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歐洲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呈弧形,全長大約為1200千米,寬達到130-260千米,平均海拔大約為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里。覆蓋面積看起來不大,但是由於它的長度超過了1000公里,覆蓋了很多國家,比如說義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為海拔4810米的勃朗峰,除此之外還有82座山峰都超過了4000米海拔。雖然阿爾卑斯山整體的海拔比較高,氣溫也相對較低,海拔3200米以上為終年積雪區,常會有焚風出現而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但是由於阿爾卑斯山的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很多人都會來這裡登山、滑雪、旅遊。而隨著大批遊客到來,阿爾卑斯山也開始受到我們人類的影響,甚至是“汙染”。
阿爾卑斯山發現本不該存在的東西
Empa的研究員Dominik Brunner與來自烏特勒支大學和奧地利中央氣象學和地球物理學研究所的同事在研究有多少塑膠正從大氣中滴落到我們身上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奈米塑膠可以在空氣中傳播超過2000公里。這個距離可以說是非常驚人,這意味著有一些奈米塑膠能夠橫跨整個阿爾卑斯山。而根據研究人員收集到的資料顯示,每年大約有43萬億個微型塑膠顆粒降落在瑞士。雖然這只是一些科學家估算的數值,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個數值可能不一定是準確的,但是這一項研究表明,在阿爾卑斯山確實是出現了本不該存在的東西“塑膠垃圾”,從遙遠的阿爾卑斯山到城市低地,每年可能有多達3000噸的奈米塑膠覆蓋瑞士。可能有一些朋友覺得,這些塑膠微粒可能是旅客帶去的,但實際上除了有一些塑膠微粒是人為帶去的以外,還有相當大部分來自比較遠的地方。
由於計算空氣傳播的塑膠微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像我們可以去垃圾堆那裡清點,所以這些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化學方法,也就是使用質譜儀來確定樣品中的汙染情況。中央氣象學和地球動力學研究所在奧地利“Hohe Tauern”國家公園中海拔3106米的“Hoher Sonnenblick”山頂上有一個觀測站,作為研究奈米塑膠在偏遠地區傳播的基地。在綜合了歐洲區域內的天氣資料以及風的資料以後,研究人員追蹤到了這些飄到阿爾卑斯山的塑膠微粒的來源,那些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區向大氣中排放的奈米速度最多,在山頂觀測站測得的資料中,塑膠微粒有30%來自周邊大約200公里範圍內的城市地區,還有大約10%的塑膠微粒是來自2000公里外,所以塑膠微粒的影響範圍可以非常遠。
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高峰出現了塑膠微粒,連那些人煙稀少的南北極等地區甚至是深海處都已經發現了塑膠微粒。此前我們就有分享了研究人員在北極發現塑膠微粒的研究。研究人員在歐洲和北美北極地區71個地點採集了大約3-8米深近地表樣本,除此之外還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Beaufort還大約1015米深的地下也採集到了一些樣本,還對北冰洋的海水樣本中的塑膠微粒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在北冰洋也出現了塑膠微粒。這些研究表明,人類真正影響全世界,而偏遠地區出現了這些本不該出現的東西,是我們人類導致的,人類需要負責。
塑膠微粒
說到塑膠製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就經常使用到塑膠袋、塑膠瓶等塑膠製品,隨著這些塑膠製品被使用以後,就可能會造成環境汙染。截止至現在,全世界生產的塑膠已經超過了8.3億噸,其中有大約60%的塑膠都已經變成了廢物,這些廢棄的塑膠製品經過風化作用以及機械磨損以後,從宏觀到微觀上都出現了侵蝕,慢慢變成了塑膠微粒。
塑膠微粒,也就是那些直徑小於2mm的塑膠顆粒,它們屬於微塑膠的一種,也是造成環境汙染的一項主要載體,我們派出所十一點的那些個人護理品中就含有大量的塑膠微粒。由於這些塑膠微粒的尺寸都很小,幾乎都小於2毫米,所以在被使用以後就會經過下水道排放到地下水、河流中,最終慢慢地匯聚到大洋深處,科學家此前就已經發現在海洋深處也存在大量的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中,有一些塑膠微粒可能含有有毒物質,一旦這些含有有毒物質的塑膠微粒被海洋生物吞食進去以後,就可能會經過食物鏈的方式流向我們人類的體內。所以,塑膠微粒的存在,可以說是一大威脅,而且是我們人類需要負責的事情。
人類的最終走向是什麼?
地球本身就存在一些潛在的挑戰,比如說小行星的威脅,隨著太陽的亮度、溫度不斷上升,未來的宜居地帶也會不斷朝著外側推移,科學家估計預計再過10億年左右,地球可能會因為太陽的失溫而變得不再宜居。小行星的威脅雖然存在,但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甚至導致地球出現毀滅性災害的情況機率非常小,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都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太陽留給我們的時間也至少超過上億年甚至更久,所以我們暫時來說其實不需要太擔心這兩個潛在的威脅。除了這些本身就存在的威脅外,地球現在還面臨很多威脅,有一些威脅是我們人類導致的。
除了我們前文提到的塑膠微粒汙染環境的問題外,地球現在的氣候變暖也成為了一個趨勢。氣候變暖也就是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在上升,導致地球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強烈,地球平均氣溫在上升。隨著未來人類社會不斷髮展,我們還將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地球的氣溫在未來還會出現創紀錄的情況。著名科學家霍金先生就曾經預言稱,預計到2600年地球可能會因為溫室效應而變成“火球”,不再適宜居住。
如果未來地球真的不再宜居,人類的出路是什麼呢?我們的走向是隻能坐以待斃,還是說可以實現星際移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未來的科技會越來越先進,人類走出地球、移民外星球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所以我們其實也不必太擔心這些潛在的威脅。不過,從走出地球到實現大規模星際移民,人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可能需要上百年、上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努力才能實現,所以,保護當前唯一的家園“地球”才是當務之急,在尋找宜居星球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採取措施保護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