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充滿人間溫情的真實故事。
她是一個保姆,卻成了僱主家戶口本上的一員,僱主家的孩子們親切得稱呼她“高娘”,對她如母親般的敬重,到她年老癱瘓時,僱主的女兒毅然辭職,把她接到家裡親自照顧,比親媽還要親。
她就是高玉清。
機緣巧合成為劉家的保姆
高玉清是成都溫江人,30多歲的年紀就成了寡婦,本來還有兩個孩子相互依靠,後來,兩個孩子又不幸夭折了,孤苦伶仃的高玉清就被婆家趕出了家門。
為了生存,高玉清開始到處做保姆養活自己。
1954年9月份,高玉清來到新津縣政府家屬院裡照顧一名產婦,在這裡,她遇到了日後和她結下不解之緣的許曼雲夫婦。
那時候,許曼雲的丈夫劉致臺在郫縣任縣長,許曼雲也剛剛懷上第一個孩子。
有一天,她和丈夫到縣委機關家屬大院去看望一個剛剛生下孩子的女同志,許曼雲發現這家的保姆高玉清不僅飯做的好,人也很有禮貌,她就對試探性地對保姆說:“等我生了孩子,你可不可以跟這我去?我要到郫縣。”
高玉清回答:“當然可以,我就一個人。”
就這樣,高玉清走進了比自己年紀還小11歲的許曼雲家。
來到這個家裡的第一天,女主人許曼雲就對她說:“現在是新社會,我們是同志關係,沒有舊社會那種主僕關係,你來到這個家裡,大家都是平等的,你有意見就可以跟我提,我有意見也可以和你提,以後,我就叫你高玉清,你就叫我徐曼雲。”
許曼雲的一席話,讓高玉清倍感親切,從那天開始,高玉清一直都稱呼許曼雲的大名。
剛來這個家的第一個月,許曼雲就把錢交給高玉清,讓她自己去安排一家人的伙食和花銷,給予了她充分的信任。
許曼雲和丈夫劉致臺都是解放軍人出人,加上工作繁忙,兩個人都不擅長做家務,自從高玉清來到這個家以後,把這個家搭理的井井有條,讓這個家也有了一個家該有的樣子。
高玉清不太愛講話,只要她不說,許曼雲就不會去刻意打聽她的過去,在這個開明的新式家庭中,高玉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和尊重。
在這個幹部家庭中,許曼雲夫妻兩個都沒有一點官架子,高玉清吃飯都是和他們同桌吃,許曼雲對待高玉清就像對待一個大姐一樣。
許曼雲的大兒子出生的第100天,一家人要到照相館去拍全家福,就在攝影師招呼大家站好的時候,許曼雲一把拉過高玉清,說什麼都要讓高玉清一起拍全家福。
這是劉家的第一張全家福,也是高玉清人生當中的第一張照片,在失去親人多年後,她又擁有了家人。
從那以後,劉家的每一張全家福上都有高玉清的影子。
不久之後,許曼雲還把高玉清的戶口遷到了自己家的戶口本上。
有了許曼雲的這份認可,高玉清更把這個家當成了自己的家,凡事都盡心盡力。
隨後的幾年,許曼雲又先後生下了四個孩子,五個孩子都是被高玉清一個一個給抱大的。
由於許曼雲夫婦的工作繁忙,高玉清不但管著五個孩子的生活,就連五個孩子的教育平時都是她在管教,孩子們都親切的稱呼她為“高娘”。
高玉清也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個保姆就對五個孩子疏於管教,相反,在孩子們眼裡她比自己的親媽都嚴厲,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儼然把這五個孩子就當成親生的孩子來管教了。
許曼雲也深知這個老大姐是為孩子好,從來也不干涉高玉清管教孩子。
朝朝夕夕的相處,讓高玉清對這個家庭有了很深的感情。
那時候,許曼雲也經常會勸高玉清,趁著年輕,再找個好人家嫁了,甚至給高玉清介紹了一個南下的幹部,高玉清卻對許曼雲說:“我幹嘛那麼想不開嫁人啊,我哪也不去,就在這個家裡過得挺好。”
經受變故,保姆成了孩子們的主心骨
時間到了1966年,這個家面臨著一場新的考驗。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作為幹部的劉致臺和許曼雲都被隔離審查,白天帶著高帽子游街批鬥,晚上又要寫檢查,精神上和肉體上的雙重摺磨讓許曼雲倍感絕望,有一天晚上回到家,她伏在桌子上失聲痛苦。
這個時候,高玉清為她做了一碗荷包蛋,開導她說:“你要想開一點,你看看現在這個大院子裡都一樣,總會過去的,要想想還有5個孩子。”
在高玉清的開導下,許曼雲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不久以後,許曼雲夫婦被關進了牛棚改造,此時,讓許曼雲最放心不下的是5個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夫妻倆吃什麼苦都行,孩子多可憐啊。
那時候,許曼雲夫婦已經被停發工資,5個孩子每個月只有10元錢的補助錢,高玉清作為保姆的工資都沒有了著落。
很多人都認為高玉清一定會走,許曼雲也跟高玉清說,即便是高玉清走,她也不會怪她,畢竟沒有理由讓她跟著這個家遭難。
而高玉清卻二話沒說,就選擇留下來,和這個家一起度過難關。
孩子們的那點兒補助根本不夠用,為了能讓孩子們吃飽飯,高玉清動了很多腦筋,她買來麥子自己磨成帶麩皮的麵粉,做成窩窩頭給孩子們吃,為了省錢,買路邊菜回來做成酸菜給孩子吃。
為了能讓孩子們吃上一點有營養的東西,高玉清半夜起來去排隊買豬下水回來做給孩子們吃。
有一件事讓許曼雲的三女兒劉健鳴至今難忘:有一天,高娘擼起袖子在洗衣服,劉健鳴發現高娘經常戴在手上的玉鐲不見了,就問:“高娘,你的玉鐲子呢?”
高玉清很淡定地說:“賣了。”
那個玉鐲子是高玉清的母親臨終前送給高玉清的,可以說是高玉清的傳家寶,高娘平時很寶貝她的鐲子,可是為了讓孩子們吃飽飯,她卻毫不猶豫的把鐲子拿去換了錢。
孩子們在高孃的守護下,總算是有了一個家。
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孩子們更早地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變得異常懂事。
高玉清母親般的形象不知不覺當中在5個孩子心目當中紮下了根。也贏得了女主人許曼雲的心。
80年代,許曼雲夫婦終於恢復了工作。
高玉清作為保姆在動亂年代養育5個孩子的事蹟也在當地人中廣泛流傳。有人想出高薪挖走高玉清去自己家裡做保姆,都被高玉清婉言拒絕了,她怎麼可能離開自己的孩子呢?
1992年,劉致臺的工作調動到成都,高玉清再次跟著劉家到了成都。
劉家的5個孩子都已經長大了,參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這個原來的小家隨著人口的增多,變成了一個大家庭。孩子們每到週末都會回到父母的家中聚會,吃上一口高娘做的飯菜,幸福無比。
保姆給接到家中照顧,親媽住進了療養院
1998年,這個家的男主人劉致臺去世了。高玉清和徐曼雲成了這個家中最令孩子們牽掛的兩個老人。
劉家的孩子們意識到,高孃的歲數大了,到了應該由別人照顧的年紀。他們就另外請了一個保姆到家中照顧許曼雲和高玉清的生活。
高玉清感到很不好意思,提出來要離開這個家。
許曼雲對她說:“你不要走,這裡就是你的家,你哪裡也不要去。”孩子們也不允許高娘孤單地飄零在外面。
於是,老姐妹倆一起生活在劉家的老房子裡。
轉眼,到了2007年,已經88歲的高玉清在一次洗澡中中風癱瘓,多虧劉家的小兒子警覺地發現不對勁,衝進浴室把高玉清救了出來。
劉家的幾個孩子趕緊把她送到了醫院搶救,醫生告訴劉家人,只有做手術才有一絲救火的希望。
許曼雲當機立斷在手術單上籤了字,她說:“就算是一絲希望也要救。”
手術後,劉家5兄妹輪流在醫院裡照顧高玉清,幾天後,高玉清終於脫離危險,撿回了一條命,可是一個殘酷的現實擺在劉家五兄妹面前,那就是已經癱瘓的高娘今後的生活問題。
由於五兄妹都沒有退休,大家就商量母親許曼雲,給高娘在郫縣找了一個條件最好的敬老院,敬老院的對面就是醫院,這樣大家才能放心。
就在大家商量出結果的時候,徐曼雲的三女兒提出了異議,她說:“高娘現在這種狀況,把她送到療養院,最多也就能活一年,我不願意,我希望高娘好好的活著,能活得更久一點。”
作為家裡唯一的女兒,劉建鳴提出,自己提前退休,把高娘接到自己家裡親自照顧。
就這樣,劉建鳴辦理了內退,把高娘接到了自己家裡。
她在家裡的小房間裡支了一張小床給女兒住,自己和高娘睡在大床上,每天都和高娘睡在一起。
照顧一個癱瘓的病人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更何況劉健鳴以前在家裡就很少做家務。
為了照顧高娘,劉健鳴吃了很多苦,為了防止肌肉萎縮,劉建鳴每天都要給高娘按摩,把食物打成汁餵給高娘吃。高娘大小便失禁,劉建鳴每天都要為她擦洗好多遍。
劉健鳴的丈夫劉靜安一開始很不能理解妻子的做法,為了一個保姆,提前退休了不說,還把自己弄得黑白顛倒,累死累活,但是,在妻子的感染下,劉靜安慢慢地理解了妻子的內心,也加入到照顧高孃的行列當中來。
為了支援妻子,從來沒有進過廚房的劉靜安學會了做飯,來減輕妻子的負擔。
就在劉建鳴把高娘接到自己家裡的時候,許曼雲卻一個人住進了療養院。
原來,許曼雲老人在一次同學聚會中突然暈倒了,被送醫院的許曼雲被醫生診斷為意識障礙症,並且醫生說在今後有可能會經常發作。
回到家中的許曼雲老人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自己搬到療養院去住。
劉家的兒女們都知道這是母親的開明和大度,一方面,她心疼女兒照顧高娘要付出的巨大精力。另一方面,她不想看到高娘老無所依。
老人說:“我的三三很優秀,已經很辛苦了。”
在劉建鳴年復一年的照顧下,高娘一天天好了起來。劉健鳴還給高娘找了醫生,專門去做針灸康復,慢慢地奇蹟終於出現了,高娘不但能站起來,還能行走,畢竟連醫生都說高娘這麼大歲數了,想站起來是很難的。
每天,劉健鳴的工作都排的慢慢的,早上要早早起床給高娘和一家人做飯,上午給高娘按摩和洗刷,趁著高娘睡覺的當兒,趕緊去買菜。
每天下午,劉建鳴都會用輪椅推著高娘出去遛彎,看看花,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鄰居們都說:“你媽媽真有福氣,被你照顧的真好。”
後來鄰居們才知道,劉建鳴照顧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親媽,而是毫無血緣關係的保姆。
劉建鳴的這種愛心感染著周圍的人,小區裡的一個大姐說:“我原來和婆婆的關係不怎麼好,一想到她對個外人都能那麼好,我對婆婆的態度也改變了好多。在她的影響下,我們小區的整個風氣都好了起來。”
2015年,高孃的故事被電視臺做成節目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96歲的老人雖然已經耳背,但是精神矍鑠,指著老照片上劉家兄妹如數家珍......
重陽節這天是高玉清96歲的生日,劉健鳴一大早就給高玉清老人收拾乾淨,換上新衣服,頭髮梳得一絲不亂,劉家三代十幾口人都聚集到劉建鳴家中為高娘慶生。
85歲的許曼雲老人把嘴湊到高玉清的耳邊說:“高姐,生日快樂。”
寫在最後
高玉清因為認識了徐曼雲才找到了家的歸屬感,也因為高玉清對這個家的付出,讓孩子們對她比對自己的親生母親還要好。
在這個故事當中,我非常感動於許曼雲老人的大度和開明。
我不禁想起前一陣子網上在討論的僱主該不該讓保姆和自己家人一桌吃飯的問題。不得不說,許曼雲老人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把保姆當家人看待,真心對真心,保姆才能願意幫你守護這個家庭。
試問,又有哪個老人願意自己的孩子因為照顧保姆而疏忽於對自己的照顧?
在這個家裡,正是因為有了許曼雲這樣的媽媽,才有了一群知恩圖報的孩子,才讓我們看到這個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