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央軍委兩次審議後確定了36位軍事家的名單。在1989年時其中有33人被稱作為軍事家,直到1994年又增加了3人,兩次合起來一共確定了36位軍事家,這也是我們後世常說的36位軍事家。
36位軍事家我們一共可以分成三大類:一、國家領導人;二、十大元帥和十大將;三、革命先烈!其中國家領導人有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元帥、鄧小平,楊尚昆和李先念,朱德雖然是元帥,但他也是國家領導人之一,鄧小平在任軍委主席時,李先念也擔任過國家主席,他們都是屬於國家領導人的佇列中。
其次就是十大元帥和十大將以及後面的革命先烈,其中革命先烈有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誌敏和劉志丹,共計11人。
我們在分析這36人的名單後,會發現36名軍事家是有一個門檻的,能進這個門的,都必須是大將及以上的軍銜,換句話說36位軍事家的最低標準對許多軍人來講都是天際線般的條件,可望而不可即。
這份36人軍事家的名單中上將及以下都無一人入選!1955年的大授勳可以說是將星璀璨,合計有1614位開國元勳被授予了少將及以上的軍銜,包括了十大元帥、十大將、57位上將,以及200多為中將和1000多位少將,但這36人軍事家名單中,只有大將和元帥選入名單,上將無一人入選,更不要提中將和少將。
同時,哪些犧牲在建國之前的軍事家們,也可以從元帥和大將中找到相應的位置。比如葉挺他作為南昌起義的領導者之一,新四軍的第一軍長,單看這兩點就足以讓他進入元帥的行列,而蔡申熙等人作為紅軍初期的軍長和政委,如果參加授勳,怎麼說也是大將以上的軍銜,所以說36位軍事家的評比都是以大將為基準線的,這種說法也是最靠譜的說法。
但是在這36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很特殊,那就是我們的方誌敏同志,我們經常會想到方誌敏同志的資歷功績,能力,他如果沒有犧牲的話,那他在大授勳時是會被授予元帥還是大將呢?
之前在很多地方都看見過相關的討論,有的人也說這是對革命先烈的不尊重,畢竟過去的歷史沒有如果。也確實,歷史是沒有假如的,但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正是因為我們對革命先烈的崇敬,所以才會提出這些問題,因此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方誌敏,1899年出生在江西弋陽的一個農民家中,在年幼時期讀過私塾,但因為家庭貧困的原因,方誌敏在12歲的時候就輟學回家務農了,在方誌敏17歲時,受到親戚們的幫助,進入了縣立高等小學讀書。
1920年,21歲的方誌敏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江西省工業學校,而當時我國各地運動風起雲湧。方誌敏在青年時就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25歲的方誌敏光榮入黨,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以後的2年時間裡,方誌敏奔赴在江西、廣東等地,領導各地的農民運動。
不得不說,方誌敏的領導能力非常出色,他曾被毛主席稱讚為“農民運動大王。”在後期的不斷工作中,方誌敏領導並建立了紅10軍和紅11軍,並且成為贛東北根據地的主要建立者之一。方誌敏在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時,曾寫下:“從此,我的一切,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此後他的一生都在履行諾言,在我們黨和國家艱難跋涉的途中,到處都有他的身影,最後他也將生命奉獻給了共產主義事業。
想知道方誌敏是否足以支撐被授予元帥軍銜,我們還得具體分析,首先我們先了解1955年首次授銜時,元帥的授銜標準是什麼?
分析當時公佈的36位軍事家,解放軍條例和被授銜的“十大元帥”,我們可以將元帥的評定標準總結為四個要點:
一、在建黨和建軍初期領導或參加重大武裝起義事件;
二、是各個時期的重要領導者;
三、領導、指揮、參加過我軍重要的戰役,並且在這些重大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
四、在授銜時,在任的職位級別非常高。
總的來講,就是經驗豐富、資歷夠老;軍事才能卓越,戰功赫赫,現在級別夠高。
從方誌敏的資歷以及軍旅經歷來講都是可以支撐起元帥軍銜的
紅軍期間,我們有好幾大根據地,其中如中央根據地、閩西紅軍根據地,鄂豫皖根據地,川陝根據地,陝北紅軍根據地,湘鄂西根據地,洪湖蘇區,瑞金蘇區,贛東根據地等。
其中贛東北根據地又被稱之為“方誌敏式根據地”,贛東北根據地全盛時期的中心區和游擊區先後包括江西省的弋陽、橫峰、上饒等20餘縣;福建的崇安、建陽等12縣;浙江的江山、開化等13縣;安徽的婺源、祁門等7縣,擁有100餘萬人口,紅軍發展到3萬餘人。這是一個在沒有正規軍的幫助下,靠農民革命武裝起義,然後再建立正式的紅軍,以此來鞏固其根據地的創新型方式建立起的根據地。
1927年6月,方誌敏在黨的委託下,去到了贛東北地區,進行贛東北蘇區和紅軍的建立工作。在兩個月後,方誌敏從吉安來到的弋陽,在橫峰、弋陽一帶發動起武裝革命,在當時弋陽的黨組織已經受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嚴重破壞,各種條件對我們黨十分不利,但方誌敏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四處奔波,秘密串聯發動,漸漸在弋陽、橫峰重新建立起二十多個黨支部、數十個農民協會和團體,逐漸恢復了黨和群眾之間的聯絡。
隨後方誌敏將農民骨幹組織到一起,讓贛東北地區的黨組織重新運轉起來了。在不久後方志敏透過多方努力,爭取到了十幾條槍,隨即帶著農民發動了武裝起義,惋惜的是這次行動被敵人的“清剿”行動破壞未能成功,但這次武裝起義給方誌敏提供了初步嘗試的經驗。
此後他在弋陽九區窖頭村主持召開了弋陽、橫峰、貴溪、鉛山、上饒五個縣的黨員會議,確定了贛東北地區黨的總體任務:深入發動工農、進行土地革命、用暴動推到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
不久後在方誌敏的帶領下,弋陽發動了秋收起義,以及後面的弋橫起義,起義後方志敏繼續領導武裝堅持鬥爭,在方誌敏的領導下很快建立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隨後方誌敏擔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方誌敏將馬克思主義與贛東北實際相互結合,建立了一整套的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根據地”,在當時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同時方誌敏也是紅十軍的主要創始人,當時紅七軍團和紅十軍一同北上,兩大軍團合併成為紅十軍時,方誌敏擔任了紅十軍的軍政委員會主席,可以說是當時紅十軍的一把手,粟裕當時只是參謀長,作為方誌敏的下屬。
在革命根據地建立上,不得不說方誌敏是一把好手,可以說是行家裡手,贛東北地區革命根據地建立後,很快就成為了革命先驅的一個榜樣,方誌敏建立了一整套的革命政權,建黨建軍、建立根據地的重要經驗,為我們當時還在摸索前進的革命根據地建設提供了非常強的指導意義。
其實單從方誌敏作為紅十軍的締造者來講,和當時他手底下參謀長粟裕在開國授勳時作為十大將之首,都可以說明方誌敏授勳元帥軍銜,絕不為過! 上文提到的元帥授銜標準,方誌敏完全符合兩大硬性指標,在紅軍建立和根據地建立上,方誌敏的貢獻絕對不輸於任何一位元帥。
從作戰、指揮打仗以及戰功方面考慮方誌敏並不能授銜元帥軍銜
我們前面也提到過,一名元帥不僅是要有足夠的資歷、卓越的戰功等,本身的軍事素質也必須及其過硬,軍事素質這方面剛好是方誌敏最欠缺的。打仗並不是方誌敏的強項。在其中包括了紅十軍團在後面的戰略出兵上的問題、茶山會議到底分不分兵的問題,以及譚家橋戰鬥中的指揮和作戰問題,都可以看出方誌敏在這方面的能力並不突出。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茶山會議,在當時茶山會議上討論是否分兵的時候,方誌敏並沒有及時作出正確的選擇,使得當時紅軍受到了極大的損失。當時的紅十軍團的處境非常差,要擺脫困境,就必須作出一些舍取,是繼續大規模兵團作戰還是打游擊戰。
有的同志認為必須拋棄以往正規軍打正規戰的思路,大力發揚我軍小、快速靈活的優點,充分利用群眾優勢,地頭熟悉的優勢,將部隊轉為游擊隊,進行遊擊戰,這樣才可以使紅十軍團渡過難關。這在後面也得以證實,這是當時唯一可以解決紅十軍團的困境,也是唯一的出路。
但在這個緊要關頭,紅十軍團的領導人方誌敏顯得猶豫不決,信心不足,從始至終都沒有做出分兵的決定。後期也正是方誌敏的優柔寡斷,幾乎葬送了這支革命隊伍,也幸虧當時作為先頭部隊的粟裕以及劉英等人,帶領1000多人突破了國民黨的防線,退回了閩浙贛蘇區,為這支隊伍保留了最後的火種。
而方誌敏等人所在的2000餘人主力軍被國民黨20多個團困在懷玉山,最後因為兵力和武器的懸殊。紅十軍的一把手,方誌敏、第二十一師師長鬍天桃等人被俘,於1935年8月6日英勇就義。可以看出方誌敏在指揮作戰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而後期被稱為戰神的粟裕也不諱言,指揮打仗,確實不是方誌敏的強項。
吃過大敗仗,軍事能力偏弱,這不是方誌敏評選元帥的失分點,而是他的失格項。
所以在55年的授勳典禮上,方誌敏還在的話,很大可能會被授予大將軍銜。上文也說過36位軍事家的基準線是從大將起的,所以也可以看出方誌敏很大可能是大將軍銜。還有一件事是,方誌敏作為革命烈士,他不是第一批補錄進入36位軍事家的名單中的,而是在1994年同黃公略、劉志丹一同補錄進入軍事家名單的,同時方誌敏在36位軍事家中的排名是35名。
這個排名也很有講究,可以說排名就是按照國家領導人、元帥、大將這樣排下去的。而和他同期補錄進入的兩位同志,普遍的看法認為黃公略和劉志丹兩位同志應授勳大將軍銜,所以方誌敏大將軍銜幾乎呼之欲出。
同樣是作為革命先烈的葉挺,他不但是第一批入選軍事家名單的人,他的排名剛好在十大元帥和十大將之間,這就值得讓人玩味,所以我們可以肯定葉挺肯定是作為元帥的軍事家。他排在元帥的最後,也應該是考慮不打亂十大元帥現有的順序。反觀方誌敏同志,無論是入選批次還是排名都比不上,所以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如果方誌敏同志沒有犧牲,在1955年授銜時,很大可能方誌敏是被授銜大將軍銜,而不是元帥!
結語
但事情存在變數,如果方誌敏同志沒有犧牲的話,根據方誌敏建設根據地的豐富經驗,同時上文也說到方誌敏同志的軍事素養偏弱,方誌敏很大可能在解放戰爭結束後會離開軍隊,從而參與到國家建設中,畢竟建設才是他的強項。所以方誌敏不犧牲的話,也有很大可能不被授予軍銜。
但歷史沒有如果,方誌敏最終沒有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刻,但他為革命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去銘記,沒有像方誌敏這樣的先驅無私奉獻,哪有現在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