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的前世今生》和《南斗六星的前世今生》與本文共同組成二十八宿的開端
史海沉溝,新鮮趣味
翻開歷史的面紗,探究神秘的五星
沙漠裡的每一粒沙子,都有它精彩的故事
1995年,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一塊織錦,錦上有8個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同時出土的還有其他零碎織錦,它們拼起來是一個完整的部件——護膊
一些人出於某些目的大肆宣揚“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8個字,完全忘了護膊上的完整句子;而一些所謂的無神論者又抓住這些大肆宣揚的人的觀點,抨擊這是封建迷信,讓人感覺未免過於武斷和無知
這塊出土的護膊上完整的全文是: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誅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
這句話是古人的占卜辭,如果非要稱其為封建迷信,那就是完全無視古人的文化和傳統,有點數典忘祖不太道德。因為占卜是古代人類生活和信仰的重要指導,他們利用占卜為軍事行動營造輿論,在古代是一門學問,被稱為占星學,也可以通俗的說是古代的預言
戰國時期魏國的天文學家石申明確指出,“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大利;積於西方,負海之國,用兵者利.”
《史記·天官書》記載:“五星分天下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
由此可見,這兩者明確說明天文現象和預測戰爭的勝負有很大關聯!
以上三個內容包含了五星、東方、中國、南羌,那我們就介紹一下
五星就是現在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
古人稱五星為五曜、五緯,日曜本意為日光,後統稱日、月星為“曜”;稱“金、木、水、火、土”為“五緯”。
水星
古稱“辰星”,辰星主殺伐之氣,戰鬥之象。比如若辰星犯主後宮之場的尾宿,就意味著有後妃要亡故!
金星
古稱“太白”。因其反射光為耀眼的白色,而且自身也是行星中最亮的。
《詩經》有云:“東有啟明,西有長庚。”這裡不管是“啟明”還是“長庚”,兩者皆指金星,如果早於太陽出地平線,稱其為“啟明”,如果在太陽之後出地平線,稱為“長庚”.
火星
古稱“熒惑”,因其發出淡紅的火光,而且它與地球的相對運動,使它運動的看起來會產生不確定的變化,令人迷惑,所以古人稱其為“熒惑”。
據《後漢書》記載,火星逆行導致自身在同樣是紅色之星的心宿二附近徘徊,這種天象被當時的人們稱作熒惑守心,(《後漢書》稱其為“熒惑逆行”)被科學研究缺乏的古人視作大凶之兆。星占學家認為“大人易政,主去其宮”,帝王恐有亡故之災。這一點在東漢王充所著《論衡》中也有記載。
木星
古稱“歲星”。古代星占學觀測認為木星的執行週期是12年,而黃道帶分十二個部分,每個部分稱為“次”,分別是:
星紀、玄枵,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木星每年經過一個“次”,這就是人們俗稱的“歲行一次”,歲星由此而得名。古人用它的亮度判斷吉凶,若歲星明亮,則人君昌壽,民富樂,中國安,四夷服;如若歲星暗小昏昧,則人君殘暴兇虐。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星明則主明,星暗則主暗。
土星
古稱“鎮星”,古人測其約二十八年繞天一週,平均每年行徑“二十八宿”之一,相當於每年輪流駐紮於“二十八宿”,古人稱其為“歲鎮一宿”,所以得名“鎮星”,也可以稱“填星”。鎮星如果出現於尾宿被視為大吉之兆。
綜上所述,古人認為五星同聚或者五星聯珠是非常吉利的天象,然而現代科學發現,五星同聚(五星連珠”非常不常見,一般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出現一次,最近的一次五星聯珠是1962年,據美國科學家計算,下一次“五星聯珠”將發生在2040年9月9日北京時間中午12點,而我國現代易學大師曾老預言,2040年中國各方面將成為世界第一。非常巧合的是,我們國家的國旗是五星紅旗,這個就很讓我興奮,復興和強盛肯定會來臨。
東方
東方是我國古代星佔術中特定的天空位置,其字面意思是,太陽初升的地方,是一天的開始,代表欣欣向榮。古人為了觀察方便,將天空進行分野為九塊,分別是:東、東北、北、西北、西、西南、南、東南和中間,俗稱“九野”。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其星箕、鬥、牽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須女、虛、危、營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昊天,其星胃、昴、畢。西南方曰朱天,其星觜嶲、參、東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輿鬼、柳、七星。東南方曰陽天,其星張、翼、軫
中國
最早明確記載“中國”二字的是西周初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它鑄造於周成王五年四月(公元前1039年4月),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在兩週、秦漢、隋唐時,“中國”主要是地區或地域的地理概念,不是現在的國名,而“中國”之外,就是“西方”、夷狄或者外國。
南羌
史書記載,西漢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漢宣帝派遣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平定羌族部落叛亂,由於漢宣帝想速戰速決,就兩次下詔催促趙充國出戰,並在詔書中提到:“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高出,用兵深入敢戰者吉,佛敢戰者兇。將軍急裝,因天時,誅不義,萬下必全,勿復有疑。”
羌族部落位於大漢的西南方向,而帶頭叛亂的一部分羌族在漢軍南方,所以開頭那句話才有“討南羌”之說。
顯而易見,出土的織錦應該是漢宣帝為獎勵趙充國大軍而定製的。
地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題外話,
當年馬王堆漢墓出土《五星佔》全文八千字左右,我國學者將其翻譯為現代文,收錄在1974年的《文物》及《中國天文學文集》中。
現摘抄一部分,《五星佔》將五星、五方、五行與五位古代天地做了嚴整的對應
東方木,其帝大昊,其丞句芒,其神上為歲星。
西方金,其帝少昊,其丞蓐收,其神上為太白。
南方火,其帝炎帝,其丞朱明,其神上為熒惑。
北方水,其帝顓頊,其丞玄冥,其神上為辰星。
中央土,其帝黃帝,其丞后土,其神上為填星。
在《史記·官書》中,五大行星已與季節對應起來:木星主春;火星主夏;土星主季夏(夏秋之間);金星主秋;水星主冬。我國古代漢語詩詞中至今尚有金秋、金風送爽等詞,便是由此而來。
乾坤萬里蔚藍天,十月金秋紫氣翩(七律·金秋十月)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鵲橋仙·纖雲弄巧)。
時值秋天,金風驟起(三國演義·第一三回)
五星連珠出東方,大利中國
也許,火旺之季,戰火紛飛
然,利東方,必崛起
參考:《淮南子·天文訓》
《詩經》
《史記·天官書》
《張耳傳》
《漢書·天文志》
《漢書·趙充國傳》
《漢書·地理志》
《中國天文學文集》
《後漢書》
《論衡》
《水經注》
《寶雞縣誌》
《中國歷史地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