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20日清晨,上甘嶺597.9高地0號陣地,年僅21歲的黃繼光縱身一躍,撲在敵人的碉堡上,用胸膛將美軍的射擊孔死死地堵住,為戰友收復0號陣地開闢了通道,黃繼光英勇犧牲。然而,0號陣地收復僅僅20分鐘後,美軍就開始了瘋狂反撲,陣地又一度易手。雙方激烈拉鋸了好幾天,這使得黃繼光烈士的遺體一直無法收斂。直到四天後,衛生員王清珍在戰鬥的間隙,冒著生命危險衝上陣地,才將英雄的遺體運了下來。
王清珍出生於1936年,14歲時在貴州參軍,成為一名衛生員。第二年她就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踏上了抗美援朝戰場。過了江之後,王清珍的眼裡看到的是一個如同地獄般的世界:城鎮變成一片焦土,到處都是燃燒的房屋和斷壁殘垣,不時有人對著路邊倒伏的屍體痛哭。這一切都深深震撼著王清珍,她暗暗發誓,決不能讓這樣的場景出現在中國。
戰爭初期,志願軍的物質條件極端困難,衛生隊也是一樣,沒有藥品,沒有繃帶,沒有藥棉,幾乎沒有不缺的東西。王清珍想到戰友們還在前線浴血奮戰,想到一路上看到的悽慘景象,就忘記了所有的困難。沒有藥品,她就和戰友們到敵人的屍體上去撿急救包;沒有繃帶,她們就去撿敵人的降落傘,回來撕成繃帶;沒有藥棉,她們就把自己棉衣裡的棉花摳出來,用開水煮沸消毒當藥棉。
【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王清珍,才剛剛15歲】
1952年10月,王清珍隨部隊參加了上甘嶺戰役。在美軍範佛里特彈藥量的打擊下,戰鬥打得異常慘烈。王清珍負責3個坑道20多名傷員的護理。一名叫曹中林的戰士,全身被美軍燃燒彈燒傷,連嘴都無法張開,更別提喂藥了。王清珍就把藥嚼碎,和水一起含在嘴裡,口對口餵給曹中林。曹中林雖然不能說話,眼睛也睜不開,但眼裡卻流出了熱淚。一名戰士腹部受傷導致無法小便,一天下來憋得滿頭大汗卻一聲不吭,王清珍發現後硬是用嘴幫他把尿吸了出來。
這些戰場上的硬漢,流血犧牲都不皺下眉,現在卻哭得像個淚人,對王清珍說:“你比我親妹妹還要親。”至於幫傷員清洗便汙和血汙的衣褲那更是家常便飯,此時的王清珍還是一個扎著羊角辮的15歲少女,坑道里的傷員都親切地管她叫“親妹妹”。
10月20日,黃繼光犧牲的訊息傳到了王清珍的耳朵裡,英雄的事蹟讓她深受震撼,可她聽說因為戰鬥的原因,英雄的遺體還在陣地上沒有及時收斂,就帶著幾名戰友想衝上陣地將黃繼光的遺體搶下來。由於戰鬥過於激烈,嘗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還有兩名戰友因此受傷。
直到10月25日的凌晨,王清珍和護士官義芝、張向珍、何成娟,在一名戰士的掩護下衝上了0號陣地。黃繼光的遺體還趴在那個碉堡上,一隻手還死死地抓著碉堡上的沙袋,由於遺體已經僵硬,幾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的手掰開,將遺體放了下來。幾個人不顧敵人已經發現,抬起遺體就跑,一口氣跑到收容所坑道旁的一個松樹林裡終於跑不動了,才將遺體放了下來。
【黃繼光烈士的遺體】
直到此時王清珍才有時間仔細打量一下英雄的遺體,只見他雙手高舉,如一尊石雕的塑像,他的前胸被火藥燻得焦黑,上面佈滿了彈孔,背部的肌肉都被子彈撕爛,脊柱被子彈打斷,全身的血都已經流乾了。黃繼光挎包裡的手電筒被打碎,水壺上有十幾個彈孔,由於天氣冷,被鮮血浸透的軍衣已經粘在身上脫不下來了,王清珍便用溫水將血衣浸軟,再用剪刀一塊塊地剪了下來,最後再擦乾淨英雄臉上的血跡。
在給黃繼光換新軍裝的時候,又遇到了麻煩。因為他舉起的雙臂已經僵硬,怎麼也放下來。王清珍讓男同志用一個小汽油桶燒開水,再用滾燙的毛巾為黃繼光熱敷,幾個衛生員輪流熱敷了三天,黃繼光的遺體才慢慢軟和下來,王清珍慢慢將他的身體扭動,給英雄換上了嶄新的志願軍軍服,裝進了從祖國運來的棺木裡。
【《上甘嶺》中衛生員王蘭的原型就是王清珍】
可以說,沒有王清珍和戰友們拼命搶救,黃繼光的遺體很有可能得不到收斂,有可能在下一次戰鬥中被毀壞。黃繼光的英雄事蹟鼓舞著每一個人,王清珍的細心和體貼也感動著每一位傷員。1954年,作家林杉在創作劇本《上甘嶺》時,翻閱了王清珍的全部材料後深受感動,於是在劇本後面寫道:“將衛生員王清珍的事蹟加進劇本,創造一個衛生員的形象”,這就是後面人們在電影《上甘嶺》中看到的衛生員王蘭。
黃繼光犧牲四天後,衛生員王蘭搶回他的遺體,又用了三天給他換上新軍裝
衛生員王清珍搶回黃繼光遺體,作家聽說後,將她的形象加入《上甘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