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輩子交過的朋友,可能你很難一一記住,但是有三種朋友,一定是終生難忘。第一種,是對你幫助很大的朋友,第二種朋友,可能平時幫不上什麼,但無論何時,不管好歹,他都願意陪伴著你;第三種,就是坑你一輩子的朋友,會永遠記得。這是不久前我在一本小說裡、看到的一段話,分享給大家。
交朋結友,永遠是我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人離不開朋友,但是朋友就像剛才那段話說的一樣,有對你有益的,有永遠陪伴著你的,也可能會有坑害你的,咱們在交朋友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個人是好是壞,更不知道他是否值得交往。
那麼問題來了——交朋友,到底應該怎樣交呢?不知道怎麼正確地交朋友,沒關係,孔子有辦法!孔子曰:
在《論語》的這段話裡,孔子開門見山地告訴你:朋友,是分好與壞的,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讓自己感覺舒服的人,一定是朋友,但孔子的交友之道卻提醒我們:讓你感覺舒服的人,未必是朋友!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能不能交朋友,看三點就清楚,一目瞭然。
那麼這些好朋友壞朋友有什麼樣的特徵,要怎樣分辨呢?孔子也很貼心地給出了答案,他說,好朋友的標準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三種人,是對自己有益的朋友。
友直,就是說他是一個正直的人,而且當看到我有什麼毛病或者錯誤的時候,他還可以向我直言不諱,所以朱熹說:友直則聞其過,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我才能夠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在他的幫助下不斷前進。
第二種,友諒。諒,就是誠實守信,對人非常坦誠,不玩虛的,但是想和這種人交朋友,前提是你自己也得坦誠,不玩套路,互相真誠以待,有時候一個人虛偽慣了,就會很害怕和這種真誠的人相處,因為他心裡有鬼嘛,渾身不自在。
那麼第三種,友多聞。多聞就是有見識,見多識廣博學多才,這樣的朋友,其實相當於一個老師,可以教我們很多的東西,但和多聞的朋友在一起,壓力很大,讓你覺得自愧不如,甚至在有的場合還會搶了我們的風頭。
所以你看孔子說的這三種有益的朋友,有時候並不是那種讓你感到很舒服的人,甚至有時候你會害怕和他們相處,會躲著他們,因為人都會有一種天性,就是天生喜歡親近那種讓我們感到舒服的人,
但是接下來,孔子提醒我們,讓你感到舒服的人,未必是值得交往的朋友。
他列舉了“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那麼這三種朋友,恰恰就是會讓你感到很舒服的幾種人,你會很想親近這些人,和他們做朋友。
比如說“友便辟”,這種人,嘴巴特別會說話,什麼時候都能把你說的心花怒放喜笑顏開,特別會討好人,大家都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而且聽著聽著就會上癮,甚至讓你覺得你都快要離不開這個人了。
然後這個“友善柔”的人,就是口蜜腹劍的那種,當面一套背面一套,但是他會讓你永遠只看到當面對你好的那套,所以友善柔這種朋友也挺招惹喜歡。
最後就是“友便佞”,這種人口才好,誇誇其談好像無所不知神通廣大,有時候還會讓人特別崇拜。
那麼以上這損者三友,就是屬於那種很討人喜歡,但實際上一點都不厚道的壞朋友、損友,所以一個人能不能和他交朋友,基本上看這三點就夠,當然你還可以看看自己周圍,有沒有這樣的損友,如果有,那還是儘快遠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