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高考基本決定了人的一生,因為認知,造成了這個結果。沒有醒悟的人大學往往就渾渾噩噩的度過了,然後步入社會,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失去了選擇的權利,但大學三年或者四年,你還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未來。
如果你是專科,請專升本,如果你是本科,請考研究生,你覺得難或者苦,休學一年去外面找個工作試試,不要去找兼職,滿足於大學生活零花錢的工作,社會生活跟大學生活完全不一樣。
進入大學以後,有一部分同學可能會覺得每天都很忙,但是又不知道在忙些什麼東西,感覺學不到任何有益的知識。另一部分同學可能覺得每天都很無聊,上完課以後無所事事。總而言之,剛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比較迷茫,一種是忙碌的迷茫,一種是空虛的迷茫。
在大家過去十幾年的學習經歷之中,一直都有一個目標放在你們面前,也許從小學開始就不斷地被強調,那就是高考。我們每個人過去的生活完全是圍繞高考的,比如要學哪些課程,要練習哪些解題技巧。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你的高三為什麼會這麼充實,因為高考迫在眉睫,你的老師按照班級的進度安排好每天要學的內容。而現在,你必須要自己來安排自己的時間
了。而且,你之所以這麼迷茫是因為你沒
有目標,所以不知道勁往哪裡使。我想說的是,大學四年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你可以考研,你可以考公務員,可以直接就業,就業你可以選擇國企,也可以選擇私營企業,私營企業裡又有不同的行業,哪怕是同一個行業裡也有很多不相同的工作崗位。
以找工作為例,你先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再在這個行業裡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公司,再去這個公司的招聘官網上找校招板塊,看看他們對於每一個崗位的要求是什麼樣的,比如技術崗,他會明確的要求你會哪種技術,技術能力到達什麼樣的層次。那麼你就要去問你的老師,你的學長學姐,這門課學校會不會教。如果要教的話,你就應該知道,不管你的室友對這門課的態度是怎麼樣的,至少你,這門課就應該往滿分的目標前進。滿分肯定不是這麼好拿的,那麼你這個時候就可以去網上找一些資料看看,比如這項技術的基礎性內容,等學校上完課以後你應該主動的找一些更加高深的內容來學習。因為你以後是要靠這個來吃飯的,你學習的這樣技術,或者說培養出來的某一樣能力就是你的護城河。
實際上,大學或者說社會上的邏輯和你們以前的邏輯是不一樣的,在以前,你們要均衡每一個學科,你們老師一定說過叫你們不要偏科,但是高考結束以後不是這樣的。
在考試的時候你最高只能考150,但是到了社會上你的某一樣能力可以發揮到幾百上千萬甚至更高,這一項能力的突出足以彌補你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大家看人類歷史上閃閃發光的人,他們都是在某一個細小的方面突破了人類的邊界才讓人們記住了他。比如楊振寧,人們一提到他,都說他在物理學上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不會談到其他東西。
當然了,並不是說其他的能力就不需要去學習了,最好的情況當然是什麼都好,比如像你們高中的時候的學霸,什麼學科都能夠考好,如何不行的話,那就挑選一門自己感興趣的技能,我們一定要從賣時間轉變為賣技能。
那麼該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技能呢?最好的方法是去嘗試,實際上很多課程在網上都有很多的免費的影片,你要看你在學習什麼影片的時候覺察不到時間的流逝,那麼這個技能就是適合你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說到工作那就不得不提體制內和體制外。最近流行起來了考公熱,不得不說在小城市裡考公確實是不錯的,因為小城市的上層階級就是公醫教,你要是還能謀個一官半職的話那就更加吃的開了。和大家分享一個小資料,公務員的總收入是當地平均工資的四到五倍,比如大城市的平均工資三四千一個月(不要覺得少,想想總理說的六億人月收入一千以下),那公務員的話大概一萬多一月。但是你要是喜歡大城市的話,公務員的工資能否支撐你體會到這座城市好的一面都不知道,畢竟生活成本擺在那裡。我個人認為小城市來的人如果考公的話還是回小城市比較好。那萬一你本來就出生在大城市,那其實是最好的情況,因為房子不需要擔心,可以找一個離家近的錢少事少的體質內工作。
關於體制內體制外,大城市小城市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定論。一切都要看自己,比如說你是一個細心的人,那麼會計這份工作是適合你的。可如果你是一個想法比較多的人去做了會計,有一天想起來一些數字改一改會怎麼樣·……其實我們沒有優點或缺點,我們有的只是特點,找到我們的特點然後把他放在正確的位置那就是你的優點。
還有一點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大學與高中不同,因為同學或者室友來自天南海北,所以生活習慣上有不同其實很正常,大學的室友如果能夠變成朋友那自然是緣分.如果不能,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到了大學,希望你們能夠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不要為了合群而合群,你應該去尋找和你同一個頻道的人,就算找不到也沒關係,因為孤獨是有價值的。正確的做法不是說合群,而是找到和自己相符的群再去合,大學這麼大,一定有和你聊的來的人。實在不行不是還有網際網路的嗎,在網際網路上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