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41年1月6日
地點:皖南,也就是安徽南部宣城的涇縣茂林鎮附近
事件:我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奉國民政府令,在前往黃河流域的路上被國民黨部隊伏擊,在突圍中致使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
而軍隊數量直接犧牲了7000餘人,除傅秋濤率領的2000人逃出外,軍部領導層及其直屬部隊幾乎被洗戮殆盡!
前因:
一是1940年後我黨在敵後戰場兵力快速發展,以至於在江蘇一帶的新四軍已發展至4.5萬餘人,並不可避免地與江蘇區域國民黨的敵後勢力發生地盤摩擦;
二是日本在1939年後與國民政府的戰爭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雙方保持一定的動態平衡,這也讓蔣介石騰出精力來去對付我黨創造了機會!
基於上述兩個背景原因,蔣介石發出調令,令江南地區的我新四軍調動到河北、察哈爾一帶,並且限時讓我新四軍直接北上過長江前去抗日!
但那時長江及其沿岸都是日軍控制的,蔣的目的有借日本人之手消減我軍實力的嫌疑,並且僅有的東部通道也是由國軍將領駐紮的,且禁止我軍路過!
後果:
發生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後,我黨高層怒不可遏,剛開始打算髮動針對性“報復”行動,但毛與彭溝通後,發現武器炮彈均不支撐如此全面報復。並且考慮到發動報復行動不利於獲得輿論支援,綜合考慮下軍事報復計劃擱淺!
與此同時,向國民黨轉變為政治攻勢。
各方表態:
首先是彼時的第三方黨派以及民主人士都是親蔣的,但發生此事後,他們均對我黨報以同情支援的心態,甚至在重慶的美英媒體都對蔣軍隊大加批判之詞!這包括蘇聯人在內!
但蘇聯人那時正在同德國在西線激鬥,不想東線也腹背受敵,所以僅僅是言語上批評了國民政府幾句,對蔣的軍事援助卻是絲毫未落下,同時也安慰我黨希望大事化小,繼續保持國共合作統一抗日!
影響:事變前我黨名義上是隸屬於國民政府下的政黨,是要隨時呈報且領取軍費補充的,形式上也是使用統一的民國貨幣和遵守統一的民國政法的,因此,蔣的命令一般時候也有其約束力!
但事變後,國民政府斷絕對我黨軍隊的一切供給與補充,切斷了自己與我黨的一切關係,結果反使自己威信掃地。我黨政權與軍隊從此斷絕與國民政府之間的一切上下級關係,自設銀行,自發貨幣,自定法規法令,自行其是,完全脫離國民政府而自行存在,蔣也失去一切命令之權。
在皖南事變前,蔣率領的國民黨儼然已是全國公認的抗日領袖,包括我黨在內也不得不對蔣以及國民政府表面上奉為領袖;但事變後,蔣等同於自折威望,我黨也敢於挑戰其政治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