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isy
導讀:近日,刊登在《Science》上的頭條發現,每年平均有40萬人可能感染與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研究人員繪製了23種已知攜帶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蝙蝠物種棲息地的詳細地圖——發現近5億人生活在可能發生溢位效應的地區。其實,自然界蝙蝠種類很多,還有其他野生動物物種,現在發現的病毒實際上只是冰山一角,病毒溢位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頻繁。如果想避免發生下一次傳染病大爆發,必須提前去研究在自然界野生動物攜帶的這些未知病毒,提前預防,並且能夠儲備一些檢測、預防或者治療的藥物。
在過去20年中,兩種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爆發:2003年導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的SARS冠狀病毒和導致COVID-19的SARS-CoV-2(今天依然存在)。但一份新的研究論文稱,這可能只是未被發現的蝙蝠相關病毒感染的冰山一角。在medRxiv上最近公佈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估計,每年平均有40萬人可能感染與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這種病毒的溢位效應永遠不會發展成為可檢測的疫情。
9月15日,研究人員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ARS-like viruses may jump from animals to peopl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imes a year”的文章,引發了熱議。
“這一數字帶有很大的警告意義,這會讓整個科學界大開眼界,因為我們不太瞭解人畜共患病的蔓延頻率,”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薩斯喀徹溫大學病毒學家Angela Rasmussen說, “這需要改變,因為否則我們嚴重低估了這一點。”
包括生態健康聯盟的Peter Daszak和新加坡杜克國立大學醫學院的Linfa Wang在內的研究人員,繪製了23種已知攜帶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蝙蝠物種棲息地的詳細地圖,SARS-CoV和SARS-CoV-2屬於這一類,然後將其與人類居住的地方的資料疊加,繪製了一個潛在感染熱點地圖。他們發現,近5億人生活在可能發生溢位效應的地區,包括印度北部、尼泊爾、緬甸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中國南部、越南、柬埔寨、爪哇島和印度尼西亞其他島嶼的風險最高(見下圖)。
地圖顯示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相關冠狀病毒的相對溢位風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是潛在的人類感染熱點。C. A. SÁNCHEZ ET AL., MEDRXIV (2021) 10.1101/2021.09.09.21263359
Daszak說:“這是對下一個SARS或類冠狀病毒最有可能在地球上的何處出現的權威性分析。”這些地圖可以透過改變高危社群的行為和針對性的監測來更早地發現新的疫情爆發,從而努力減少疫情蔓延的可能性。Daszak是“新冠病毒來自野外而非研究實驗室”這一假說的積極擁護者,這些地圖還可以指導尋找病毒自然來源的工作。(有幾項研究正在進行或計劃,在馬蹄形蝙蝠和其他動物身上尋找新冠病毒及其親屬。)
但研究人員之前的研究已經更近了一步。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前進行的小型調查表明,東南亞一些人具有針對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抗體。將這些資料與人們接觸蝙蝠的頻率和抗體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相結合,研究人員計算出,該地區每年約有40萬例未被發現的人類感染這些病毒。
Daszak 說:“人們與蝙蝠的互動比人們想象的要普遍得多,僅僅生活在那裡就意味著你暴露在其中:人們躲在洞穴裡避難,他們從洞穴中挖出鳥糞,還有捕食蝙蝠。”
他還指出,這篇論文甚至沒有提到有多少人從事野生動物貿易工作,當蝙蝠病毒首先感染另一種動物時,有多少人可能會被間接感染。
Rasmussen表示:“雖然每年40萬例感染聽起來很多,但在一個可能有數億隻蝙蝠和近5億人口的地區,就並不是那麼多。”然而,每年的置信區間從1例到3500多萬例隱性感染,Rasmussen開玩笑說道:”這都足以讓整個馬蹄蝠種群飛過。”
研究冠狀病毒的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病毒學家Vincent Munster說:“模型的質量取決於輸入到模型中的資料。”他指出,有關抗體的資料只包括幾千人,用於檢測抗體的分析方法很容易導致假陽性。
Rasmussen說,大多數隱性感染可能是短暫的,不會導致進一步傳播,因為病毒對人類適應性不強。它們可能不會感染足夠的細胞或正確型別的細胞,沒有使得感染者傳播給另一個人;或者它們可能無法逃避人類的免疫防禦。在病毒確實傳播的情況下,純粹的機會可能使它侷限於一個小的、孤立的社群。
Daszak說:“許多病毒可能無法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但我毫不懷疑,由於這些病毒導致的一些疾病會被誤診或從未被診斷出來。比如,緬甸的農民幾乎不可能因為一點點咳嗽就去診所。”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ars-viruses-may-jump-animals-people-hundreds-thousands-times-year
2.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9.09.21263359v1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學研究進展,不能作為治療方案參考。如需獲得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院就診。
基因測序
【Nature子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DNAm基因研究:確定了與血液中420,509個DNAm位點的DNAm相關的遺傳變異
腫瘤研究
【重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基因的自我矯正功能能夠抵禦血癌,這有望成為治療血癌的重大突破!
基因檢測
【Nature子刊】150萬規模最大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定了近600個與反社會行為、酗酒、阿片類藥物成癮有關的基因位點
新冠病毒
【Nature】重磅!德爾塔變異病毒為何能夠如此快速而兇猛地傳播?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帶你瞭解它
肥胖健康
【柳葉刀子刊】警惕!200多萬人群經過超900萬次的BMI測量發現,18至24歲的年輕人在未來十年超重或肥胖的風險最高
新冠病毒
【Nature】全球首款無針DNA新冠疫苗即將在印度率先使用!經2.8萬人群的調查研究,其有效性達67%,甚至可預防Delta
疫苗研究
【Cell】你接種HPV疫苗了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如果趁年輕接種,25年後將免受咽喉癌、宮頸癌的折磨
腸道健康
【研究】“萬能“的腸道微生物群:4萬資料確認抗生素導致患癌的直接原因
推薦·活動
第三屆上海國際癌症大會
第五屆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