVT無級變速箱。這套動力總成的NEDC綜合油耗資料為5.9L/100km,對於家庭用車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
底盤懸架上,車輛前橋為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橋則有多連桿式獨立懸架,實現四輪獨懸的同時,整體偏向於運動方向的調教能夠讓其在動態橫向支撐中表現得更出色一些。
寫在最後
第十代思域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已經為之打好了穩健的市場基礎,其作為同級運動轎車市場中的優勝者角色,在這一次換代中能否憑藉更加成熟的車身氣質繼續保持連續衛冕勢頭,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