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忌口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周代《周禮天官》記述了宮廷有“食醫”掌飲食宜忌;春秋戰國時期《論語鄉黨》記載了孔夫子的飲食原則之一是“不時不食”;《黃帝內經》最早論述了飲食禁忌的理論問題,《靈樞·五味》中提出“五禁”觀點: “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闡述了食物效能“氣味學說”劃分了人的體質,探討食性與體質的關係,不同體質的人飲食忌口內容不同;《傷寒論》和《金匿要略》是忌口的代表著作,提出了較完善的忌食原則。《傷寒雜病論》“禽獸蟲魚禁忌並治第二十四”及“果實菜谷禁忌 第二十五”亦為現存最早的食忌專篇;唐代的《食療本草》最早的食療專著,合食宜、食忌、食方於一書,是唐以前食物禁忌集大成;《千金食治》是第一篇食療專篇,彙集了大量忌口、食禁的內容,根據五行理論以及醫療實踐總結不同季節的五味損益和飲食禁忌;《本草綱目》全面系統整理了歷代醫書記載的五味宜忌、藥食禁忌、妊娠飲食禁忌和其他飲食禁忌,極其詳盡、齊全地列出各種可食性動植物的食用禁忌,及飲食的相反相剋。《飲膳正要》較詳盡地論述了妊娠食忌、乳母食忌、服藥食忌。《飲食須知》是第一部飲食禁忌的專著,介紹了餘種食物相反相忌。
中醫認為,五味忌口對維持人體陰陽平衡有重要作用。如過食甘味食物容易助溼生痰,過食辛味食物容易助火散氣,過食鹹味食物容易固水腫脹。這些副作用在生活中較為常見,也被大家所接受。我們要結合不同季節、不同地域、不同那年齡和性別、不同體質科學忌口。比如春季多溼,忌油膩辛辣,以免內生火熱,宜清淡蔬菜和豆類,以培養脾氣;夏季熱邪挾溼,忌油膩、生冷之類,宜甘寒、清淡為主;長夏熱盛,忌食滋潤、溫補之品,防脾之運化受阻,使溼困脾胃;秋季燥易傷肺,忌食辛,辛味發散,大補之品,多食更易助燥傷肺,宜多食滋陰潤肺之品,如梨、芝麻、蜂蜜、甘蔗等;冬季寒邪盛,忌食寒涼之品,以防傷陽,宜適量溫熱性食物。又比如陰虛質、溼熱質人群忌食辛辣、溫燥、油膩之物,且勿食大熱大補之物,易生內熱傷及陰液;氣虛質、陽虛質、痰溼質人群忌食寒涼、甘膩、辛類及高鹽食物;血瘀質人群忌食鹹味,以防心行血作用受阻;氣鬱質人群忌食肥甘厚膩、辛辣刺激類,尤以酒類、動物內臟、脂肪為主。
大家特別關注腫瘤病人的忌口問題。有基礎研究發現:某些食物及膳食模式可透過對人體腸道微生物的調節、影響激素分泌、刺激炎症介質、透過影響免疫調節、改變細胞微環境、干預訊號通路、誘導基因突變等方面影響腫瘤細胞的代謝增殖,進而對腫瘤患者的預後轉歸產生影響。這些現代研究也為忌口理論帶來一定啟示。臨床研究也發現:腫瘤病人食用“發物”雖多數不至於導致腫瘤的復發,卻容易出現發熱、腹瀉等食物變態反應。故提倡腫瘤患者對諸如羊肉、狗肉、煙、酒、蝦蟹等適當忌口。有研究比較了母雞、草鴨、黃魚、羊肉 4 種“發物”對 H22 肝癌小鼠瘤體質量、免疫功能及腫瘤病理的影響。結果顯示,黃魚具有潛在促 H22 腫瘤細胞增殖作用( 抑 瘤 率26. 3%) 。晚期腫瘤患者易出現便秘症狀,此時應避免食用柿子。《本草綱目》載: “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現代研究也證實,柿子含有鞣酸等易加重便秘。而當出現腹瀉症狀時,應避免使用菠菜、香蕉、蜂蜜等寒涼滑腸食物。晚期腫瘤病人常有出血症狀,而荔枝、龍眼、狗肉、馬肉等多被認為屬大熱助陽之品,易致“血熱妄行”加重出血,而花椒、韭菜等辛香走竄食物也應當慎食。放療在中醫被視為熱毒之邪,放療後患者容易耗傷津液出現氣陰不足症狀,如口乾納少、舌紅無苔、時有噁心。這時應禁忌辛熱、香燥傷陰的藥物和食品。
忌口是指病員膳食的禁忌,這民間大家認為只有中醫有,也是中醫老一套,所以病員對中醫師經常會有要不要忌口的發問。
其實現代醫學對於忌口也非常重視,例如腎炎忌鹽,膽囊炎的忌油,以及服小蘇打後忌酸醋,服磺胺類後忌雞蛋等;它的嚴格勝過中醫,由此可知忌口包含著兩種意義:
①吃藥後忌口,在某些情況下是一定的法則,如腎炎忌鹽。
②膳食忌口,在某些病況下也有講求的必要,如太陽中風禁生冷;必須從藥性、病情兩方面仔細考慮,作出適當而中肯的處置。
中醫不同於西醫,由於中醫理論自成一個系統,中醫師們接受了這一系統的指導,完成其治療任務,忌口問題便跟著治療的原則進行。中醫把人體看作整體的,對於內臟、神經、血管和機體上的其他部件,都是密切聯絡不可分離的。
因把疾病區別為寒、熱、虛、實四型,藥物的作用也分為溫、涼、補、瀉四種。忌口範圍根據此意義,視食物性質的甜、鹹、辛、涼來觀察疾病的寒、熱、虛、實是否有害,作出決定。一般的食物,可作如下分類:
(一)生冷水果類
熱性病初期有怕冷現象,或沒有熱型的疾患有消化不良、胸悶、腹痛、吞酸、洩瀉等胃腸病,均忌生冷食品。醫師主要觀察,除症狀外還注意其舌苔變化。倘舌苔厚、膩、白、滑的,是痰、溼、風、寒的表現,即使有發熱、口乾現象,也有禁止必要,含有多量水分的水果尤忌。
(二)辛熱香燥類
凡急性熱性病具有口乾、唇燥、洩赤、大便閉結等症狀的,中醫概稱內熱,忌食醬、姜、蒜頭、花生、蠶豆等物,煎炸的東西也在禁例。
(三)油膩厚味類
油膩食品富含脂肪,厚味食品富含膠質,如紅燒的豬、羊肉、甲魚、海參等,容易發生消化不良,排洩失常,尤其腸熱症可以助長熱勢亢進,故對傷寒、溼病、暑熱病以及腸胃功能遲鈍的病員絕對禁忌,即在病後,因防死灰復燃,短期內亦極審慎進食。
(四)黏滑甜味類
糖食易於作酸,糕團等因胃酸難以透入,消化率極低,腸胃薄弱和痰溼素重的病員均不相宜。
(五)發物和過敏性類
凡能引起口乾、目赤、牙齦腫脹、大便閉結等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可能,俗稱“發物”,中醫在陰虛證尤其外科疔毒、瘡瘍,習慣忌食過敏性的食物,以水族海鮮最多,如蚶子、蛤蜊、黃魚、帶魚及蝦米、乾貝、海魚乾等。對於咳嗽、蕁麻疹等,極易引發,在所必忌。
(六)刺激和調味品類
經常有頭暈、偏頭痛、心跳、失眠、顴紅以及性情躁急,易悲易怒等精神病態和神經官能症的,對酸辣均忌,菜餚不宜過鹹過甜,調味品中酒和香燥之類,均應免除。
中醫分析病候,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部門,外感多指發熱,內傷著重先後二天(包括肝、腎、脾、胃),統而言之,不外熱型和腸胃及神經系統疾患,膳食禁忌,即對此三者為重點,故上列各項內總的運用,隨著證候而靈活運用。
例如初發熱期忌生冷,到高熱稽留而水分缺少時期,反而需要水果,民間把西瓜認作天生白虎湯(白虎湯是中醫治腸熱症的著名方劑)最為顯著。
發熱兼具腸胃病的,不但生冷要忌,油膩、黏滯的一切食品都要忌,倘使神經受到了波動,辛熱和刺激的食品,當然也要忌。
中醫對病員的忌口問題,要從觀察證候來判斷病因、治則所決定的,根據病例、病的階段而能掌握這些關鍵問題的。《仲景全書》裡說: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便是這個道理。
“忌口”也稱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醫臨床中注意飲食禁忌,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
“忌口”是在“藥食同源”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時在飲食方面的禁忌,又稱病中忌口。
廣義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還包括因年齡、體質、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為避免某些病情復發而忌服某些“發物”等。
忌口的一般原則
統觀古今文獻,“忌口”並非隨心所欲,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辨證論忌”,二是遵循五行的生克規律忌口。
中醫辨證論忌:依據《內經》“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陽病治陰,陰病治陽,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理論,參照病機屬性與飲食的寒熱補瀉功能進行對證施用。如寒病忌生冷、熱病忌辛辣、陰病忌陰柔滋膩、陽病忌溫熱辛燥、虛證忌克消攻伐、實證忌補益固澀等等。
按五行生剋規律論忌:《靈樞·五味論》:“肝病禁辛、心病忌鹹、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腎病忌甘苦”的原則,結合病情與食物的屬性而忌口。
“忌口”食物分類
中醫歷來認為“藥食同源”,指出食物與藥草一樣,皆有“寒、涼、溫、熱、平”五性,“辛、甘、酸、苦、鹹”五味,並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將須忌口的食物分為6類。
辛辣類:包括辣椒、胡椒、生薑、大蒜、韭類、花椒、青蔥、芥末、酒類等。
生冷類:包括西瓜、梨子、柿子、菠蘿、香蕉等生冷水果;蘿蔔、白菜、苦瓜、竹筍、蠶豆等寒涼蔬菜;冰棒、冰淇淋、冷藏飲料或果品等冷凍食品。
發物類:包括鵝肉、牛肉、豬頭肉、公雞肉、狗肉、蝦、蟹、竹筍、芥菜、木薯、南瓜、韭菜等。
海腥類:包括蝦、蟹、螺、貝類、帶魚、海鰻、烏賊、魷魚等水產品。
油膩類:包括豬油、豬肉、牛肉、羊肉、動物內臟和油炸、燒烤食品。
其他類:鹹品,如食鹽、醬油、豆醬、醃鹹菜、醃鹹蘿蔔、醃鹹鴨蛋等;甜品,如白糖、紅糖、各種糖果、糕餅、甜食,以及含糖多的荔枝、龍眼、甘蔗等水果。
因病制宜行“忌口”
臨床上患者在治療期間,既要服用藥物,又要飲食調理促進病癒,為此,採取切實合理的辨證施食、辨證論忌顯得實為重要。
關於疾病“忌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已有較為詳細的論述,他在太陽中風證服用桂枝湯後強調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提出了“食復”這一概念,即熱病後可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疾病復發。同時,《金匱要略》中設定了“禽獸魚蟲禁忌並治”和“果實菜谷禁忌並治”兩個篇章,明確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強調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因人制宜講“忌口”
1、體質偏實者
體質偏實的健康者,飲食注意全面合理即可,但兼夾有痰溼瘀的人,不宜再補充過度的營養,尤其要減少脂肪的攝入,可以多吃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並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加強鍛鍊,避免發展成代謝性疾病。
2、體質偏虛者
從體質來看,虛證之人總體來說宜補,但應根據體質決定補益的性質。如陽虛者,以補氣溫陽,散寒健脾為主,忌服寒涼、生冷食物,不宣過食涼性的瓜果菜餚;陰虛者,宜滋補養陰,生津清熱,忌食溫燥傷陰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但虛證者不可補益過度,尤其不能多吃肥膩、油煎、乾硬等難以消化的食物,而要在補中有疏,以清淡和富於營養為宜。
3、小兒及老人
從年齡特點來看,小兒時期“脾常不足”,所吃的食物應與其消化功能適應,注意攝入優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礦物質。而老人臟腑衰退、化源不足,應以溫熱熟軟的食物為主,節制脂肪和糖類,多吃纖維素、清淡素食和乳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4、婦女
婦女孕期期間,應注意營養均衡,食物品種多樣化,適食多餐。勿嗜過鹹、過甜食物,忌菸酒、辛辣、油膩、刺激等食物,減少食物對胃腸道刺激。在哺乳期,除補氣養血之外,還應多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保證母乳中的營養。婦女經期,如果身體平時健康,只要飲食規律即可,但要慎食冷物,以免血管過度收縮引起痛經。而平時身體虛弱者,應注意服用一些補氣養血的溫性食品,如大棗、紅糖、雞蛋、龍眼等,對於寒涼食物與辛熱食物皆應忌服。
因時因地講“忌口”
季節的變換,會給人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中醫“天人合一”理論提示我們應根據人體對外界氣候的反應,適時調整飲食。
春季:春季多溼,人體陽氣處於升發之時,肝膽氣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上應當減酸宜甘,培養脾氣,適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類,不宜油膩辛辣,以免內生火熱。
夏季:夏季熱邪挾溼,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減退,飲食應以甘寒、清淡為主,避免油膩,特別是不要貪食生冷瓜果。
秋季:燥氣當令,燥易傷肺,因此易發咳嗽,應當滋陰潤肺,多食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少食辛辣,不宜過食辛溫大補之品。
冬季:萬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溫熱性食物,勿食冷食,冬季對體虛、年老之人是進補的好時機。
東西南北:地域因素也對人體有著重要影響。《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曾指出,不同地域的人由於環境與飲食習慣不同,可能會誘發相關的疾病,比如東方之人,“食魚而嗜鹹”,多發癰瘍;西方之域,水土剛強,其民“華食而脂肥”,易發內風;北方之域,天寒冰冽,民多乳食,多“髒寒生滿病”;南方之人,“嗜酸而食腐”,而地域多溼,易發攣痺。雖然當時的情況已與現在有所差異,但是也提示我們可以在飲食上就當地所缺乏的物質以及多發的疾病做相應的補充和調整,減少疾病易發的因素。
忌口這事,本來就不是給我們中醫大夫忌的,也不是給自己忌的,而是給自己的疾病忌的。許多時候忌口與藥物無關,而是因為病情而忌口,是病情本身的需要。比如有些脾胃虛寒腹瀉的患者,不論是否吃藥,都要少吃寒涼的東西,比如一些水果、冷飲之類。因為一旦吃了這些東西,是要拉肚子子的,所以不能吃這些東西要忌口,是出於疾病本身的需要,與人無關。
當然多數忌口的東西對病情的影響都是潛在的,並不像脾胃虛寒腹瀉吃寒涼東西反應那麼直接,但這並不能忽視忌口。許多患者,有一個誤區,覺得忌口是因為吃藥而忌口,是給醫生忌口的,這就大錯特錯了。所以鬧出很多笑話,比如有人來看中醫,開了藥拿回家先不吃藥,當晚先胡吃海喝一頓,自以為這樣很聰明,實則很搞笑,也很荒唐。結果藥還沒吃上,這邊因為胡吃海喝病情又加重了,經常遇到。
忌口本身就是一種治療方法,許多疾病只要合理忌口,就會好很多,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控制好飲食,血糖就能保持相對的平穩。治病如同治理河流汙染,忌口如同堵住汙水口,只有先把汙水口堵住,然後再行治理,這才有治理成功的可能,否則一邊拼命治理,一邊又排著汙水,永遠治理不好,即便有點起色也是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所以,對於那些因為害怕忌口而不去吃藥的患者,只要做到忌口,其實就相當於一種治療了。
因病而忌口,因病而儘量別吃某幾類食物,並非是忌口的東西與中藥相剋,吃了就會產生毒副反應。忌口,是儘量別吃,能不吃就控制著不要吃,尤其在這個食品琳琅滿目的時代,不吃那些東西又不是活不下去,幹嘛非要與醫生討價還價呢,甚至擰著來呢?一切都是病情的需要,即便是你去看西醫,或者不吃藥,所謂那些需要忌口得東西,最好都不要去吃,否則會對病情產生不利影響。
一葉知秋,對待忌口這個問題,能從側面展現出一個人頭腦的客觀與清醒的程度。有的人沒吃過中藥,但對忌口理解的很正確,有些人雖號稱經常吃中藥,卻始終稀裡糊塗,沒有理解忌口的真正含義。一句話,忌口不是我們中醫大夫不讓你吃,而是你的病情不允許你去吃那些東西,只是有些患者不知道這些東西具體為何物,而我們中醫大夫只是從職業的角度明確告訴給你,傳達給你而已。有點像老師佈置作業,不是給老師寫的,是給自己寫的,是給自己學的,一個道理。
總之,從養生、治療與康復的角度考慮,都應當進行適當的忌口。忌口應隨病機變化而隨機辨證施用,因病、因人、因時而異,不可生搬硬套的盲目施用。要在醫生指導下忌口,自己不能偏食,不可自以為是,更不能道聽途說或帶迷信色彩。
本頭條號有很多內容只對粉絲開放,如有需要,請加關注[作揖]
版權宣告:我們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